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婵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物
  • 2篇细胞
  • 2篇高山植物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多倍化
  • 1篇叶绿素A
  • 1篇移栽
  • 1篇移栽法
  • 1篇翼手目
  • 1篇英文
  • 1篇有性繁殖
  • 1篇藻类
  • 1篇中历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态学
  • 1篇水华
  • 1篇水华藻类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拟南芥

机构

  • 11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1篇张婵
  • 3篇马剑敏
  • 2篇杨永平
  • 2篇王培正
  • 1篇刘彤
  • 1篇王广艳
  • 1篇王艳梅
  • 1篇牛红星
  • 1篇段元文
  • 1篇钱敏
  • 1篇刘宁
  • 1篇米兆荣
  • 1篇王洁玉
  • 1篇赵闪闪
  • 1篇姜小玉
  • 1篇褚一凡
  • 1篇邱鹏飞
  • 1篇朱红雷

传媒

  • 3篇广西植物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基础教育研究
  • 1篇黑龙江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对萝卜种子的化感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以入侵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和红花酢浆草(O.corymbosa DC.)为供体,常见蔬菜模式种萝卜为受体,探究两种酢浆草茎叶在浸提温度分别为5、15、25、35℃及浸提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04、0.06、0.08、0.10 g/mL时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酢浆草和红花酢浆草均对萝卜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根长产生了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当两种酢浆草浸提液质量浓度达到0.06 g/mL时,各浸提温度下的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已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而质量浓度为0.04 g/mL的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已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均呈现增强趋势;在相同浸提温度下,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两种酢浆草浸提液对萝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也均呈增强趋势.
卞金鸽刘宁黄雨晗邱鹏飞张婵
关键词:化感作用入侵植物酢浆草红花酢浆草萝卜
河南省栾川县伏牛山发现翼手目物种大菊头蝠被引量:4
2013年
2011年3月至11月,在调查河南省洞栖蝙蝠过程中,分别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沙窝镇胡山水库引水渠(N31°41',E115°04')、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桃花洞(32°23'N,113°16'E)、洛阳市栾川县伏牛山龙峪湾矿洞(N33°42',E111°45')3地观察到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并各捕获1只个体共3只,对其外形和头骨特征进行了测量、描述,与其他地区的大菊头蝠进行了比较,经鉴定为大菊头蝠华南亚种(R.luctus lanous)。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本文还探讨了大菊头蝠在河南省的分布状况。
张婵王艳梅牛红星
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500lx,光暗比为14h∶10h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营养盐富足时,培养液中的微量元素铁对3种水华藻类的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培养中期,较高的铁浓度对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培养20d后,当培养液中的铁浓度分别低至0.19~0.24、0.22~0.47和0.15~0.16mg·L^(-1)时,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小环藻细胞增殖缓慢.因此,有效调节微量元素铁的浓度也会影响到自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马剑敏王洁玉张婵赵闪闪褚一凡姜小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小环藻细胞密度
国产驴蹄草的细胞地理学研究(英文)
2019年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王广艳周宁钱敏钱敏张婵
关键词:多倍化
花冠闭合现象对高山植物喉毛花繁殖适合度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高山植物中花冠闭合现象的诱导机制及其对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以龙胆科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为研究对象,测量花冠开放和闭合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观测人工授粉对花冠开合状态的影响,并比较人为制止两种花冠闭合现象后其雌雄繁殖适合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喉毛花的暂时性花冠闭合现象受低温诱导,制止暂时性花冠闭合后,剩余花粉数量显著减少,受精率降低,种子数量显著减少;授粉因素诱导喉毛花发生永久性花冠闭合现象,制止永久性花冠闭合后,种子的百粒质量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结论】两种类型的花冠闭合现象共同提高了喉毛花的雌雄繁殖适合度及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喉毛花对高山胁迫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安宇梦李先婷王培正张婵
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被引量:1
