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洋

作品数:62 被引量:204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经济管理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经济管理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4篇电气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2篇钎料
  • 10篇焊点
  • 7篇时效
  • 7篇无铅钎料
  • 7篇IMC
  • 6篇低银
  • 6篇纳米
  • 5篇数值模拟
  • 5篇金属
  • 5篇金属间化合物
  • 5篇值模拟
  • 4篇无铅
  • 4篇无铅焊
  • 4篇无铅焊点
  • 4篇界面化合物
  • 4篇回流焊
  • 3篇电迁移
  • 3篇学科
  • 3篇英语
  • 3篇企业

机构

  • 60篇哈尔滨理工大...
  • 3篇代尔夫特理工...
  • 2篇东北轻合金有...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衢州学院
  • 1篇上海蔚来汽车...
  • 1篇哈尔滨吉星机...

作者

  • 60篇刘洋
  • 28篇孙凤莲
  • 6篇王丽凤
  • 3篇王家兵
  • 3篇李煜华
  • 3篇张洪武
  • 3篇张浩
  • 3篇王健
  • 2篇庞宝坤
  • 2篇周真
  • 2篇张国旗
  • 2篇王国军
  • 2篇赵智力
  • 2篇杨春
  • 2篇张浩
  • 2篇郝红军
  • 2篇张洪林
  • 2篇李玥
  • 2篇胡瑶瑛
  • 2篇孔祥瑞

