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兴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大科学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激光
  • 10篇激光测距
  • 7篇卫星激光测距
  • 3篇卫星
  • 2篇数值模拟
  • 2篇透过率
  • 2篇滤波
  • 2篇值模拟
  • 1篇导航
  • 1篇导航系统
  • 1篇定轨
  • 1篇星历
  • 1篇雪崩
  • 1篇雪崩晶体管
  • 1篇有限元
  • 1篇运载
  • 1篇运载火箭
  • 1篇上面级
  • 1篇视频
  • 1篇视频目标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春中国光学...

作者

  • 15篇韩兴伟
  • 9篇刘承志
  • 8篇董雪
  • 7篇范存波
  • 6篇宋清丽
  • 6篇安宁
  • 5篇梁智鹏
  • 4篇温冠宇
  • 2篇张楠
  • 2篇高健
  • 1篇崔斗星
  • 1篇李振伟
  • 1篇孙明国
  • 1篇杨福民
  • 1篇赵有
  • 1篇刘承志
  • 1篇董雪
  • 1篇张海涛
  • 1篇张子昂
  • 1篇马磊

传媒

  • 3篇红外与激光工...
  • 3篇光子学报
  • 2篇激光与红外
  • 2篇空间碎片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4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的距离预报偏差实时修正算法被引量:1
2022年
为在空间碎片测距过程中实时修正距离预报偏差,提高距离门回波搜索捕获效率和测距成功率,以空间目标轨道相对运动动力学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近圆轨道空间碎片距离预报偏差实时修正的理论模型和算法模型。理论模型中的空间几何模型定义了站-星矢量和预报偏差矢量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状态演化模型以Clohessy-Wiltshire方程为数学基础对相对运动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学描述,角度观测模型构建了视位置角度偏差观测量和预报偏差矢量的几何映射关系。算法模型以卡尔曼滤波器作为相对运动初始状态求解器,实现了对距离预报偏差真值的最优估计。所选近地合作目标的数值仿真统计结果显示,角度观测量标准差为2″时,距离预报偏差实时修正算法能够在过境弧段的前15%以内将距离偏差量修正至小于100 m,是一种有效的预报偏差实时修正技术。
高健梁智鹏韩兴伟董雪董雪安宁温冠宇
关键词:空间大地测量激光测距卡尔曼滤波
立方腔平均反射光程的研究
2016年
利用有限元光腔表面分割法对立方腔的平均反射光程(Average Reflex Optical Path Length,L_(ave))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L_(ave)与腔长的线性关系式,并通过TDLAS实验得到了具有不同腔长的立方腔L_(ave)的实验值。研究结果表明,立方腔的L_(ave)随着腔长的增加而线性增大。与之前报道的理论结果相比,采用有限元光腔表面分割法得到的L_(ave)模拟值与实验值更为接近,误差率仅在2.5%以内。立方腔平均反射光程模拟值与腔长的关系可以作为确定腔长的依据,提高了基于立方腔的TDLAS气体测量系统的反演精度。
刘高佑安宁韩兴伟董雪马磊范存波刘承志
关键词:数值模拟
主被动锁模Nd:YAG皮秒激光器研究
超短光脉冲作为研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在许多研究领域中能发挥其独持的作用。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对主被动锁模YAG激光器的输出稳定进行了论述,理论上叙述了锁模原理及锁模的方法,重点叙述了主被...
韩兴伟
关键词:超短光脉冲雪崩晶体管自动控制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精密星历的长春站激光测距数据评价及改善
2024年
为提升长春站卫星激光测距数据稳定性,从卫星激光测距物理机制及评价指标出发,建立了基于精密星历的数据评价系统,分析了长春站数据的稳定性及外符合精度。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前沿半峰(LEHM)剪切算法改进数据预处理方法,降低了卫星形状效应对数据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基于精密星历的数据评价系统与国际卫星激光测距组织(ILRS)数据中心评价结果一致。采用LEHM剪切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后,长春站Lageos-1卫星数据的标准点精度由4.9 mm提高至3.9 mm,短期稳定性由19.8 mm提高至18.1 mm,长期稳定性由6.2 mm提高至5.4 mm,外符合精度由79.6 mm提高至68.2 mm。改进的数据预处理算法可有效提升数据稳定性及外符合精度,为长春站数据稳定性与精度的进一步提升指出了方向。
龙翃宇董雪梁智鹏董雪梁智鹏董贺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精密星历
一米望远镜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系统被引量:1
2017年
