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心脏毒性
  • 3篇脏毒
  • 3篇苦参
  • 2篇氧化苦参
  • 2篇氧化苦参碱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胃癌
  • 2篇苦参碱
  • 2篇阿霉素
  • 1篇凋亡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毒副反应
  • 1篇毒性反应
  • 1篇新生儿
  • 1篇心脏毒性反应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作者

  • 9篇马飞
  • 6篇郑磊贞
  • 6篇李小平
  • 5篇顾建春
  • 3篇章莉
  • 2篇张明迪
  • 2篇王雅杰
  • 1篇邹丽萍
  • 1篇陶晔璇
  • 1篇姜萌
  • 1篇马飞
  • 1篇俞炬明
  • 1篇张晓波
  • 1篇郭伟剑
  • 1篇康力
  • 1篇李春红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IL-6与上皮-间质转化因子胃癌组织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IL-6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因子在胃癌组织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病理科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间60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60例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IL-6,Twist,E-ca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IL-6、Twist及Vimentin表达阳性率、E-cadherin表达阴性率均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高,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以及生存期较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IL-6的表达与Twist、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IL-6蛋白的表达与EMT相关蛋白、胃癌侵袭转移以及临床预后因素相关,可为胃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病人的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飞张明迪王雅杰
关键词:胃癌IL-6上皮间质转化预后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临床资源整合的机制和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临床医学学科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较欧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口众多,临床资源丰富多样,却在疾病诊治关键的指南、诊疗方案及重大创新药物等方面创新型研究和成果不足,究其原因关键是临床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该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例,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总结其临床资源整合现状,分析其整合中的关键问题,尝试性提出临床资源整合中医疗、科研、人才整合的对策,以期为推动临床资源整合及临床学科建设提供路径。
张晓波李春红李春红姜萌马飞陶晔璇
关键词:学科建设
苦参注射液预防表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对表柔比星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6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在以表柔比星为主的一线方案化疗当天给予苦参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d/次,5d为1个疗程;对照组31例,化疗期间不给予苦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LVIDD、LVISD、EF、心肌酶谱等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心电图异常改变及LVIDD、LVISD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是预防和减轻表柔比星引起的心脏毒性较为理想的药物。
李小平郑磊贞章莉顾建春马飞
关键词:苦参注射液表柔比星心脏毒性毒副反应
危重新生儿长三角一体化转运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长三角地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在长三角地区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及转归情况。结果共转运3508例新生儿,其中转运危重新生儿居前3位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黄疸;转运新生儿中痊愈2.48%,好转90.13%,自动出院6.7%,死亡0.68%。结论长三角地区危重新生儿转运亟需建立一体化协作网络。
李婉莹张义杜颖邹丽萍马飞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长三角一体化
氧化苦参碱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在动物实验中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ADR组(8只)、ADR+OMT组(8只)、生理盐水组(5只)、OMT组(5只)。实验兔每周耳缘静脉注射ADR(2mg/kg)1次,共8周,制备慢性心肌损伤模型。OMT(10mg/kg)于ADR应用前30min经耳缘静脉注射。用药前和停药3周后左颈总动脉及左室插管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血测定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MB)活性。停药3周后,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DR组中LVEF、LVS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LDH和CK-MB活力显著升高。ADR+OMT组也有相似改变,程度较轻,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R组和ADR+OMT组均有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但ADR+OMT组病变程度明显轻于ADR组。OMT组动物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和病理变化。结论:氧化苦参碱对阿霉素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马飞李小平俞炬明郑磊贞
关键词:阿霉素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氧化苦参碱动物实验
氧化苦参碱对兔阿霉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兔在体阿霉素(ADR)心肌损伤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OMT)注射液对兔ADR损伤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2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均经耳缘静脉缓慢注药,每周1次,共8周。①ADR组(n=8):注射2 mg/kg ADR;②OMT组(n=5):10 mg/kg OMT。③ADR+OMT组(n=8):每次注射ADR前30 min,先注射10 mg/kg OMT;④生理盐水(NS)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UNEL法原位定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心肌组织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ADR组用药后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ADR+OMT组也有相似改变,但是程度较轻,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MT组动物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苦参对ADR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苦参抗氧自由基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马飞李小平顾建春章莉郑磊贞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氧化苦参碱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抑制Bag1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Bag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对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ag1在5个不同的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选取高表达Bag1的细胞系,采用慢病毒载体下调Bag1基础表达水平,下调效率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验证;采用CCK-8法检测Bag1表达水平下调对细胞生长及对5-FU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Ba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SGC7901和KATO-Ⅲ细胞中均显著升高。有效下调Bag1的表达水平后,SGC7901和KATO-Ⅲ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对5-FU的敏感性显著提高。结论沉默Bag1基因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对5-FU的敏感性。Bag1可能成为胃癌化学治疗的新靶点。
马飞郑磊贞顾建春李小平张明迪王雅杰
关键词:胃癌细胞生长化学治疗敏感性
生脉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与奥沙利铂联合抗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方法转移性肝癌造模成功后,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奥沙利铂组(A组)、生脉中剂量组(B组)、奥沙利铂+生脉小剂量组(C组)、奥沙利铂+生脉中剂量组(D组)、奥沙利铂+生脉大剂量组(E组)和对照组。生脉注射液小、中、大剂量浓度分别为10.0、100.0、1 000.0μg/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1 mL/d腹腔注射,连续给药。奥沙利铂剂量浓度为9.3μg/L。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瘤重抑制率和肝转移抑制率;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介素(IL)-15、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D、E组小鼠的瘤重抑制率和肝转移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HGF、IL-15、IL-6和VEGF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肝脏MVD明显降低(P<0.01)。A、D、E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肿瘤肝转移作用,其对肝转移的干预机制可能与抗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李小平郑磊贞顾建春马飞郭伟剑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奥沙利铂结肠肿瘤肝转移
金葡素联合顺铂腔内治疗恶性积液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40例晚期肿瘤伴有恶性体腔积液的患者,局部抽出积液后注射金葡素10支及化疗药物顺铂60mg,所有患者完成局部治疗1~2个疗程,2次用药间隙时间为21~28d。全身化疗一般在局部治疗后一周进行,共治疗1~6个疗程。结果: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毒性反应主要为局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骨髓抑制。结论:金葡素联合顺铂局部腔内注射治疗晚期肿瘤所致恶性体腔积液安全有效。
章莉李小平顾建春马飞郑磊贞
关键词:腹水金葡素顺铂腔内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