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雷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药师
  • 3篇药物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相色谱
  • 3篇临床药
  • 3篇临床药师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药学
  • 2篇药学服务
  • 2篇卒中
  • 2篇抗栓
  • 2篇HPLC法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康雷
  • 5篇刘皋林
  • 4篇朱冠华
  • 4篇李晓宇
  • 4篇顾圣莹
  • 3篇杨秋娅
  • 3篇王玉珠
  • 3篇范国荣
  • 3篇李琴
  • 2篇王国栋
  • 2篇席宇飞
  • 1篇吴佳琪
  • 1篇李华芳
  • 1篇彭良
  • 1篇祁红
  • 1篇荣征星
  • 1篇谢瑛
  • 1篇江涛
  • 1篇汤静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药品评价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个体化抗栓药物治疗实践
2021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例进展性卒中患者诊治情况,并对患者不同病情下的抗栓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诊疗,通过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报道,为患者在多个治疗关键节点提供个体化药学建议,提供规范的药学宣教、随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好转,药学监护全过程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不能采取溶栓治疗和外科治疗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药师应积极配合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并在用药过程中监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艾美玲王国栋李琴范国荣徐超康雷
关键词:药学服务进展性卒中抗栓临床药师药学监护
HPLC法同时测定益气祛白颗粒中2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益气祛白颗粒中黄芪甲苷Ⅳ和木通皂苷D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M(150mm×4.6mm,3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黄芪甲苷Ⅳ和木通皂苷D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500、2.5-25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9和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09%、99.45%,RSD分别为1.81%、3.24%(n均为6)。结论:所建方法简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益气祛白颗粒的体内药动学研究提供依据。
康雷顾圣莹朱冠华杨秋娅王玉珠吴佳琪李晓宇刘皋林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84例抗凝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帕累托图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抗凝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与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84例抗凝药物所致ADR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84例抗凝药物ADR报告中,男性比例较高为46例(54.76%);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例次较多,有62例(73.81%);新的ADR报告4例(4.76%),严重的ADR报告19例(22.62%);发生ADR的抗凝药物共4个种类,其中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最多(41.84%),其次为维生素K拮抗剂类(27.55%);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74.23%);以药师上报为主。结论:抗凝药物引发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全方位监控,以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马玉席宇飞康雷李琴范国荣熊学惠
关键词:抗凝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帕累托图分析用药安全
药物性肝损伤药学实践探索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索疾病治疗药学服务模式的新思路。方法:临床药师积极参与1例混合型肝损伤患者的药学实践,在不良反应分析、病因机制探讨、治疗药物选择以及危险因素预防等方面提供临床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与医师紧密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药品的选择、剂量的确定、疗效的评估、指标的监测等方面进行用药分析,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药学实践提供临床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加强药师自身学习、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康雷林孝威王国栋席宇飞汤静刘皋林范国荣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性肝损伤药学服务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
HPLC法同时测定参芍胃安颗粒中芍药苷和黄芩苷的含量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参芍胃安颗粒中芍药苷、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2%乙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4 nm,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和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400、12.5-25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98.34%,RSD分别为1.34%、0.64%(n均为6)。3批样品中芍药苷、黄芩苷的平均含量均分别不低于1.0 mg/g和2.0 mg/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参芍胃安颗粒的质量控制。
朱冠华顾圣莹康雷杨秋娅王玉珠李晓宇刘皋林
关键词:芍药苷黄芩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分别考察单次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后, 人参皂苷Rb1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后, 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 建立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体内Rb1含量, 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Rb1在口服灌胃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max、t1/2、AUC0~96 h分别为(2.01±0.93) μg·mL-1, (7.20±5.49) h, (25.91±15.84) h, (88.47±58.99) μg·h·mL-1。Rb1在静脉注射组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t1/2α、t1/2β、AUC0~96 h分别为(194.81±28.84) μg·mL-1, (0.18±0.05) h、(14.66±4.19) h、(1 671.16±388.91)μg·h·mL-1。结论 Rb1绝对生物利用度为0.62%, 说明Rb1口服给药吸收比较差, 而静脉注射因药物直接进入血管, 推荐临床给药优先选择。
杨秋娅康雷顾圣莹朱冠华王玉珠李晓宇刘皋林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药动学LC-MSMS
1例动脉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抗栓方案的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临床药师参与1例动脉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全过程。临床药师对患者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参与制定抗栓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临床药师的参与,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陈瑾瑾康雷李琴
关键词:临床药师非瓣膜性房颤抗栓治疗
正在开发和有前景的抗乙肝病毒新药
目的:当前临床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nterferon,IFN)以及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s).虽然目前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清...
潘佳倩童双梅康雷汤静
关键词:抗乙肝病毒药物病毒复制免疫损伤
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荷叶碱的HPLC测定方法并进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乙酸乙酯提取大鼠血浆样品的荷叶碱,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荷叶碱的含量,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73±0.58)h,V为(5.03±0.24)L/kg,CL为(4.23±0.78)L·h-1·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inf)为(2.35±0.46)mg·L-1·h;在血浆中的平均驻留时间(MRT)为(1.51±0.31)h。结论:所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简便,能够满足荷叶碱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要求。按10mg/kg单剂量单次静脉给药后,荷叶碱主要在血浆中分布,消除速度较快。
顾圣莹朱冠华康雷李晓宇刘皋林
关键词:荷叶碱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法
荷瘤抑郁样模型小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开展肿瘤共病抑郁的研究,将在复杂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新靶点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本实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荷瘤抑郁样模型小鼠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及抗抑郁药氟西汀的影响,探讨代谢组学在肿瘤共病抑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制备移植性荷瘤小鼠模型,氟西汀处理组对荷瘤小鼠连续28 d灌胃给药,观察各组行为学反应。采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获取荷瘤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并用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合单维水平筛选结果,得到荷瘤小鼠区别于正常对照小鼠的特征性差异代谢物,并观察氟西汀对上述代谢物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反应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荷瘤小鼠表现抑郁相关性行为改变,氟西汀对荷瘤引起的行为学变化有显著改善作用。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荷瘤小鼠血清中乙酰肉碱和油酰胺的含量较正常小鼠显著降低,氟西汀处理后可增加荷瘤小鼠血清中的乙酰肉碱和油酰胺的含量。结论: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得到的特征性代谢产物的下调可能与荷瘤小鼠的抑郁样状态有关,氟西汀对这两种潜在生物标志物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代谢组学研究为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药物药效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康雷江涛葛新星彭良谢瑛李华芳荣征星祁红
关键词:代谢组学荷瘤氟西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