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73 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7篇催化
  • 26篇催化剂
  • 16篇动力学
  • 14篇反应器
  • 11篇甲醇
  • 8篇氨合成
  • 7篇甲醇合成
  • 7篇醇合成
  • 6篇加氢
  • 6篇本征动力学
  • 5篇动力学研究
  • 5篇教学
  • 5篇反应器模拟
  • 4篇乙烷
  • 4篇有效扩散系数
  • 4篇流化
  • 4篇流化床
  • 4篇课程
  • 4篇环氧乙烷
  • 4篇工程研究

机构

  • 70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福州大学
  • 2篇上海兖矿能源...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道康宁(上海...

作者

  • 72篇李涛
  • 33篇房鼎业
  • 21篇朱炳辰
  • 16篇张海涛
  • 14篇应卫勇
  • 6篇樊蓉蓉
  • 6篇朱继承
  • 5篇张淑华
  • 5篇朱子彬
  • 5篇马宏方
  • 4篇徐懋生
  • 4篇张卿
  • 3篇戴干策
  • 3篇王弘轼
  • 3篇曹发海
  • 3篇郑起
  • 3篇蔡进
  • 2篇丁百全
  • 2篇叶泽月
  • 2篇李建文

传媒

  • 25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化工学报
  • 5篇化工高等教育
  • 4篇天然气化工—...
  • 4篇石油化工
  • 3篇高校化学工程...
  • 3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化工生产与技...
  • 2篇工业催化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化肥设计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高教学刊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上海市化学化...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学工艺学科硕士研究生高等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被引量:7
2016年
高等反应工程是化学工艺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课程讲授多重反应体系动力学、催化剂失活反应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器数学模型等内容。课程教学中突出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案例分析。课后布置催化反应器数学模拟的大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并进行汇报和交流。课程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应卫勇江洪波曹发海李涛翁惠新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甲基叔丁基醚裂解制异丁烯工艺研究
异丁烯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高纯度异丁烯被广泛用于生产丁基橡胶及聚异丁烯的单体或中间体。在诸多异丁烯的制备方法中,甲基叔丁基醚裂解法因其具有无污染,无腐蚀,产品纯度高,单程转化率高,装置投资、能耗、物耗相对较低等特点,已...
叶厚盈徐泽辉周亚东倪渊博李涛房鼎业
关键词:MTBE异丁烯裂解
文献传递
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管式反应器的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装填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值和工业实际操作数据的比较,证明所建立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银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为基准,运用多目标优化反算出活性校正系数的值,探讨了活性校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今后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汪程刚李涛应卫勇房鼎业
关键词:环氧乙烷多目标优化
鼓泡床反应器中气泡尺寸和速率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内径为0.1 m、高度为1.5 m的鼓泡床反应器中,当表观气速(ug)为0.53-7.46 cm/s时,利用双头电导探针测定了上升和下降气泡的尺寸和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表观气速范围内,存在3个流型区域,即安静鼓泡区、过渡区和湍流鼓泡区,3区域间转变的ug分别为2.13 cm/s和4.26 cm/s。考察了不同流型区内上升和下降气泡的尺寸和速率的轴向和径向分布:在安静鼓泡区,气泡的尺寸和速率分布均匀;而在过渡区和湍流鼓泡区,气泡的尺寸和速率随反应器轴向和径向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相同ug下,在反应器中心,下降气泡比上升气泡尺寸小30%-40%;当ug一定,轴向高度为0.6 m(h/D=6)时,反应器中心的下降气泡比上升气泡速率小55%左右;而在无因次径向位置r/R=0.8处,下降气泡比上升气泡速率小40%左右。
张丽娟叶泽月李涛应卫勇房鼎业
关键词:鼓泡床反应器速率分布
剪切环境与产黄青霉形态和代谢的关系被引量:2
1997年
