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蜜

作品数:32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INSAR
  • 9篇地面沉降
  • 4篇遥感
  • 4篇教育
  • 4篇教育软件
  • 3篇影像融合
  • 3篇相位
  • 3篇京津
  • 3篇INSAR技...
  • 2篇地表形变
  • 2篇地面沉降监测
  • 2篇地铁
  • 2篇地下水
  • 2篇独立分量分析
  • 2篇形变
  • 2篇遥感影像
  • 2篇噪声
  • 2篇支持向量
  • 2篇支持向量机
  • 2篇图像

机构

  • 2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武汉大学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自然资源部国...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北京吉威时代...

作者

  • 32篇陈蜜
  • 6篇余洁
  • 6篇朱琳
  • 5篇秦前清
  • 5篇朱琳
  • 5篇李德仁
  • 5篇方海光
  • 4篇付迎春
  • 4篇李小娟
  • 3篇刘菲
  • 3篇刘书军
  • 3篇王琴
  • 3篇贾永红
  • 3篇任剑锋
  • 3篇宫辉力
  • 2篇刘辉
  • 2篇朱琳
  • 2篇王彦兵
  • 2篇易尧华
  • 2篇伭剑辉

传媒

  • 5篇测绘通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遥感学报
  • 2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小型微型计算...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光电工程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自然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育软件工程框架的构建被引量:9
2009年
教育软件的开发一直缺少相适应的开发方法的研究,而教育软件工程是近年来出现的崭新的研究方向,是软件工程和教育学相互融合深入的产物。首先从总体上讨论了教育软件的概念和属性、教育软件的开发过程和生存周期,然后描述了当前应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软件开发模型,最后是关于教育软件工程的特殊性、未来研究课题内容、研究趋势整体框架和研究发展方向的描述。
方海光任剑锋陈蜜
关键词:软件开发
基于半色调图像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到点误差扩散数字加网技术的空间域数字水印算法,在对数字图像进行加网的过程中实现数字水印信息的嵌入.在水印嵌入前,利用置乱技术对水印图像进行预处理,这有效的提高了算法对抗几何攻击的能力;选择点到点误差扩散加...
陈蜜万晓霞
关键词:数字水印数字加网半色调图像版权保护
文献传递
应用相干点目标干涉测量分析方法监测北京市地面沉降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D-In SAR)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s,简称SBAS)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原理,利用D-In SAR和SBAS分析方法,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研究了2007—2010年期间北京东郊主要地面沉降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选取均匀分布的1 000个点的年平均沉降速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91,均方根值(RMS)为13.57 mm/a.
王琴陈蜜刘书军
关键词:D-INSARSBAS地面沉降
KVM在分布式资源共享和隔离中的应用
2008年
在分析现有网络上资源隔离和共享访问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VM虚拟机的分布式用户隔离和资源共享访问方式。这种访问方式通过给每个登陆节点使用资源的用户创建一个内核级的虚拟机来管理他们的行为,从而做到了强隔离和强安全性。
方海光陈蜜
关键词:虚拟机
利用升降轨道SAR数据获取DEM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首先介绍了利用In SAR技术提取DEM的原理及方法,其次对利用ENVISAT卫星的升轨SAR数据和降轨SAR数据获取DEM,然后对其融合,并将融合前后的DEM与SRTM3 DEM进行比较,分析其精度。结果表明,与单独利用升轨SAR数据或降轨SAR数据获取的DEM相比,融合后的DEM能更好地显示地形起伏特征,高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且羽化融合后的DEM精度最高,其与参考DEM─SRTM3 DEM高程差异标准差为±7.25,高程差异绝对值小于15 m的地区占95.48%。
王琴陈蜜刘书军刘书军
关键词:INSARSRTM羽化均值最佳分辨率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影像融合分类算法被引量:7
2007年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定量化分析的重要手段,遥感影像融合是提高分类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提出一种遥感影像的融合分类算法。首先采用Contourlet变换对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然后结合独立分量分析的去相关性、稀疏特性以及很好地捕捉影像重要边缘信息、纹理信息的能力,提取融合影像的独立分量特征,并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分类。与其他算法的主、客观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实验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陈蜜伭剑辉李德仁秦前清贾永红
关键词:遥感影像融合CONTOURLET变换独立分量分析支持向量机特征提取
采用升降轨Sentinel-1数据监测北京城市副中心地面沉降被引量:1
2021年
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面沉降对其城市建设和发展会产生潜在的影响。采用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升、降轨Sentinel-1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提取通州区高精度地表形变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地下水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综合分析通州区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升、降轨SAR数据获取的通州区地面沉降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存在不均匀地面沉降特征,北部、西北部地区沉降速率偏高,有明显的沉降漏斗;通州区地面沉降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四季中夏季累计沉降量最大;地下水漏斗区与地面沉降区的位置基本一致,水位埋深变化与沉降量变化具有相似的趋势;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地扩大,对地面沉降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菲刘菲陈蜜李昱朱琳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下水
一种利用地物散射特性进行后续类别调整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常规极化SAR影像监督分类在分类时由于极化信息利用不完全,导致分类结果不可信的缺陷,在分析地物极化散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复Wishart分类器思想的极化SAR监督分类方法,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几乎包含所有极化信息的相干矩阵进行后续分类,利用地物所有极化散射信息完成类别的划分。首先,利用Cloude&Pottier极化特征组合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初始类别划分结果;为纠正监督分类时仅利用特征矢量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类别划分导致的错误,对监督分类结果精度评价及研究区地物散射相似性分析,综合确定初始分类结果中分类效果较差、待后续调整类别的像素集;然后以各类别的相干矩阵均值为初始聚类中心,利用核模糊C均值算法,结合相干矩阵的复Wishart分布特性,对待修正的像素集进行后续类别迭代调整,获得精细分类结果。采用国产X-SAR获取的海南陵水地区的全极化SAR影像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对极化SAR影像监督分类后利用地物散射特性相似性对错分像素重新进行聚类调整类别的方法,与仅进行监督分类相比,分类结果总体精度更高,也更满足地物的散射特性。
刘利敏余洁王彦兵陈蜜朱腾叶秋虹
关键词:散射特性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算法被引量:31
2006年
针对目前最新发展的Contourlet变换能比小波变换更适合于进行多尺度边缘增强处理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用于融合遥感全色和多光谱影像的算法,分别对应于Contourlet变换后得到的低频和高频分量系数,结合小波变换采用了不同的融合规则.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算法能在保留多光谱影像光谱信息的同时增强了融合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和信息量,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陈蜜李德仁秦前清贾永红
关键词:影像融合多分辨率分析CONTOURLET变换小波变换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地面沉降时序InSAR监测与影响因素
2024年
地面沉降作为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行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为了探究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的地面沉降情况,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70景Sentinel-1B卫星影像,利用SBAS-InSAR技术对该路段沿线地面沉降展开监测,并采用外部水准观测方法对InSAR监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3类9个影响因子数据对沿线地面沉降进行空间模拟,通过对比普通最小二乘(OLS)模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后选取相对最优模型对各种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表现出不均匀沉降特征,最大年均沉降速率超过-90 mm·年-1;研究区主要分布有6个明显的沉降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北京—天津段经过其中3个;采用模拟效果相对最优的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四系沉积厚度和地下水位变化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而地形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
王楚丁瑞力陈蜜张丹丹葛鹏飞成曦范凯伦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影响因素京沪高速公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