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雅娟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省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有机碳
  • 3篇高产
  • 2篇有机无机
  • 2篇有机无机复合
  • 2篇有机无机复合...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耕作
  • 1篇有机碳分布
  • 1篇粘粒
  • 1篇粘粒矿物
  • 1篇松辽平原
  • 1篇体组成
  • 1篇土壤固碳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氮
  • 1篇团聚体
  • 1篇平产
  • 1篇全氮

机构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作者

  • 5篇周雅娟
  • 4篇张志丹
  • 4篇赵兰坡
  • 2篇李春丽
  • 1篇姜亦梅
  • 1篇李桥
  • 1篇王鸿斌
  • 1篇王继红
  • 1篇王淑华
  • 1篇王楠
  • 1篇申聪颖
  • 1篇刘杭
  • 1篇于博
  • 1篇姜海超
  • 1篇罗香丽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固碳性能及机理研究
本文以松辽平原玉米带定向培育的玉米高产示范田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生产田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下高低产农田全土、不同颗粒大小、不同团粒大小的复合体有机碳含量特征,分析其理化性质及黏粒矿物组成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探讨了...
周雅娟
关键词:团聚体有机无机复合体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与平产土壤碳氮含量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培育土壤与平产土壤(常规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研究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在松辽平原不同地区两种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乾安、公主岭和扶余3地的高产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较高,而在其他地区高产土壤的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则低于平产土壤。各采样地区之间C/N差异较大,对于C/N较低的土壤,高产培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其C/N。相同采样地区的高产土壤与平产土壤的C/N较为相近,没有显著差异。松辽平原玉米带耕层与犁底层的交界面随耕作方式的不同而呈现"波浪"和"平面"两种形态,平面型耕地作物产量更高。高产土壤不同深度下的碳氮含量分布也不同,呈现表面聚集的趋势。因此,改善松辽平原玉米带土壤肥力特征,需要综合考虑施肥方式、土壤特性等多种因素。
张志丹李春丽赵兰坡杨学明王鸿斌王楠王淑华周雅娟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全氮松辽平原
松辽平原玉米带高产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分散、颗粒大小分组法对松辽平原玉米高产土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无机复合体以细砂复合体为主,约占40%~70%,粘粒、粉粒复合体次之;与对照相比,高产土壤粘粒复合体含量较小,平均差值为5.05%和7.60%;结合无机颗粒对比,粉粒、细砂复合体有所增多,增幅为0.1%~3.7%,粉粒增幅大于细砂,粘粒复合体减少,约为0.1%~5%,高产土壤减小量大于对照。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小粒级复合体中,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大,有机碳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减少(A1>A2>A3);与对照相比,高产土壤中各级复合体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而有机碳贮量在高产土壤粘粒复合体中低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在粉粒复合体中明显高于对照(1号>6号,10号>14号)。
周雅娟赵兰坡张志丹姜亦梅
关键词:高产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机碳
土壤有机碳固定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有助于评估农田土壤作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或"汇"的功能,进而正确评价农田土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损失的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然而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就为测定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带来了困难。本文围绕土壤有机固碳的基本问题,总结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张志丹杨学明李春丽赵兰坡周雅娟于博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耕作措施
两种典型耕作土壤粘粒矿物X RD光谱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典型耕作黑土和黑钙土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同一气候和地理位置下两种耕作土壤颗粒组成特征情况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X RD )分析方法,对两种耕作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及相关差异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内在变化机理,是土壤矿物研究的新视角。结果表明:两种供试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砂粒为主,粘粒、粉粒次之;当颗粒累积率达到50%时,中央粒径分布在15~130μm区间,除胜利乡黑土剖面外,各采样地两类土壤的剖面中粘粒含量的分布顺序呈现出与中央粒径大小相反的趋势。土壤粘粒在两种土壤剖面中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黑土剖面中粘粒在表层富集(18.82%),而黑钙土剖面中在钙积层富集(17.41%)。除泉眼岭黑土剖面外,其余采样地的土壤剖面中粘粒含量均在母质层中最少。XRD图谱分析显示,不同土壤中粘粒矿物图谱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衍射峰的强度及部分衍射峰位的变化上,还表现在矿物组成上。黑土、黑钙土均以2∶1型粘粒矿物为主,黑土组成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蛭石型,黑钙土为蒙伊混层-伊利石-蒙脱石型,且均含有少量的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等原生矿物。
张志丹罗香丽姜海超李桥申聪颖刘杭周雅娟赵兰坡王继红
关键词:黑土黑钙土粘粒矿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