为减小空间碎片对空间活动的影响,利用高精度激光测距技术进行空间碎片的跟踪与观测研究,能够大幅提高其定轨精度,对空间碎片的监测与预警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文中详细介绍了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一米望远镜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系统。该系统采用了500Hz高功率激光器,提高发射激光功率;利用大视场导星,实现目标闭环跟踪并提高初轨预报精度;通过对望远镜发射系统与接收终端的改造,使其具有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功能,实现了空间碎片的有效激光测距,获取的观测目标最远距离达到1700km、最小有效雷达散射截面达到1m^2,单次测距精度约80cm。该系统将会为空间碎片精密定轨及其他研究提供很大帮助。
宋清丽韩兴伟梁智鹏梁智鹏董雪范存波
关键词:激光测距高重复频率
高反射率CZ-2C上面级的定轨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使用长春人卫站高重复频率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对在轨的高反射率CZ-2C火箭上面级空间碎片进行了测量和定轨。利用虚拟观测站辅助的单站定轨方法,实现了单站测距资料改进轨道。改进后,轨道精度达到0.33km,基本满足激光测距所需的预报精度要求,可以维持激光测距站对空间碎片目标的独立观测。高重复频率SLR数据分析表明,目标存在多个反射器且缓慢自转。
梁智鹏宋清丽温冠宇刘承志韩兴伟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运载火箭上面级
基于SLR与L波段同步观测解算北斗卫星钟差
2015年
导航卫星钟差的大小通常在毫秒量级,若不进行精密修正,对卫星导航定位精度的影响很大。本文阐述了综合利用SLR观测值和北斗L波段单频伪距观测值对BDS卫星钟差进行解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采用2014年8月及9月从长春SLR和GNSS并址站采集的激光测距观测值和北斗L波段单频伪距观测值计算了COMPASS-G1的卫星钟差,以GFZ分析中心提供的COMPASS-G1卫星钟差为参考进行对比,互差在6 ns之内,表明使用该方法计算COMPASS-G1卫星钟差是可行的。
胡佳钰韩兴伟张子昂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钟差
基于斜程传输模型的卫星激光测距在气溶胶中探测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大气气溶胶在空间的不均匀分布,提出并利用激光在大气气溶胶中的斜程传输模型开展卫星激光测距在气溶胶中探测性能的研究,即将气溶胶的分布分为水平及垂直方向,在垂直方向将其分为无穷多层,令每层气溶胶的水平方向浓度分布均匀,结合气溶胶粒子的散射截面、尺度分布函数,计算激光在每层气溶胶中的透过率,最后进行积分得到激光的大气传输透过率.结果表明,与Kim经验公式及Mie理论模型相比,由斜程传输模型计算得到的激光气溶胶透过率更接近实验值,其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仅为3.5%,表明该模型可准确地计算激光在气溶胶中的传输特性.结合激光雷达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气溶胶中不同轨道高度卫星探测成功率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发现在轻霾环境中低轨卫星的探测成功率可达40%以上,高轨卫星的探测成功率仅为15%,可利用高效率探测器与高能量激光器实现轻霾环境下的卫星激光测距.研究结果能合理解释已有的实验报道并有效地预估卫星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性能,为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陈煜丰安宁韩兴伟刘承志范存波温冠宇宋清丽董雪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气溶胶透过率
光行差对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数据量明显提高。由于高轨卫星距离远回波弱,这就要求望远镜系统能精确地对准卫星目标才能接收到有效回波。首先分析了影响望远镜对准的光行差因素,即卫星运行的速度光行差和发射激光运行引入的光行差。文中以Glonass系列高轨卫星为例,重点研究了发射激光束运行引入的光行差偏移量,并且计算出测站测量Glonass系列卫星的光行差角偏移量为26μrad。在实际高轨卫星激光测距中对Glonass系列卫星进行了数十次的测距实验验证,证明了文中对光行差影响的分析是正确的。通过文中的研究可以提高高轨卫星激光测距的捕获机率,大大提高高轨卫星观测效率。
温冠宇王爽安宁董雪韩兴伟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中图像处理子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提高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计了一套用于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图像处理子系统。本子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手段,解算出激光束光尖和卫星位置,并将位置偏差反馈给控制计算机,用以调整激光束的出光方向和修正预报偏差。首先给出了该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和实现流程;然后重点介绍了图像处理部分算法;最后结合实际观测对系统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功能正常,稳定可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激光测距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
张楠韩兴伟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图像处理自动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