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47 被引量:816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滴灌
  • 9篇施肥
  • 9篇土壤
  • 7篇滴灌施肥
  • 7篇油菜
  • 7篇番茄
  • 6篇水分
  • 6篇利用效率
  • 5篇玉米
  • 5篇水肥
  • 5篇温室
  • 5篇甘蓝
  • 5篇甘蓝型
  • 5篇甘蓝型油菜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耐盐
  • 4篇基因
  • 4篇灌水
  • 4篇

机构

  • 3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山西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长江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眉县农业技术...
  • 1篇宝鸡市农业技...
  • 1篇陕西省农业厅

作者

  • 47篇张燕
  • 10篇张富仓
  • 6篇强生才
  • 5篇黄镇
  • 5篇徐爱遐
  • 5篇王百群
  • 4篇邢英英
  • 4篇何瑞清
  • 3篇李志军
  • 3篇冯浩
  • 3篇赵西宁
  • 3篇向友珍
  • 3篇吴立峰
  • 3篇汪有科
  • 2篇袁宇霞
  • 2篇王惠生
  • 2篇杜健
  • 2篇朱建强
  • 2篇王保莉
  • 2篇刘建宁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草地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节水灌溉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作与施肥对甘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云南蒲缥甘蔗地赤红壤不同耕作与施肥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耕作与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有一定影响,其中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较为一致,表现为免耕>翻耕。施肥对0—20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表现为翻耕施肥>翻耕,对20—40cm,40—60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的效应呈现为翻耕>翻耕施肥,而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影响则与其对微生物量碳的效应相反。耕作和施肥对各个土层土壤微生物商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表现为免耕>翻耕,翻耕施肥条件下0—20cm土层的微生物商稍高于翻耕,而其他土层均为翻耕>翻耕施肥;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全氮的比值与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趋势相近。在不同的耕作和施肥条件下,免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施肥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
何瑞清王百群张燕
关键词:耕作施肥
水肥耦合对棉花产量和氮累积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研究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水量和滴灌施肥用量对棉花产量、氮素动态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设置5个滴灌施肥水平和3个水分水平的完全组合处理以及一个不施肥对照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棉花干物质动态累积量、籽棉产量、氮动态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收获后棉花地上部分器官质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棉铃,茎秆和叶,而氮素主要集中在棉铃内部,其次是叶片,茎秆最少。灌溉水量显著增加了棉花叶片,茎秆和棉铃质量,从而增加了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同时灌溉水量显著增加氮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水肥对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影响显著。灌溉水量降低至60%ETc会抑制棉花对氮素的吸收,使干物质量和籽棉产量下降,但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在380 mm,施肥量(N-P2O5-K2O)为(250-100-50)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产量6%的籽棉产量,并节省15%的灌水量和16.7%施肥量。
张燕张富仓吴立峰
关键词:干物质量氮素利用效率滴灌施肥
脱落酸对花荚期油菜渍害的修复效应被引量:3
2018年
江汉平原春季3—4月平均总降水量高于200 mm,因土壤水分过多,田间湿度大,导致油菜在生长关键时期易受渍涝危害,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田间小区模拟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荚期渍水胁迫环境,以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对受渍油菜生长、生理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受渍后,根系生长受阻,根质量远小于对照,油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迅速降低,丙二醛含量急剧增加。渍后喷施脱落酸,根系生长有所恢复,根质量增加,植株死亡数减少;油菜叶片叶绿素SPA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丙二醛含量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渍后喷施脱落酸,渍10 d处理与渍15 d处理的根质量渍害指数分别降至0.23、0.288,产量渍害指数分别降至0.11、0.20。
秦巧燕朱建强贾陈忠张燕周永桃
关键词:脱落酸移栽油菜涝渍花荚期生理指标
冲厕沼液曝氧法除臭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
2012年
研究冲厕沼液曝氧法除臭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氧法除臭能使冲厕沼液中溶氧量明显升高,最高达到φ=2.1%;长期用曝氧法除臭的沼液冲厕,回流至厌氧发酵池中后会使其料液溶氧量微量升高而影响发酵产气,最高至φ=0.6%,其累计产气量比对照少10.8m3,沼气中CH4体积分数比对照低3.2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溶氧量升高的冲厕沼液随粪尿进行酸化处理后溶氧量降低至φ=0.4%,有效地降低了冲厕沼液中的溶氧量,能够消除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冲厕过程也能使冲厕沼液中的溶氧量升高,最大可以升高0.3%;料液溶氧量的微量升高不会终止发酵过程和改变厌氧发酵产气的一般规律。
马文瑞王惠生张燕王清赵辉
关键词:溶氧量厌氧发酵产气量
文冠果表型类型和早期选择优良性状指标的分析与筛选
张燕
关键词:性状指标
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
2024年
