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峰
- 作品数:44 被引量:285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基于异速生长关系的棉籽油分含量模拟模型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分析棉籽油分含量与棉籽生物量间的异速关系,综合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以棉籽生物量为驱动,建立基于异速生长关系的棉籽油分含量模拟模型。利用不同生态点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的田间试验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安阳、淮安和徐州试点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2.2%、2.9%和2.4%。说明依据棉籽油分含量与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预测棉籽油分含量切实可行,模型预测性好,广适性较强。
- 李文峰李超周治国孟亚利
- 关键词:棉花棉籽油分异速生长
- 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调研与分析
- 2014年
- 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支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本研究从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对云南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分析了云南省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认为云南省下一步应开展以下五方面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农民信息素质提升、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以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
- 李文峰杨林楠
- 关键词:农业农村信息化
- 云南省低成本农业农村信息化模式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云南省受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科技素质的限制,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总结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和以企业为主导的2种农业农村低成本信息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以县域为中心,构建县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短信、硬盘播放器等多技术融合为手段,以项目共建共享为途径,采用一站多用方式,实现信息进村入户;以企业为主导的信息化模式,是针对云南省网络覆盖不全面地区,以企业为中心,围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需求,建设企业集群服务器和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基地和加盟农户的网络信息全覆盖。2种模式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因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农民素质造成的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 李文峰李超武尔维郜鲁涛
- 关键词:农业农村信息化
- 棉株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及施氮量对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明确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和施氮量对棉纤维比强度形成过程的定量关系及两者的补偿效应,探明棉纤维比强度形成的生态基础。【方法】以杂交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美棉33B)为材料,于2005年在江苏南京(118°50′E,32°02′N,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江苏徐州(117°11′E,34°15′N,黄河流域黄淮棉区)设置分期播种(4月25日、5月25日)和施氮量(0、240、480 kg N.hm-2)试验,研究棉株果枝部位、温光复合因子(用纤维加厚发育期的累积辐热积PTP表示)和施氮量对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1)棉株果枝部位显著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并与温光复合因子存在协同效应。棉株中部果枝铃发育期温光条件适宜,其纤维比强度显著大于其它果枝部位铃;随温光条件变差,纤维比强度在果枝部位间的差异不明显。(2)棉纤维比强度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可分为快速增加和稳定增加两个时期,PTP与纤维比强度快速增加期的日均增长速率(VRG)线性正相关、与快速增加持续期(TRG)线性负相关,与稳定增加期的日均增长速率(VSG)、持续期(TSG)及最终棉纤维比强度(Strobs)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当PTP达到291 MJ.m-2左右时,纤维比强度Strobs最大(科棉1号、美棉33B分别为34.8、31.9 cN.tex-1),品种间差异主要源于纤维比强度稳定增加期(中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VSG、TSG分别为0.32 cN.tex-1.d-1、21 d和0.18 cN.tex-1.d-1、24 d)。(3)纤维比强度达到最大值所需的PTP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可通过棉铃对位叶叶氮浓度(NA)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棉花氮素营养对温光复合因子存在补偿效应,当PTP高于104 MJ.m-2时,240 kg N.hm-2下的NA更适宜于比强度的形成;PTP低于此值时,增加施氮量可对温光复合因子进行补偿,以利于高强纤维形成。【结论】棉株果枝部位显著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且与温光复合因子存在互作效应;温光复�
- 赵文青孟亚利陈兵林王友华李文峰周治国
- 关键词:棉花施氮量棉铃对位叶纤维比强度
- 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被引量:6
- 2009年
- 基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异地分期播种试验,综合量化品种特性、主要气象条件(温度、太阳辐射)和栽培措施(施氮量)对棉花铃期与棉籽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建立棉花铃期模拟模型,并基于棉籽生长的"库限制"假设,建立棉籽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通过量化棉铃对位叶氮浓度的变化,为模型构建氮素效应函数.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品种、播期和施氮量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德夏棉1号、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铃期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25d、2.61d和2.75d,科棉1号和美棉33B的棉籽干物质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分别为9.5mg·seed-1和8.2mg·seed-1.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 李文峰孟亚利赵新华陈兵林许乃银周治国
- 关键词:棉花铃期棉籽干物质积累
- 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7年
-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个基因型棉铃对位叶花后碳氮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内源保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铃重形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铃对位叶花后N代谢活跃,内源保护酶活性高,叶片生理活性较强的基因型(如苏棉15和科棉1号),其铃重的快速增长期长,单铃棉纤维干重高,最终铃重较高;反之,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弱、功能期短的基因型(如德夏棉1号),棉铃对位叶中C/N高,内源保护酶活性低或下降过快,造成铃重快速增长期缩短,单铃纤维干重降低,最终铃重较低;美棉33B棉铃对位叶中C/N和内源保护酶活性变化特征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是导致不同铃重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 张文静胡宏标陈兵林王友华李文峰周治国
- 关键词:生理特性铃重
- 边疆民族地区农业企业主导型科技服务模式探索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地域性和特色性突出、科技需求复杂的特点,以云南省为例,系统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需求、农业企业发展现状,提出以农业企业为主导,以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示范基地建设等传统方式与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融合,科技人员通过企业发挥作用,以企业带动加盟农户、以企业和农户辐射引导地区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实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科技素质的目的。该模式有效解决了民族地区对新技术接受慢、普及难、持续性差等问题,取得较好成效。
- 李文峰张海翔杨林楠
- 关键词:边疆民族
- 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 杨林楠张丽莲武尔维洪丽芳李文峰彭琳张立敏鲁绍坤李跃标
- 该项目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技术研究”,针对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低、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现状,以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为目的,利用现代农业信息资源,集成、应用人工智能、We...
- 关键词:
- 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预测的生态模型被引量:3
- 2011年
- 为研究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选择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长江流域下游棉区和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各2个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了品种、主要气象条件和施氮量对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除品种外依次为铃期平均温度、太阳辐射量和施氮量;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形成的最适宜铃期日均温分别为26.1℃和25.7℃;充足的光照不利于棉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提高;增加施氮量提高了棉籽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油分含量。建立了棉籽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的生态模型,模型以品种、铃期平均温度、铃期日均太阳辐射量和施氮量为模型输入,简便易行。模型对棉籽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预测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03%和2.54%,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 李文峰孟亚利王友华陈兵林周治国
- 关键词:蛋白质油分生态模型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农业机器人多田块路径规划方法与试验
- 2024年
- [目的]针对丘陵地区因田块碎片化和障碍物影响农业机器人作业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和A算法相结合的多田块路径规划方法。[方法]通过无人机构建农田遥感影像,利用栅格法对农田进行环境建模,再进行子区的划分与合并,在蚁群算法中引入区域启发函数,对不同区域内的移动代价作区分,通过人工增加最优路径中的信息素浓度并建立自适应信息素挥发系数,对信息素更新方法进行改进,以此求解作业子区间的最优遍历顺序,利用具有启发式搜索功能的A算法进行子区连接路径规划,最终实现多田块路径规划。[结果]MATLAB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子区数量为40时,采用改进蚁群算法进行规划的平均路径长度比传统的蚁群算法减少了3.19%,平均迭代收敛次数减少了79.5%;在路径遍历仿真试验中,农业机器人遍历路径覆盖率能达到100%,路径重复率为6.48%。利用农田无人机遥感影像和田间作业参数进行自然环境的仿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丘陵地区农业机器人多田块路径规划问题,可为丘陵地区农业机器人大面积作业提供路径参考与技术支持。
- 李文峰徐蕾杨琳琳刘文荣潘坤李超
- 关键词:路径规划改进蚁群算法农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