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疏浚
  • 4篇疏浚工程
  • 3篇环保疏浚
  • 2篇电磁阀
  • 2篇砂滤
  • 2篇砂滤器
  • 2篇渗透膜
  • 2篇水生
  • 2篇挖泥
  • 2篇挖泥船
  • 2篇膜集成技术
  • 2篇膜元件
  • 2篇反渗透
  • 2篇反渗透膜
  • 2篇反渗透膜元件
  • 2篇反渗透组件
  • 2篇耙吸
  • 2篇耙吸挖泥船
  • 1篇堤顶
  • 1篇堤顶高程

机构

  • 12篇中交天津港航...
  • 3篇中交天津航道...

作者

  • 13篇刘东征
  • 7篇楚维国
  • 2篇黄佳音
  • 2篇李春潮
  • 2篇李军
  • 2篇郭飞燕
  • 2篇杨学师
  • 1篇储昭升
  • 1篇刘璟
  • 1篇董先锋
  • 1篇李素江
  • 1篇田桂平
  • 1篇张家瑞
  • 1篇陈琦
  • 1篇王燕燕
  • 1篇张志军
  • 1篇谢丽娜
  • 1篇田鑫

传媒

  • 3篇水运工程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膜集成技术的环保疏浚尾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膜集成技术的环保疏浚尾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疏浚尾水处理技术领域。基于膜集成技术的环保疏浚尾水处理装置,由预处理装置、膜集成装置和后处理装置组合而成,预处理装置由沉淀池、增压泵、砂滤器依次连...
楚维国吴斌刘东征黄佳音
一种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属于城市产业规划与管理技术领域。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方法,步骤一:建立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步骤二:设置发展情景,模拟分析预测各情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能...
楚维国张家瑞吉星明董先锋刘东征
一种水底植被声波探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底植被声波探测方法,属于植被探测技术领域。一种水底植被声波探测方法,其特点是:利用声波探测和卫星定位方法,采用声波探测仪、GPS定位仪、电脑及软件的组合进行探测,声波探测仪通过回声深测植物边界,GPS定位...
李素江陈存扩储昭升刘东征田桂平
一种适用于湖泊疏浚底泥堆场的围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湖泊疏浚底泥堆场的围堰。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一种适用于湖泊疏浚底泥堆场的围堰,其特点是:适用于湖泊疏浚底泥堆场的围堰由充填土工管袋连接而成,土工管袋为土工织物缝制而成,土工管袋内填充物...
楚维国田鑫刘东征杨学师
湖泊水动力条件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进展
介绍水动力各要素的研究方法和相应技术;通过对湖滨带水动力特性和区域内植被状况的研究,分析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潘圣圣刘东征薛海亮
关键词:湖泊水体水动力学水生植物生长性状
装舱溢流施工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装舱溢流施工工艺是耙吸挖泥船最常采用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增大挖泥船的装舱浓度,以提高其挖泥效率、降低疏浚费用。基于装舱溢流施工工艺特点及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运动规律研究,以工程实例为依据,分析溢流施工工艺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适用性。
郭飞燕李军谢丽娜刘东征
关键词:耙吸挖泥船航道疏浚工程
一种物理型高效降低悬浮物颗粒浓度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型高效降低悬浮物颗粒浓度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疏浚工程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一种物理型高效降低悬浮物颗粒浓度装置,其特点是:物理型高效降低悬浮物颗粒浓度装置包括存泥单元、横向溢流、纵向溢流和余水...
楚维国吉星明陈琦张志军王燕燕谢奥运刘东征杨学师
一种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固化处置连续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固化处置连续化处理方法。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一种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固化处置连续化处理方法,其特点是:河湖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固化处置连续化处理方法包括污染底泥的疏浚、输送、减容、固...
楚维国刘东征咸义王勇吉星明
一种拦泥坝的景观生态护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拦泥坝的景观生态护坡。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生态技术领域。一种拦泥坝的景观生态护坡,其特点是:拦泥坝的景观生态护坡包括原有坡体(1)上海绵结构体(10)、活体土桩和蓄水池(8),海绵结构体(10)由上到下依...
楚维国陈硕刘东征
科伦坡港口城外防波堤堤顶高程的确定被引量:11
2015年
在地质条件及防波堤断面形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防波堤堤顶高程是决定防波堤造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特许协议文件中外防波堤相关要求并考虑景观要求,认为堤顶高程应在3.0~4.0 m;分析工程所在区的自然条件及设计要素,确定防波堤的结构形式;在允许越浪的条件下,计算堤顶高程的范围;通过防波堤护面块体稳定性二维物理模型及波浪泥沙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来验证护面块体稳定性和人工沙滩冲淤变化,并测量堤后不同位置处的绕射或越浪引起的次生波高;根据工程量及施工工艺选定较优的高程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李春潮曾南海刘东征
关键词:防波堤堤顶高程模型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