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焕志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热电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流化
  • 6篇流化床
  • 5篇循环流化床
  • 4篇循环流率
  • 4篇双循环流化床
  • 4篇提升管
  • 4篇颗粒循环流率
  • 3篇气化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网络
  • 2篇鼓泡床
  • 2篇BP神经
  • 2篇BP神经网
  • 2篇BP神经网络
  • 1篇电容传感器
  • 1篇压降
  • 1篇试验验证
  • 1篇塑料
  • 1篇酸化

机构

  • 9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天津陈塘热电...
  • 1篇天津市热电公...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篇刘焕志
  • 8篇陈鸿伟
  • 5篇危日光
  • 4篇李晓伟
  • 3篇史洋
  • 2篇高建强
  • 2篇尹萍
  • 1篇解国珍
  • 1篇范大志
  • 1篇李树华
  • 1篇张丽蓉
  • 1篇张郑磊
  • 1篇李德育
  • 1篇闫谨
  • 1篇张艳斌

传媒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华东电力
  • 1篇节能
  • 1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应用能源技术
  • 1篇锅炉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和CO_2浓度对钙基分离CO_2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在自制煅烧/碳酸化实验台上研究煅烧气氛、温度和碳酸化温度对分析纯碳酸钙和某电厂脱硫用石灰石吸收CO2过程中碳酸化率的影响,并用CO2的吸收量比较其吸收CO2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气氛中CO2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增加,分析纯碳酸化率在逐渐降低;煅烧温度为1 233 K时,分析纯CO2吸收量比脱硫用石灰石的低。同条件下煅烧分析纯,碳酸化温度为973 K时碳酸化率比923 K时高。
陈鸿伟李树华危日光闫谨刘焕志
关键词:煅烧CO2浓度碳酸化
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压降的预测及试验验证被引量:4
2010年
提出了提升管压降的计算公式,并考虑了两个模型用于计算提升管中颗粒相的速度.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装置台,利用差压变送器对气固提升管内轴向压降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了颗粒循环流率对压降的影响.将利用提升管压降公式计算得到的压降与试验测得的压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提升管加速段,假定提升管气固两相的滑移速度等于颗粒相的终端速度,将计算得到的颗粒相速度代入压降计算式中,得到的预测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在提升管充分发展段,将利用滑移因子ψ计算得到的颗粒相速度代入压降计算式中,得到的预测值与试验值较吻合.
陈鸿伟史洋李德育刘焕志危日光尹萍
关键词:流化床提升管压降
中心提升管内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中心提升管内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关键是合理控制物料循环量。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中心提升管内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在小型试验台上就运行参数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循环流率随着提升管风速或鼓泡床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提升管风速或鼓泡床风速分别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颗粒循环流率增加趋于缓慢。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颗粒循环流率预测模型,得到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即在一定操作条件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陈鸿伟史洋刘焕志尹萍
关键词:内循环流化床提升管颗粒循环流率
双循环流化床返料量冷态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关键是合理的控制循环返料量。搭建了一个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它主要由提升管和鼓泡床组成。在试验台上就鼓泡床风速、静床高、物料平均粒径和溢流口高度几方面因素对循环返料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循环流化床的循环返料量随静床高和鼓泡床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物料粒径和溢流口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且静床高越高循环返料量随鼓泡床风速变化的线性趋势越明显。试验结果对控制双循环流化床的循环返料量具有一定意义。
刘焕志陈鸿伟李晓伟张艳斌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鼓泡床气化
空气横掠管束换热实验研究
2010年
扩展传热面是提高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最常用的方法。以空气为介质,对三种给定的肋片管束(H型、纵肋肋片、螺旋肋片)进行了顺列和错列的换热和流动阻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错列布置的管束换热效果优于顺列布置的管束,但流动阻力相应增加;错列布置时,综合考虑换热和阻力因素,螺旋肋片管有较好的换热经济性。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各肋片管束顺列、错列布置的换热关联式。为肋片管束的工程应用、优化选取及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丽蓉解国珍刘焕志李晓伟
关键词:肋片管束传热
应用电容法测量颗粒物堆积特性试验研究
2009年
颗粒物堆积现象是常见的社会现象,研究颗粒物堆积时的容积、密度等特性对社会生产合理和安全的进行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介质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研究了河砂颗粒物自然堆积时的特性,研究表明,所设计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高,能检测微小电容变化量;电容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和河砂的容积、密度呈线性特性,这对其他颗粒物堆积特性的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李晓伟陈鸿伟刘焕志危日光
关键词:电容传感器
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实验及其模型研究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技术可实现生物质热电可燃气多联产、CO2的近零排放以及较高的碳转化率,实现生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颗粒循环流率的控制是双循环流化床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也是技术难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床内的运行情况...
刘焕志
关键词:气化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
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试验与BP神经网络预测被引量:23
2010年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合理控制颗粒循环流率。在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就鼓泡床风速、提升管风速、静床高和物料平均粒径几方面因素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加入动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进行了有效模拟并得到了预测结果。定义了平均偏离度来评价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的平均偏离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表明测试样本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偏差不超过0.8 kg·m-2·s-1,相对误差在±8%以内,平均偏离度仅为3.56%。结果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陈鸿伟刘焕志李晓伟高建强危日光史洋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鼓泡床颗粒循环流率BP神经网络
粉煤灰催化热裂解聚丙烯废塑料被引量:3
2010年
在自制的废塑料催化热裂解装置和液体蒸馏装置上,研究了聚丙烯(PP)在粉煤灰催化作用下的热裂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粉煤灰与PP的质量比增加,液体产物收率下降、气体产物收率增加,产物更加趋向于轻质化;残渣收率先降低后增加,但残渣收率总体偏低,不超过3%;液体产物中的汽油馏分收率先增加后下降,热裂解温度为460℃、粉煤灰与PP的质量比为0.2时汽油馏分收率为40.4%,热裂解温度为440℃、粉煤灰与PP的质量比为0.3时汽油馏分收率为37.9%;柴油馏分收率变化不明显;重油馏分收率下降,但当粉煤灰与PP的质量比超过0.3以后,重油馏分收率下降不再明显。
刘焕志陈鸿伟张郑磊范大志
关键词:废塑料聚丙烯热裂解粉煤灰馏分
基于试验和BP神经网络的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研究
2012年
在试验台上对双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加入动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有效模拟。定义平均偏离度来评价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的平均偏离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偏差不超过5kg/(m2.s),相对误差在±20%以内,平均偏离度仅为8%。结果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陈鸿伟刘焕志高建强危日光史洋
关键词:双循环流化床气化颗粒循环流率BP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