2021年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花为材料,通过比较花序内不同位置的花部特征和种子性状,对其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和雌性繁殖成功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传粉者运动特点以及人工去花和补授花粉实验,探讨花序内资源竞争和交配环境对繁殖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间的雄蕊数、雄蕊鲜重/雌蕊鲜重、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从花序基部到上部显著增加,而雌蕊鲜重和胚珠数逐渐减少,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上部花的结籽率显著低于基部花和中部花,不同位置间的发育种子数/果实和发育种子重/果实随着花位置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说明基部花具有更佳的雌性繁殖成效。(2)去花处理后,剩余果实的单个种子重/果实显著增加,但发育种子数/果实没有显著增加;而给上部花人工补授异花花粉后,位置间结籽率的差异消失,说明传粉限制而非资源竞争导致了花序内位置依赖的种子生产模式。(3)毛翠雀花雄性先熟的开花特征,以及传粉者苏氏熊蜂从花序基部到上部的定向访花行为,导致了花序内交配环境的变化。综上结果表明,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差异是对交配环境适应的结果,对其在高山环境中实现雌雄适合度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新安宇梦史长莉米兆荣张婵
关键词:繁殖成功
毛状副冠对高山植物喉毛花的适应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高山地区生境极端,却拥有许多形态特化的植物,非生物因素在塑造花部性状及其进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选取龙胆科典型高山植物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为对象,探究其毛状副冠在多雨、强辐射的极端高山环境中的适应意义及其对植物雌雄繁殖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自然状态和人工去除副冠的花,毛状副冠有效减少了雨水对花粉的冲刷(t=2.61,P<0.05),提高了受精比率(t=2.05,P<0.05),但是对种子的质量,即种子重量和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显著。另外,花粉浸泡在蒸馏水中后,其萌发率显著低于蔗糖溶液中(t=30.67,P<0.001),表明毛状副冠能够有效减小雨水浸泡对花粉活力的影响;同时,与自然状态相比,去除毛状副冠后的花,经太阳暴晒后,其花粉萌发率同样极显著地降低(t=9.89,P<0.001),表明毛状副冠有效地避免了太阳辐射对花粉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喉毛花的毛状副冠结构是应对高山恶劣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对植株的雌性和雄性繁殖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非生物因素在植物花部特征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张婵张新米兆荣黄雨晗马剑敏
两种生态型拟南芥的室内培养
2017年
以拟南芥模式种哥伦比亚生态型和中国分布的新疆生态型为研究材料,探索两种生态型拟南芥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通过MS培养基法与土培法相结合,可以培养出长势较好的拟南芥植株.哥伦比亚生态型和新疆生态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势分别为(72.24±17.30)%和(77.62±7.36)%,萌发率分别为(81.13±5.98)%和(81.90±1.56)%,且幼苗存活率均达到了9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科研工作者在相似条件下进行拟南芥培养提供借鉴.
卞金鸽王培正刘彤魏凯璐张婵
关键词:拟南芥移栽法萌发率
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的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20年
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资源,研究该地区植物如何顺利完成繁殖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对典型高山环境的进化和适应机制。该文综述了青藏高原地区高山植物在资源分配、繁殖方式、花部特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繁殖特征的影响,以及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本研究领域的应用。在高山地区限制性环境中,随海拔升高,繁殖分配通常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中投入到雄性资源的比例上升,但具体的资源分配模式还要取决于植株的交配系统、个体大小、生活史特征、遗传特性以及环境中的资源有效性等。面对资源和传粉的双重限制,植物在不同繁殖方式之间存在权衡,当传粉者稀少时,克隆繁殖和自交有利于繁殖保障;而有性繁殖和异交能够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从而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种群的维持。因此,不同繁殖方式的结合以及泛化的传粉互作网络可能是应对高山限制性环境的最优选择。花部特征的演化主要受到当地传粉者的选择压力,但是外来传粉者、植食者、盗蜜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如温度、雨水和紫外辐射等)对花部性状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青藏高原因其脆弱性和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备受关注,以全球变暖和氮沉降增加为显著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该地区高山植物的繁殖特征。气候变化影响植物和传粉者的物候并引起物种的迁移,最终将导致植物与传粉者的时空不匹配。植物通过改变花部特征(花展示、花冠结构、花报酬的数量和质量)来响应气候变化,这可能会改变其传粉者的类型、数量和访花行为,从而最终影响植物的繁殖成功。3D打印和高通量测序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植物繁殖�
张婵安宇梦Yun JÄSCHKE王林林周知里王力平杨永平段元文
关键词:青藏高原繁殖分配克隆繁殖有性繁殖
生态学毕业实习多元化模式探究
2018年
当今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使社会对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实习的高质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及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生态学的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分析了生态学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合生态学专业不同就业需求的多元化毕业实习模式,并提出优化生态学毕业实习工作的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型生态学人才。
张婵朱红雷马剑敏
关键词:生态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