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远媛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聚酰亚胺薄膜热形变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考察了聚酰亚胺(PI)薄膜的热形变行为。在温度校正的基础上,对聚酰亚胺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玻璃化温度以及热膨胀系数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MA在一定载荷下测得薄膜的二次亚胺化表现为尺寸收缩,比IR更好地反映亚胺化程度,经过拉伸后薄膜的Tg有增加的趋势;与DSC相比,TMA对薄膜的Tg有更好的感应度,完全亚胺化PI的Tg达374.3℃;消除热历史后,材料的α升高,热循环次数对α影响小。
- 朱梦冰吕亮蒋远媛王少峰王晓东黄培
- 关键词:温度校正聚酰亚胺薄膜
- 溶胶陈化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不同陈化时间的酸催化硅溶胶制备SiO2含量一定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用FTIR-ATR、SEM、TMA等手段对其微相结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溶胶水解和聚合反应的进行,杂化薄膜中的SiO2颗粒由棒状长大为球体,并逐渐团聚、变形,薄膜的光学透明性降低,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球形SiO2颗粒的直径小于1μm且均匀分布在基体中时,薄膜综合性能最优。
- 朱梦冰王晓东王少峰蒋远媛黄培
- 关键词:溶胶-凝胶聚酰亚胺杂化薄膜
- 聚酰亚胺的微球化被引量:11
- 2008年
- 依据缩聚反应的特点,提出了一条聚酰亚胺微球的有效制备路线,通过在缩聚溶液和沉淀剂中加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改变体系特性.探讨了PVP及沉淀剂对微球形貌、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胺与二酐缩聚溶液中加入PVP可以得到较好的球形聚合物颗粒;增加PVP含量,微球粒径减小且分布均匀,而分子量有所降低;以水为沉淀剂所得微球的形貌优于乙醇沉淀剂,并且随着PVP用量的增加,微球粒径减小,均匀性亦随之提高.PVP在制备过程中分别呈现出成核、成球及分散稳定的作用,从而实现了聚酰亚胺材料在微米尺度上的微球化.
- 蒋远媛阙正波王晓东黄培
- 关键词:聚酰亚胺微球聚乙烯吡咯烷酮
- 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杂化薄膜的制备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在聚酰胺酸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了不同SiO_2含量的PI/SiO_2杂化薄膜。采用FTIR、TMA、SEM以及TGA分析了PI/SiO_2杂化薄膜的性能和结构。结果表明,TEOS经水解缩合与聚酰亚胺(PI)形成了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SiO_2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SiO_2和偶联剂的引入提高了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PI/SiO_2杂化薄膜的拉伸强度降低,但当SiO_2含量达到20%时,弹性模量增大到3.4GPa。
- 俞娟蒋远媛阙正波王晓东黄培
- 关键词:聚酰亚胺溶胶-凝胶纳米杂化纳米SIO2
- 聚酰胺酸薄膜表面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聚合得到表观黏度为1800m Pa·s的聚酰胺酸(PAA);通过衰减全发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聚酰胺酸凝胶膜表面亚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胺化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初期的快速和后期的慢速两个阶段。此外,由于薄膜下表面含有较多的残留溶剂,使其酰亚胺化程度高于上表面。用两步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关联,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 王少峰朱梦冰蒋远媛王朋朋黄培
- 关键词:聚酰胺酸亚胺化动力学
- 一种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采用分散聚合法从单体在溶液中制备聚酰亚胺微球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单体二胺和分散剂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溶解完全;再将单体二酐分批加入,加热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聚酰胺酸溶液;再依次加入催化剂和脱水剂进行化学亚...
- 黄培王晓东朱鹏蒋远媛
- 文献传递
- 一种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采用分散聚合法从单体在溶液中制备聚酰亚胺微球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单体二胺和分散剂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溶解完全;再将单体二酐分批加入,加热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聚酰胺酸溶液;再依次加入催化剂和脱水剂进行化学亚...
- 黄培王晓东朱鹏蒋远媛
- 文献传递
- 聚酰胺酸薄膜的化学亚胺化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聚合得到了固体质量分数为10%的聚酰胺酸溶液.以乙酸酐和吡啶分别作为脱水剂和催化剂对聚酰胺酸薄膜进行化学环化,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其亚胺化过程进行研究.以一级动力学模型对2个阶段分别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的吡啶、乙酸酐浓度下的表观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环化初期聚酰胺酸快速转化为聚酰亚胺和聚异酰亚胺,后期聚异酰亚胺缓慢转化为聚酰亚胺.吡啶和乙酸酐都会加快其反应速率,且乙酸酐对第一阶段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 王少峰朱梦冰蒋远媛王晓东黄培
- 关键词:聚酰胺酸聚酰亚胺
- 高温热处理对聚酰亚胺前驱体凝胶膜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考察不同温度处理的聚酰亚胺前驱体凝胶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以及不同升温速率对薄膜亚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略有下降,但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其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增大到107MPa和2770MPa。
- 俞娟蒋远媛王晓东黄培
- 关键词:高温热处理聚酰亚胺薄膜亚胺化热稳定性
- 一种新型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 <正>聚酰亚胺微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耐热性、机械强度高以及耐溶剂等性能,可用于色谱填料以及制备性能优越的聚酰亚胺多孔材料。本文在溶液中合成聚酰亚胺,利用溶解度差异,逐滴加入分散剂的水溶液,使聚酰亚胺...
- 蒋远媛阙正波朱梦冰黄培
- 关键词:聚酰亚胺微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