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重

作品数:14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哲学
  • 5篇身体
  • 2篇身体性
  • 2篇女性
  • 2篇文化哲学
  • 2篇马克思哲学
  • 1篇当代女性
  • 1篇当代中国文化
  • 1篇道不远人
  • 1篇对话主义
  • 1篇心理学解读
  • 1篇心灵
  • 1篇学理
  • 1篇学理基础
  • 1篇意识哲学
  • 1篇异化论
  • 1篇哲学发展
  • 1篇哲学研究
  • 1篇知识
  • 1篇中国古代哲学

机构

  • 1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武警工程学院...

作者

  • 14篇李重
  • 2篇张再林
  • 1篇燕连福
  • 1篇王楠

传媒

  • 2篇哲学动态
  • 2篇中州学刊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武警工程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与人化: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看——“全国文化哲学发展论坛”综述被引量:3
2009年
李重张再林
关键词:文化哲学软实力当代中国文化人化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体哲学”?——张再林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2008年
一、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需要一种“范式”的转型 李重(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2005级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李”):张教授.您好!近年来您一直在进行中国古代身体哲学的研究,并且自2005年始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诸如《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身体性》《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李重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身体哲学访谈录博士研究生身体性哲学研究
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被引量:2
2007年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张再林李重
关键词:现象学纯粹哲学对话主义
身体的澄明之途——对西方哲学中的“身体性”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0
2006年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识哲学的独断性。展开了所谓的“哲学肉身化”运动,又将肉体以及与肉体相关的一切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上这两种哲学在“身体性”问题上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独白式”的主体性哲学,而要真正解决“身体性”问题,只有坚持的一种“身体间性”维度的现象学精神,才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之境。
李重
关键词:西方哲学肉体心灵身体
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身体概念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费尔巴哈把自己的新哲学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在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演变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费尔巴哈的著作解读中,我们发现,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是以身体作为其哲学的基础和中心,并且从"作为一种身心合一的"、"作为一种性别化的"、"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一体化的"三个维度来对身体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故此,通过对作为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核心概念的身体概念进行理论上的梳正和剖析,将为我们提供揭示和阐明费尔巴哈哲学的当代意义的契机。
李重
关键词:费尔巴哈感性哲学身体
从资本逻辑到生命逻辑: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被引量:4
2011年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人性与物性相互颠倒的现实,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这就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论旨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扬弃资本逻辑,回归生命逻辑,深入到人存在的根基处。
李重
关键词:资本逻辑
“知识即权力”与“道不远人”——以“于丹与十博士之争”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2007年8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召开了题为"‘于丹现象’的文化思考"座谈会。作为中国大众文化的又一经典范例的"于丹现象",凭借其内部蕴涵着的多重文化意义和文化思考,让它迅速越过了文化娱乐界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近年来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事件,乃至社会事件。文化哲学该如何去对这样一个文化事件进行深度理解,该如何面对商业利益和大众媒体对文化世界的僭越,如何以此省思我们的当代文化处境和文化问题?成为了每一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热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意在通过对"于丹现象"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揭示出当代中国文化世界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希望这一探讨对深化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能起到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力求本着一种平等对话的精神,合力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共谋出路。
李重
关键词:权力知识文化学经验主义
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及其实现路径
2010年
马克思哲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认识世界,更是要改变世界。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性世界",不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不断变化和生成的。通过"感性世界"的确立,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性转换,表现为从"理论世界"到"现实世界"、从"哲学"到"非哲学"、从"观念批判"到"资本批判"的三重理论维度。
李重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资本批判
近代中国哲学中的柏格森形象:以彭康为例
2021年
彭康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较早接受严格哲学训练的中国学人。他的思想轨迹与在当时的中、日文化语境相合,又展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后的形象。当把彭康哲学思想放置在中国现代哲学的背景下,就能初步勾勒出这样几方面的侧写:柏格森哲学--创造进化论在中国兴起;彭康对科玄之争的论断;彭康的柏格森印象;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立场。带着这四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我们试图以柏格森为关注点,还原近代中国和西方思想接触的原初语境,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反思。
李重李重
关键词:柏格森
反思与探索:当代文化哲学的学理基础与现实定位——“第九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综述
2014年
2013年10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学术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广州大学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在广州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文化的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学术报刊的3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在热烈的思想交锋中,围绕文化哲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李重燕连福
关键词:中国文化哲学学理基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