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曼

作品数:26 被引量:23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地面沉降
  • 5篇地下水
  • 3篇城市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灾害
  • 2篇形变
  • 2篇应力
  • 2篇蠕变
  • 2篇失稳
  • 2篇模型参数
  • 2篇雷达
  • 2篇滑坡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2篇分辨率
  • 2篇高分辨率
  • 2篇边坡
  • 2篇INSAR
  • 2篇滨海城市
  • 2篇PSINSA...

机构

  • 14篇中国国土资源...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北京交科公路...

作者

  • 26篇李曼
  • 11篇张玲
  • 11篇葛大庆
  • 11篇王艳
  • 11篇孙强
  • 6篇郭小方
  • 6篇刘斌
  • 5篇马平
  • 5篇秦四清
  • 4篇王媛媛
  • 3篇杨继红
  • 3篇张晓博
  • 2篇童立强
  • 2篇马凤山
  • 2篇王毅
  • 2篇程洋
  • 2篇胡瑞林
  • 2篇冶小平
  • 2篇张学东
  • 2篇张晓坤

传媒

  • 6篇国土资源遥感
  • 4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上海国土资源
  • 1篇铁道建筑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铁道勘察
  • 1篇工程地质力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6年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刘斌葛大庆张玲李曼王艳王毅张晓博江利明柳林孙亚飞高斌斌
我国滨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天津市为例
地面沉降是世界沿海城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诱发地面沉降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以地下水为主等地下流体的过度开发,因此如何控制地面沉降,协调地下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减轻灾害...
秦四清胡瑞林马凤山孙强王媛媛李曼
关键词:地面沉降
文献传递
某水电站库区堆积体边坡的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3
2008年
针对我国西南水电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堆积体边坡问题,结合现场踏勘在地表、平硐中看到的地质现象,以及钻孔岩芯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历史地震、降雨等条件的基础上,基于宏观工程地质定性分析和反分析的思想,对堆积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即目前其处于稳定状态。提出了堆积体边坡的成因机制:由于裂隙切割、风化作用等,上部倾向山里的基岩发生倾倒、崩塌破坏;破坏后的产物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体下部运动、堆积;由于持续的堆积,坡表雨水入渗以及地质环境的扰动,导致堆积体自后缘到前缘的推挤过程和由表及里的固结压密变形。由于堆积体边坡特殊的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定量方法对边坡在天然状态、蓄水状态以及蓄水遭遇暴雨和蓄水遭遇地震等工况下的整体、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评价,并分析了由空间结构特征决定的可能变形破坏模式:沿基-覆界面的整体滑动模式和堆积体内局部弧形滑动模式等两种。
杨继红董金玉陈亚鹏王媛媛马平李曼
关键词:堆积体边坡
“6·28”关岭滑坡特大地质灾害应急遥感调查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2010年6月28日14时30分,贵州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因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称航遥中心)立即收集了滑坡前卫星遥感数据,并于6月30日成功获取了滑坡区0.08 m分辨率的航摄数据。作者利用滑坡前后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分别对该滑坡的影响范围、滑动方向、规模及灾情进行了定量解译,得出滑坡灾害影响区面积、滑塌体规模、碎屑堆积规模、损毁耕地面积及掩埋房屋数量等,并在第一时间为前线救灾治理工作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调查数据,确定关岭滑坡为一起罕见的滑坡碎屑流复合型特大灾害,这一灾害在贵州历史上未有过记载。
童立强张晓坤李曼王建超韩旭程洋
关键词:信息提取数字高程模型
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锚杆深部平面滑动失稳分析
桩锚支护中锚杆深部平面滑动稳定性计算是锚杆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上下型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设计方法,分别计算了把上部土体折合成荷载时锚杆深部平面滑动稳定性与直接考虑上部土体时的锚杆深部平面滑动稳定性。通过计算分析,发现...
马平李曼涂杰楠
关键词:土钉墙联合支护黏聚力
文献传递
上海地铁10号线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面沉降效应的高分辨率InSAR监测及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高分辨率InSAR时序分析技术研究了上海地铁10号线建设和运营期地面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软土地基中的地铁沉降表现出如下特征:(1)线路区间隧道沉降量较大,而车站沉降量较小,沿线路方向沉降较为均匀;(2)线路两侧的沉降影响范围基本对称,5mm沉降的影响半径为100-150m;(3)线路纵向呈现沉降槽,最大沉降量位于纵向剖面中心,达10-15mm,影响范围为50-100m;(4)线路沉降具有阶段性,主要沉降发生在建设期,运营初期沉降速率有所增加。上述沉降效应表明高分辨率InSAR技术可从空间上完整表现地铁线上沉降的分布特征,从时间上揭示施工和运营阶段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对于地铁开挖施工期间和竣工运营期间的沉降监测具有显著意义。
葛大庆张玲王艳李曼刘斌
关键词:地铁工程软土地基地面沉降
近十年来沧州地区地面沉降演化状况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利用相干目标InSAR时序分析方法,获取了沧州地区自2003年12月至2013年01月地面沉降演化状况。连续监测结果揭示了近十年来沧州地区主要沉降区带的空间运移状况,随着地下水开采控制管理,市区周边地区地面沉降趋缓,北部沉降区向青县发生运移,东部沿海保持整体轻微沉降,东光、肃宁等地独立分布的沉降中心有成片扩大的趋势。分析沉降区域与地下水位变化表明,沧州地区主要沉降区带的运移变化与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基本一致。
张玲葛大庆郭小方王艳李曼
关键词:地面沉降
利用岩石声发射凯塞效应测定岩体地应力被引量:17
2008年
将砂岩在整个变形阶段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可划分为加载初期、压密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砂岩破坏阶段5部分。利用岩样声发射信号的特征,确定出岩石的凯塞效应点与其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起始点相对应,并进一步得出岩石凯塞效应点的上限为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终点,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的起始点。凯塞效应点受岩样两端面的平行度、压机加载速率等有关,岩样端面不平整,在加载初期会有强烈的声发射信号;压机加载速率过大,声发射信号可能显示不出来或被后续更强的声发射信号所掩盖。计算出深度为670m处巷道周围天然应力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在现场用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测得的天然应力相比,其数值基本一致,但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李曼秦四清马平孙强
关键词:声发射主应力
升降轨PSInSAR观测反演沉降与水平向位移试验被引量:6
2014年
In SAR观测的解算值为雷达视线向形变量,在具备多个方向独立观测的条件下可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垂直、东西甚至南北方向的形变量。由于难以同时获取上下、东西和南北3个方向上的独立观测值,因而可利用升降轨模式实现对垂向和东西方向移动量的估计。以PSIn SAR监测所获取的形变速率为观测值,利用二维简化模型求解地面沉降量和东西方向移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形变以沉降为主,水平方向移动微小,证明了升降轨PSIn SAR在地面沉降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王艳张玲葛大庆张学东李曼
关键词:PSINSAR地面沉降
泥质岩膨胀势判断及其破坏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曲永新提出的"不规则岩块干燥饱和吸水率判别法"和成岩胶结系数指标法,对山西某一煤矿巷道中泥质岩的膨胀性进行综合判定,其属于非膨胀性泥质岩。并对巷道中岩样的矿物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岩石中石英和铁矿的含量较多,且分布极不均匀,所含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最后,从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节理面及微节理面的特征以及岩石在受压力时裂隙的扩张情况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泥质岩以脆性破坏为主。
李曼曲永新秦四清冶小平孙强马平
关键词:泥质岩膨胀性脆性破坏节理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