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56 被引量:29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 职业紧张心理量表在判别合格教师中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根据职业紧张心理量表的填写结果,用非参数判别法判别出合格教师。方法以某综合性大学3年来学生网上评教前100名教师中的22名教师的职业紧张心理调查资料为训练样本,以137名教师的职业紧张心理调查资料为待判样本,另有68名参加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的教师进行外推性验证。结果从137名待判教师中判出64名教师经教学督导员认可教学效果均在良以上,以参加授课比赛的68名教师进行验证,获奖的40名教师中判别出28人,占获奖的70%。结论为提高教学质量,该方法可以对选拔合格教师提供参考依据。
- 杨树东李涛张宏龚建新陈绪赣
- 关键词:合格教师
-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对Parkinson病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将原代培养的胚鼠(E14.5)腹侧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或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移植入Parkinson病(PD)大鼠纹状体内,术后各组动物存活一段时间,观察旋转行为后处死,取纹状体组织做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多巴胺(DA)含量。探讨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对PD大鼠纹状体内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D模型相比,NSCs单独或联合GDNF脑内移植均能提高PD大鼠纹状体内的DA含量(P<0.05);在术后30d和60d,DA含量在GDNF+NSCs组的增加幅度比NSCs组更加明显,动物旋转行为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上述结果表明,NSCs单独或联合GDNF移植均对P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NSCs联合GDNF移植的治疗效果更好。
- 曾水林王磊雷志年朱建宝李涛闫福麟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PARKINSON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纹状体
- 帕金森病大鼠移植神经元存活与白藜芦醇浓度的量效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经白藜芦醇培养的胚鼠腹侧中脑组织移植至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纹状体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同时探讨白藜芦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①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单侧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②实验分为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培养组又分为3个亚组:20,40,60mg/L组,每组各9只,分别将胚鼠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20,40,60mg/L白藜芦醇培养液中;对照组9只,将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DMEM营养液中。③预置12h后移植至大鼠左侧纹状体尾壳核头部。④于移植后5,10,15d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神经元凋亡和存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脑纹状体组织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纹状体移植针道和针道周围都可见大量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细胞计数显示白藜芦醇培养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多(P<0.01);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20mg/L组和60mg/L组多([5d:(4804.77±427.37)比(3069.89±148.95),(3038.20±118.95)个/200倍视野;10d:(4608.97±274.64)比(2850.83±48.06),(2875.92±210.54)个/200倍视野;15d:(4217.42±325.93)比(2623.39±350.68),(2568.39±49.67)个/200倍视野;P<0.01]。②脑纹状体组织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其他两组(P<0.01)。③脑纹状体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率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促移植神经元存活作用,作用效果与培养液中白藜芦醇含量有关。
- 郑鸿燕曾水林李涛
- 关键词:帕金森病藜芦生物碱类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中脑源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中脑源神经干细胞(mNSCs)增殖、分化能力和表达垂体同源盒家族因子3(Pitx3)、孤儿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的影响。方法:取E14.5d大鼠中脑组织体外培养原代mNSCs,增殖培养传三代后进行分化实验;使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培养分化的mNSCs表达Pitx3、Nurr1和TH蛋白。结果:在GDNF作用下,体外培养的mNSCs克隆球直径增大,数量增多;分化的神经元中Pitx3、Nurr1和TH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GDNF有促进mNSCs增殖和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 姜宇曾水林鲁佑瑜李涛朱建宝刘钟姜连玉
- 关键词: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能神经元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 神经干细胞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活、分化及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胚胎14.5天的胎鼠腹侧中脑NSCs,单独或经GDNF预处理后移植入PD模型大鼠的纹状体,观察NSCs在纹状体的分化情况,以及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结果:联合GDNF移植NSCs比单纯移植的NSCs较多的转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能够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结论:GDNF可以促进中脑来源的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并对PD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王磊曾水林朱建宝李涛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帕金森病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巴胺能神经元
- 胚胎大鼠腹侧中脑区域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腹侧中脑区域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s)的分离、培养、传代及鉴定的方法。方法:分离E14.5胚胎大鼠腹侧中脑组织,用机械吹打方法形成细胞悬液,接种到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 i-derm al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 last growth factor-basic,bFGF)、B27(B27 sup lem ent)的DMEM/F12(1∶1)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待形成原代克隆球后,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克隆和传代扩增,以获得大量来源相同的NSCs克隆球,并且进行B rdu和Nestin检测;然后取培养细胞诱导分化后行GFAP,NeuN,TH检测。结果:E14.5胚胎大鼠腹侧中脑组织细胞培养两周后可以形成较多的悬浮生长的神经球,经单细胞克隆和传代扩增后得到大量的同源细胞克隆球。经过B rdu和Nestin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90%以上的细胞呈阳性;诱导分化后细胞呈GFAP,NeuN阳性,少量细胞呈TH阳性。结论:从E14.5胚胎大鼠腹侧中脑组织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不断增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是胚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NSCs,并可以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
- 王磊曾水林雷志年朱建宝李涛闫福麟
- 关键词:中脑
- 浅析院校合并对医学生源的影响及对策初探被引量:10
- 2006年
- 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合并使得医学生源相对“短缺”,部分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综合性大学应加强医学专业的招生宣传,赋予医学专业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同时注重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医学院更要通过自我提升和改革来吸引优秀考生。
- 徐春宏李涛童伟申翠英
- 关键词:医学教育院校合并问卷调查
- 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治疗Parkinson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为了提高移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元生长,将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脑内,检测胚肾对移植DA能神经元的影响。先用神经毒剂6 OHDA损毁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PD动物模型,再将胚脑的腹侧中脑(A组)、胚脑的腹侧中脑和胚肾(B组)分别移植入左侧纹状体尾壳核,C组为空白对照。于移植后3d、1月、3月将动物处死,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动物移植部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状况。在移植部位可见B组较A组的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数量明显增多,C组的移植部位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A、B两组的移植针道及其周围也有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B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密度均大于A组。移植1个月和3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均较C组减少(P<0. 05)。以上结果提示胚肾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移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 曾水林郑鸿燕李涛朱建宝
- 关键词:胚肾PARKINSON病多巴胺能神经元
- 综合性大学医学双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2
- 2005年
- 通过师生问卷调查,结合医学课程自身特点,对医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及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以期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 徐春宏李涛王亮
- 关键词:医学教育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 损毁帕金森病大鼠腹侧苍白球对纹状体内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观察腹侧苍白球(VP)损毁后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内谷氨酸(G lu)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插入电极直流电毁损VP,观察毁损后PD大鼠的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纹状体内Glu的含量.结果:VP损毁术后PD大鼠偏侧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纹状体内Glu的含量(μg/g)(3.0±0.4)比正常对照组(2.2±0.7)、模型对照组(1.3±0.2)和假手术组(1.4±0.4)都要高(P<0.05),在术后第2周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其他三组.结论:VP毁损可能会减少Glu的释放或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弱,有助于PD症状的改善.
- 曾水林李涛杨鹏康学军萧静黄晓刘俊华
- 关键词:帕金森病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