传媒

  • 12篇哈尔滨理工大...
  • 6篇科技与管理
  • 6篇焊接学报
  • 5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商业研究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电机与控制学...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汽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特种铸造及有...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模具工业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中国商贸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3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i和Ni元素对Cu/SAC/Cu微焊点体钎料蠕变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借助纳米压痕试验方法,对Cu/SAC305/Cu,Cu/SAC0705/Cu和Cu/SAC0705BiNi/Cu微焊点体钎料在不同最大载荷下的压入蠕变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和讨论Bi、Ni元素的添加对低银Cu/SAC0705/Cu微焊点体钎料蠕变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一次加载-卸载方式,加载时最大载荷分别为20mN、30mN、40mN和50mN,保载时间均为180s。采用FEISIRION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焊点体钎料在不同最大载荷下的压痕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相同最大载荷和保载时间条件下,3种微焊点中Cu/SAC0705BiNi/Cu的蠕变深度和压痕尺寸均小于Cu/SAC305/Cu和Cu/SAC0705/Cu。在4种不同最大载荷下,与Cu/SAC0705/Cu微焊点体钎料相比,Cu/SAC0705BiNi/Cu微焊点体钎料的压入蠕变率分别降低了11.883%、16.059%、8.8157%和12.891%。Bi、Ni元素的添加,使Cu/SAC0705/Cu微焊点体钎料的蠕变应力指数提高了32.175%,有效提高了低银Cu/SAC0705/Cu微焊点体钎料的抗蠕变性能。
孔祥霞孙凤莲杨淼森刘洋
关键词:纳米压痕抗蠕变性能
Ni添加量对铜基板和石墨烯铜基板的界面反应和IMC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了钎焊与时效过程中,在Sn0.7Ag0.5Cu(SAC0705)钎料与Cu基板和石墨烯Cu基板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演变。采用加热平台制备焊接试样并在120℃时效600h。结果表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时效过程中增厚。SAC0705/Cu和SAC0705/G-Cu 2种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均为Cu6Sn5。当钎料中添加Ni元素后,Cu6Sn5化合物转变为(Cu,Ni)6Sn5。随着钎料中Ni元素含量的增大,2种基板上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先增加后减小。此外,随着Ni含量增大,化合物生长速率降低。石墨烯Cu基板表面的石墨烯层起到扩散阻挡层效果,因此,石墨烯Cu板上的化合物厚度小于常规Cu基板,同时其界面化合物生长速率较低。
蔡洪明刘洋刘洋李胜利张浩李胜利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
温度对振动载荷下互连微焊点寿命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设计了温度-定频振动两场耦合可靠性试验,应用两参数weibull统计分析和物理失效分析方法,分析了温度(25,100℃)对振动载荷下微焊点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由25℃升高到100℃,振动载荷下的微焊点寿命显著提高,U1位置处焊点寿命提高了106%,U2位置处焊点寿命提高了180%;失效模式统计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焊点由界面裂纹(裂纹产生在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与铜焊盘之间)转变为体钎料裂纹(裂纹产生在体钎料处),失效机制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失效机制的转变与焊点寿命密切相关.
张洪武刘洋王健孙凤莲周真
关键词:失效模式
SAC/Cu及SAC-Bi-Ni/Cu回流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演变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微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演变行为,以Sn-Ag-Cu(SAC)及Sn-Ag-Cu-BiNi(SAC-Bi Ni)微焊点为研究对象,研究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工艺参数回流焊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借助SEM及深腐蚀技术,系统分析了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冷却速率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晶粒尺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流温度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貌及演变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较高的回流温度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呈楞面状.在钎料处于液态状态下,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迅速.回流冷却速率对焊点体钎料微观组织影响显著但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影响较小.
刘洋张洪林夏鹏郭龙军孔祥瑞王思雨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低银钎料回流焊
高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好,专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强的特点,以工科大学生创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外经典创业模式及我国大学生创业特点,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结合高校优势资源,提出一种以技术创新为途径,以科研成果为产品的科技创业模式,并研究其要素构成、各要素关系及其运行模式。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效率,促进创业成功,进而带动就业。
郝红军马晶月刘洋
关键词:创业模式科技创业工科大学生
体验式多学科背景口译教学法探讨
2014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而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也不断加大对口译译员的需求,造成了具有专业口译水平人才的严重匮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多学科背景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越来越高的英语听说译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学科背景口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体验式口译教学的开设,希望能够唤起口译教学研究者更加关注这一方面,进而能够推动多学科背景口译教学的发展。
刘洋庞宝坤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体验式口译教学
塑封球栅阵列焊点在温度循环下可靠性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7年
根据实际封装器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PBGA焊点在温度循环载荷下的蠕变应变,比较了95.5Sn-3.8Ag-0.7Cu和63Sn-37Pb两种焊料形成的焊点在温度循环下的蠕变情况,预测了焊点在温度循环下的疲劳寿命,评价了两种焊点在温度循环条件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焊点相比较,63Sn-37Pb焊点在循环中的蠕变现象更为显著,95.5Sn-3.8Ag- 0.7Cu焊点的疲劳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
刘洋孙凤莲王丽凤
关键词:PBGA焊点蠕变可靠性数值模拟
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性技术研究
由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合一的趋势已经形成,其结果必然就是将计算机工业的中心从计算产品转移到信息产品...
刘洋
关键词:实时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单元任务调度
文献传递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获取调度时间的算法研究
2003年
针对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中调度时间不确定的问题,依据实时操作系统的调度原理,采用队列传送的方法,建立了在实时Linux下的获取调度时间的算法,经过实际应用和运行表明,该算法可有效的获取调度时间,为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
刘洋王培东李树海
关键词: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LINUX应用程序接口
石墨烯对Al2O3/聚酰亚胺薄膜力学及介电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提高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的综合性能,使其能够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本研究通过两组对比试验研究氧化石墨烯和纳米Al2O3颗粒的添加对PI薄膜性能的影响。一组是在PI薄膜中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5%、1%的纳米Al2O3颗粒,另一组是在质量分数为1%Al2O3/PI薄膜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分别0.2%、0.4%、0.6%、0.8%、1%的氧化石墨烯,然后分别对不同组分薄膜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断口形貌、介电频谱、击穿场强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I中纳米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使薄膜在400℃以上时的热稳定性明显降低,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对于Al2O3/PI薄膜的热稳定性起到显著改善的效果;适量氧化石墨烯的添加有助于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提升;氧化石墨烯的添加使复合薄膜介电常数增大,但对薄膜的电导率影响较小。薄膜介电损耗正切值随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在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6%时最小。此外,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对Al2O3/PI薄膜的击穿场强起到显著提升的效果。
李胜利刘洋翁凌王家宁王子龙宋伟王暄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抗拉强度介电性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