结合青霉素发酵过程,考察了产黄青霉形态变化和发酵罐中剪切环境对菌体形态的影响。考察的产黄青霉菌株对强剪切作用呈现出瞬时响应和逐渐衰减的反应机制,实际剪切强度介于发酵罐内最高剪切速率和平均剪切速率之间。提出了总体剪切强度的概念,用于定量表达不同桨型、多层搅拌下剪切环境。青霉素发酵需要在较强剪切环境中进行,采用轴向流桨和涡轮桨组合搅拌时,可通过调整桨径和搅拌转速来保证剪切环境满足菌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武斌李涛戴干策
关键词:发酵代谢
工业聚乙烯流化床的气固流动特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业级聚乙烯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冷态模拟,并利用Matlab的图像处理功能将图像的像素点与模拟网格进行对应来计算流化床内的气泡大小。从流化床流动结构、颗粒、气泡3个角度,研究了不同气速、不同初始物料量对工业级聚乙烯流化床的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颗粒的轴径向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工业流化床内部的边壁效应明显较弱,密相区整体呈现较为均匀的颗粒分布;气速对于流化床气固流动的影响较大,当气速为0.46 m/s时,流化床内密相区的颗粒分布最为均匀,整体的流动较好;初始床层高度主要影响流化后密相区的高度,对于床层膨胀率的影响较小。
刘信瑀张海涛马宏方李涛
关键词:两相流流化床数值模拟图像处理
不规则形状A301氨合成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被引量:2
2002年
对于不规则形状A301氨合成催化剂,测定了其形状系数和球化的当量直径及高压下本征动力学方程,用SPSR法测定了不规则催化剂颗粒的曲折因子,根据多组分单一反应等温球形A301氨合成催化剂内反应-扩散-维模型,用正交配置法结合解非线性方程组的Broyden拟牛顿法求解了模型,获得了催化剂粒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利用所测得的高压下A301催化剂的总体速率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表明球化模型和所得当量直径、曲折因子等模型参数可用于描述A30l催化剂内的反应-扩散过程及工程设计计算.
李涛徐懋生朱炳辰房鼎业
关键词:催化剂正交配置法
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反应器内部过滤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液体燃料合成浆态搅拌反应器中设置了以金属烧结板为过滤介质的内过滤器,实现固液分离。研究了压降、温度、搅拌转速、固含率、过滤介质孔径及颗粒粒径对过滤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浆态反应器中进行内过滤可以得到澄清稳定的滤液;随着操作进行,滤饼厚度达到动态平衡,过滤速率最终趋于稳定;过滤速率随着压降、温度、过滤介质孔径、颗粒粒径的增大及搅拌转速、固含率的减小而增大。应用因次分析法建立过滤模型,通过麦夸特算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最优拟合得到模型的参数值,统计检验以及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可靠。
李建文钱炜鑫李涛应卫勇房鼎业
关键词:液体燃料固液分离
Pd/C催化剂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Pd/C催化剂的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性能,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酚摩尔比、苯酚重时空速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测定了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建立L-H-H-W动力学模型,并研究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反应温度为175℃,氢气与苯酚摩尔比为4,苯酚重时空速为0.4 h^(-1)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最佳;所建立L-H-H-W动力学模型可适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制环己酮反应的研究,为反应器设计提供依据。
蒋立立张海涛李涛房鼎业
关键词:PD/C催化剂苯酚选择性加氢环己酮反应动力学
ZrO_2/Al_2O_3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CO甲烷化反应本征动力学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上的CO甲烷化反应。在温度为250~440℃,压力为0.1~2.5 MPa,原料气配比(nH2/nCO)为1.0~4.5的情况下,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甲烷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转化率、CH4的选择性均随着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当反应温度达到340℃时,CO转化率最高;当nH2/nCO=3.0时,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通过正交法设计实验,测定了甲烷化反应动力学数据。以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H4和CO2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用最大继承法对参数进行估值,获得动力学参数。残差分析及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宜的。
沈叶婷张海涛房鼎业李涛
关键词:本征动力学镍基催化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