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宝

作品数:10 被引量:23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湖泊
  • 3篇水体
  • 3篇内源磷
  • 2篇电极
  • 2篇有机质
  • 2篇生境
  • 2篇生态浮床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体生态
  • 2篇水体生态系统
  • 2篇微电极
  • 2篇磷释放
  • 2篇景观水
  • 2篇景观水体
  • 2篇浮床
  • 2篇复合生态
  • 2篇沉积物
  • 1篇底泥
  • 1篇底泥疏浚
  • 1篇营养化

机构

  • 10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中水珠江规划...

作者

  • 10篇刘凌
  • 10篇钱宝
  • 5篇陈立尧
  • 4篇夏倩
  • 4篇王流通
  • 3篇肖潇
  • 2篇闫峰
  • 2篇燕文明
  • 2篇邢西刚
  • 1篇陈沐松
  • 1篇张颖
  • 1篇高慧琴
  • 1篇方泽建
  • 1篇肖燕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资源保护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分析仪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微界面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物释放的发生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水-沉积物界面三相结构模式中磷的界面反应过程。利用微电极系统获取微界面溶氧浓度剖面,并结合Profile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湖湖心区沉积柱含氧层厚度达5mm,而湖口区则不到3mm,湖心区微界面上氧气消耗主要以自由扩散为主,而湖口区受微界面上微生物活动影响较大。同时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获取了水-沉积物界面上分辨率高达1mm的可溶性活性磷剖面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湖口区沉积物表层2cm处有强烈磷释放现象,而在湖心区则未发现,这可能与含氧层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重要现象在常规尺度下可能被掩盖。
钱宝刘凌肖潇陈立尧
关键词:湖泊微电极
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12年
本文采用荷兰SKALAR公司San++型连续流动分析仪(Continuous Flow Analyzer,CFA)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水样中总氮和氨氮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标准样品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且其测量范围较国家标准方法大;两种方法测定实际水样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8.5%~101.0%之间,达到实验要求。连续流动分析仪不仅实现了全自动化分析,而且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测试。
夏倩刘凌王流通钱宝
关键词:连续流动分析仪国家标准方法总氮氨氮
里下河水系九龙口湖荡沉积物性状的垂向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2013年
对里下河水系九龙口湖荡沉积物中的碳和氮及其粒径进行测定,研究碳、氮元素的垂向分布与积累状况,分析沉积物的总氮(TN)、有机氮(ON)、铵态氮(NH4+-N)、总有机碳(TOC)以及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九龙口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变化于13.44-82.01μm,垂向变化可大致分为3段;九龙口沉积物中氮素主要为ON,无机氮以NH4+-N为主,氮素质量的垂向分布特征与九龙口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历史背景相一致;TOC质量比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快速减小的趋势。沉积物的w(C)/w(N)介于5.67~26.08之间,指示出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自有纤维束的陆源植物。沉积物TOC和TN呈极显著相关,W(C)/w(N)对TOC质量比敏感,3个测点中南部湖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陈立尧刘凌钱宝高慧琴
湖泊沉积物-水微界面上磷的释放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的微界面环境行为及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沉积物一水微界面磷的释放过程。利用新兴的湖泊沉积物原位高分辨率间隙水采集技术(DGT和Mini—peeper)分别获取了大纵湖、蜈蚣湖和九龙口沉积环境中生物有效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的垂直剖面分布,并在微尺度下发现了由局部有机质强烈降解释放磷酸盐形成的异常突变点。利用DIFS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发现:疏浚后的九龙口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能力较弱,而大纵湖和蜈蚣湖表层沉积物磷酸盐则以弱结合态为主,具有良好的磷吸附特性,表明稳定的沉积物表层环境微界面系统对内源磷的释放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发现大纵湖和蜈蚣湖表层沉积物对间隙水中的磷具有较强的补给能力,补给源主要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3cm附近,对界面磷的释放起关键的调节作用。
钱宝刘凌肖潇陈沐松
关键词:内源磷DGT吸附解吸特性
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能实现净化水质和提供生境的双重生态修复效果,该方法所建立的系统包括顶部植物吸收利用鸟类生存区、基质吸附处理鱼类生存区、微生物挂膜强化处理小型水生动物生存区及沉水植物吸...
燕文明刘凌夏倩钱宝邢西刚王流通闫峰陈立尧
盐城大纵湖疏浚前后沉积物-水界面环境化学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运用微电极技术,模拟盐城大纵湖疏浚前后沉积物柱状样,分析疏浚前后沉积物-水界面约2cm深度的pH、Eh和DO的剖面数值及变化规律,探讨底泥疏浚对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和微电极技术测得的Eh和pH值结果相差很大,微电极技术在微尺度下更具有研究意义;疏浚前后沉积物的含氧层厚度分别为8 mm和13 mm;微尺度下疏浚前后pH、Eh和DO值的变化趋势显示疏浚有助于富营养化的控制。
王流通刘凌钱宝夏倩陈立尧
关键词:微电极富营养化底泥疏浚环境因子沉积物-水界面
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供生境的复合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能实现净化水质和提供生境的双重生态修复效果,该方法所建立的系统包括顶部植物吸收利用鸟类生存区、基质吸附处理鱼类生存区、微生物挂膜强化处理小型水生动物生存区及沉水植物...
燕文明刘凌夏倩钱宝邢西刚王流通闫峰陈立尧
文献传递
江苏里下河地区典型湖泊有机质污染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为全面了解江苏里下河地区重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选取乌巾荡、九龙口、大纵湖3个典型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采集6个沉积物柱状样品和6个水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水样COD与总有机碳(TOC)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R2=0.969)。(2)乌巾荡、九龙口、大纵湖的沉积物TOC随着土深的增加而减小;TN随土深的增加而减小;C/N变化规律与TOC相似,都随土深增加而降低。(3)该地区沉积物土深10~15cm处为分界层,该层以下有机质为湖泊内源输入为主,受外界干扰较少,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层以上有机质则是流域外源输入为主。
钱宝刘凌张颖肖燕方泽建
关键词:有机质总有机碳CODC/N
湖泊水体溶解氧水平对内源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以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大纵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原位培养法,在3种不同溶解氧水平下(自然状态、好氧状态和厌氧状态)对湖底底泥原位沉积柱进行了连续16 d的室内培养,研究浅水湖泊溶解氧水平对上覆水体可溶性磷酸盐(SRP)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溶解氧条件下,上覆水体SRP含量有显著差异,厌氧条件下上覆水体SRP平均含量比自然条件下高7倍左右,而好氧条件下上覆水体则比自然条件下低了近80%。由此说明,与自然状态相比,厌氧条件能显著促进内源磷的释放,而好氧条件则会抑制这一过程,甚至出现磷吸附现象,好氧条件能降低上覆水中磷的含量,改善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钱宝刘凌潘畅
关键词:溶解氧浅水湖泊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对比分析被引量:158
2011年
采用不同方法(TOC分析仪法、550℃烧失量法、950℃烧失量法和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长江底沉积物标准物质中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不同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及对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准确度和精密度方面,TOC分析仪法最高,950℃烧失量法最低.采用以上4种方法对南京秦淮河沿程5个断面采取的表层底泥沉积物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荐采用TOC分析仪法,其次为550℃烧失量法;水合热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结果偏低,而950℃烧失量法测得的结果偏差较大,不能代表样品的有机质含量,故不宜采用.
钱宝刘凌肖潇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烧失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