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元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从黄花蒿残渣中提取东莨菪内酯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莨菪内酯的提取方法,以提取过青蒿素的黄花蒿残渣为原料,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于53℃和0.06MPa蒸汽压下加热回流提取,再经浓缩、柱层析分离、结晶等工艺步骤实现。本发明用黄花蒿残渣为原料,...
- 丁伟秦培元张永强杨振国罗金香李阳
- 东莨菪内酯的纯度与其杀螨活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以黄花蒿丙酮提取物为载体,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比较不同纯度的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触杀活性。[结果]不同纯度的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卵的活性有一定的差异,处理120 h孵化抑制率均低于50%,对幼螨和成螨的活性呈起伏式增加,处理48 h作用效果最佳的含量均表现在73.45%,其LC50值分别为89.63、97.34 mg/L。[结论]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不是纯度越高越好,在提取物中含有一定的原料杂质反而对药效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 秦培元丁伟张永强杨振国
- 关键词:东莨菪内酯朱砂叶螨触杀活性
- 栽培型和野生型黄花蒿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螨活性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研究了野生型和栽培型黄花蒿叶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栽培型和野生型48 h的LC50分别为0.295和0.567 mg.ml-1,以栽培型的杀螨毒力较高;对2种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野生型最终分离出19个馏分,栽培型分离出17个馏分,其中野生型的第11馏分与栽培型的第13馏分的杀螨活性在2.5 mg.ml-1,处理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与其他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将杀螨活性较好的馏分进行毒力测定得出,处理48 h,野生型馏分11的LC50为0.120 mg.ml-1;栽培型馏分10、12和13的LC50分别为0.144、0.163和0.117 mg.ml-1。表明栽培型黄花蒿叶丙酮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活性优于野生型。
- 杨振国张永强丁伟秦培元罗金香
- 关键词:朱砂叶螨黄花蒿杀螨活性
- 从黄花蒿残渣中提取东莨菪内酯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莨菪内酯的提取方法,以提取过青蒿素的黄花蒿残渣为原料,利用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或二氯甲烷于53℃和0.06MP蒸汽压下加热回流提取,再经浓缩、柱层析分离、结晶等工艺步骤实现。本发明用黄花蒿残渣为原料,可...
- 丁伟秦培元张永强杨振国罗金香李阳
- 文献传递
- 植物源杀螨剂东莨菪内酯1%微乳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螨剂东莨菪内酯1%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微乳剂的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东莨菪内酯1%、溶剂10~30%、乳化剂5~10%、防冻剂2~5%、消泡剂1~3%及余量水。备方法为:将东莨菪内酯原药与溶剂混合...
- 丁伟张永强杨振国罗金香秦培元
- 文献传递
- 东莨菪内酯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毒力的温度效应被引量:1
- 2012年
- 为明确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东莨菪内酯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毒力的温度效应,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两者不同温度下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在8~26℃的温度范围内,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正温度系数;在26~34℃的温度范围内两者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负温度系数。其中26℃下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表现出较好杀螨活性,处理后48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84和0.3376mg/mL;23℃下的毒力次之。致死中浓度(y)与温度(x)关系的拟合方程为:东莨菪内酯:y1=0.006x12-0.278x1+3.40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y2=0.007x22-0.354x2+4.826。对y求最小值得出,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最高毒力温度分别为23.2℃和25.3℃,LC50分别为0.1828和0.3504mg/mL。据此认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两种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先呈正相关,到达最佳毒力温度后再呈负相关。
- 杨振国张永强丁伟罗金香秦培元
- 关键词:朱砂叶螨东莨菪内酯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毒力温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