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杏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丙烯
  • 3篇丙烯酸
  • 3篇丙烯酸酯
  • 2篇涂膜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含氟丙烯酸酯
  • 1篇原位聚合
  • 1篇乳液
  • 1篇润湿
  • 1篇疏水
  • 1篇酸酯
  • 1篇涂膜性能
  • 1篇膜性能
  • 1篇纳米
  • 1篇纳米二氧化硅
  • 1篇接触角
  • 1篇聚丙烯
  • 1篇聚丙烯酸
  • 1篇聚丙烯酸酯

机构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皮丕辉
  • 3篇杨卓如
  • 3篇张杏娟
  • 2篇文秀芳
  • 2篇程江
  • 1篇王希波
  • 1篇黄二梅
  • 1篇张佼如
  • 1篇徐守萍
  • 1篇陈慧琴
  • 1篇蔡智奇
  • 1篇杨浩

传媒

  • 2篇电镀与涂饰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晶与涂膜表面润湿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MA)分别和不同侧碳链长度(烷烃链长n=4,8,12,16,18)的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一系列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FT-IR)和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共聚物化学结构与涂膜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合表面接触角测试仪测定相应涂膜表面接触角并分析了其表面自由能;同时也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行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非氟单体的烷烃链长n=4、8、12时,聚合物在常温下各向同性,不具有结晶性;当n=16、18时在常温下即可结晶,得到近晶A相的层状纹影织构。特别是当n=16时,烷烃侧链排列更紧密,聚合物的结晶具有更好协同作用,表现出优异的结晶规整性和低表面能,从而提高了聚合物涂膜的疏水疏油稳定性。
张杏娟陈慧琴皮丕辉文秀芳程江杨卓如
关键词: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表面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被引量:8
2012年
以改性硅溶胶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原位聚合,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制备了高硅含量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纳米SiO2和甲基丙烯酸(MAA)的用量、乳化剂配比和乳液固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乳液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胶膜的性能。当SiO2用量为20%,乳化剂中m(OP-10):m(DNS-86)=1:3,功能性单体MAA用量为5%,乳液固含量为40%时,可制得稳定性良好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其涂膜硬度为6H,附着力1级,耐磨性达2500r,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张佼如皮丕辉文秀芳张杏娟蔡智奇徐守萍程江杨卓如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原位聚合复合乳液涂膜性能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涂膜表面润湿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甲基)丙烯酸高级酯(AAs)、含氟(甲基)丙烯酸酯(Fs)等单体为原料,HDI三聚体为固化剂,通过改变共聚物组成、氟碳链长、(甲基)丙烯酸高级酯烷烃链长等因素,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采用水、煤油和液压油接触角以及水滴滚动距离,表征了共聚物涂膜的表面润湿性,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和结构、烷烃链长对水的接触角影响不大,而对水的滚动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氟碳链长以及氟单体的添加方式对油水接触角和水的滚动性能有较大影响;烷烃侧链的柔顺性对油的接触角影响较大,而对水几乎没有影响。
杨浩张杏娟王希波黄二梅皮丕辉杨卓如
关键词: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接触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