土壤细菌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火地塘林区是秦岭南坡中具有代表性的林区,但其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海拔分布格局仍不明晰。本研究采集了不同海拔高度的两种典型针叶林(铁杉(Tsuga chinensis)林、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林)的土样,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测定,采用16Sr RNA扩增子测序对不同海拔下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明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比66.02%-73.78%;属水平上,不同海拔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线性判别分析表明,高海拔针叶林土壤富集的特征微生物大多归属于变形菌门,氮循环相关功能相对富集;低海拔和中海拔富集的特征微生物大多归属于酸杆菌门,碳循环相关功能相对富集。海拔、土壤pH值、全钾(TK)和碳氮比(C/N)与细菌群落结构相关。其中,变形菌门与海拔和C/N呈正相关;酸杆菌门与海拔和C/N呈负相关;放线菌门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与TK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随着海拔梯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海拔高度共同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秦岭火地塘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和驱动机制,为秦岭针叶林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魏诗雨宋天骄罗佳宜张燕赵子萱茹靖雯易华林雁冰
关键词:针叶林海拔环境因子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促进番茄养分吸收及生长被引量:113
2014年
研究膜下滴灌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温室番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设灌水(W)和施肥(F:N-P2O5-K2O)2因素,以常规沟灌施肥(W1:100%ET0,F1:240-120-150 kg/hm2,ET0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为对照(Control, CK),3个滴灌水量(W1:100%ET0、W2:75%ET0、W3:50%ET0)和3个施肥水平(F1:240-120-150 kg/hm2、F2:180-90-112.5 kg/hm2、F3:120-60-75 kg/hm2)。结果表明,滴灌施肥(W1F1)比CK处理的干物质量、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PFP,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分别增加60.0%、46.9%和47.0%,氮、磷和钾吸收量是CK的1.82~2.41、1.56~2.03和1.36~1.90倍。滴灌施肥下,W1F2干物质量最大(9258.3 kg/hm2),W1和W2较W3增产19.0%和6.5%,F1和F2较F3增产18.3%和12.9%。生育期内,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均随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第二果膨大期,F2处理磷和钾吸收量最大除外),灌水量越大,养分利用效率(NUE,nutrient use efficiency)越小,吸收效率(UPE,nutrient uptake efficiency)和PFP越大,施肥量越大,NUE、UPE及PFP均减小。综合分析,滴灌施肥增产效果明显, W1F2(100%ET0,N-P2O5-K2O为180-90-112.5 kg/hm2)处理干物质量最大,有较大的增产潜力,UPE和PFP较高,是适宜的灌水施肥组合。
邢英英张富仓张燕李静强生才李志军高明霞
关键词:滴灌肥料番茄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
灌水和施肥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8
2014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滴灌施肥技术下,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番茄惠玉0806为试材,设100%ET0(I1),75%ET0(I2),50%ET0(I3)3个水分水平,外加高肥〔F1(N 480 kg·hm-2、P2O5240 kg·hm-2、K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2O5180 kg·hm-2、K2O 225 kg·hm-2)〕,和低肥〔F3(N24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50 kg·hm-2)〕3个肥料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水肥条件的高低与株高及茎粗成正相关,I2F2处理其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依次为102 042.3 kg·hm-2、37.19×103kg·hm-2和37.3 kg·m-3。对番茄品质而言,其灌水量和施肥量之间表现出明显的耦合交互作用,I2F2处理其番茄Vc含量(27.05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71.53μg·g-1)均最高,糖酸比(9.57)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3%)较最高值I3F1低24.7%。综上分析,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的同时,其品质总体优于其它处理,极端水肥措施均不利于番茄生长及品质的提高。
张燕张富仓袁宇霞强生才方栋平
关键词:滴灌施肥灌水量施肥量
温室水肥滴灌系统迷宫式灌水器堵塞试验被引量:15
2014年
为探明温室滴灌灌水器堵塞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了灌水量和施肥量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灌水器内的堵塞物质。结果表明,灌水器平均流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1.51%-14.16%之间。方差分析表明施肥量对灌水器平均流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解剖灌水器后发现堵塞物质多沉积在流道前部。堵塞物质主要由生料带残渣、微小沙粒和白色粉末状化学沉淀物组成,其中白色粉末主要由钙、镁、碳、氧、磷元素等组成。说明本试验中灌水器堵塞主要是由物理堵塞和化学堵塞共同作用引起的。
刘燕芳吴普特朱德兰张燕
关键词:温室滴灌滴灌施肥
关中平原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建模被引量:3
2019年
临界氮稀释曲线可诊断植株氮营养状况,针对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建模品种单一,可能造成模型普适性偏差的问题,以陕西关中平原主栽的6个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4个(0、105、210 kg·hm^-2 和315 kg·hm ^-2 )施氮量水平,以两季4个冬小麦品种田间数据,建立了冬小麦花期前地上部干物质临界氮稀释曲线,曲线服从负幂指数函数;进一步通过另外2个冬小麦品种共计两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临界氮稀释曲线可以较好地区分独立样本中的氮营养亏缺和氮营养过剩数据。依据临界氮稀释曲线建立的氮营养指数和累计氮亏缺模型,可分别用于诊断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和量化氮素盈亏量,诊断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 和105 kg·hm^-2 条件下植株氮营养亏缺,210 kg·hm ^-2 和315 kg·hm ^-2 条件下小麦氮营养盈余,0~315 kg·hm^-2 施氮量下的累计氮亏缺量-33.2~50.9 kg·hm ^-2 。通过建立氮营养指数与施氮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关中平原冬小麦适宜施氮量约为162 kg·hm ^-2 。
强生才强生才张富仓闫世程张燕李志军
关键词:关中平原冬小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