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冉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抗炎免疫药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人才开发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氟西汀
  • 2篇行为学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褪黑素
  • 2篇肿瘤
  • 2篇酵母硒
  • 2篇黑素
  • 2篇阿司匹林
  • 2篇大鼠行为
  • 2篇大鼠行为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抑制蛋白
  • 1篇肉瘤
  • 1篇肉瘤180
  • 1篇肉瘤细胞
  • 1篇褪黑激素
  • 1篇肿瘤细胞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5篇周冉
  • 4篇徐维平
  • 4篇魏伟
  • 3篇王伟迪
  • 2篇路景涛
  • 2篇黄莺
  • 2篇魏浩洁
  • 1篇严光
  • 1篇王莉
  • 1篇徐婷娟
  • 1篇李幼平
  • 1篇胡世莲
  • 1篇王杰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褪黑素与酵母硒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与相同剂量的单药相比,褪黑素(MT)与酵母硒(Se)联合应用是否能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S180肉瘤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分为7组:模型组、Se 100μg.kg-1组、Se200μg.kg-1组、MT40 mg.kg-1组、MT80 mg.kg-1组、Se 100μg.kg-1+MT40 mg.kg-1组、环磷酰胺(CTX)组。10 d后处死小鼠。测定肿瘤组织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MT与Se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抑瘤率,降低肿瘤重量,降低CDK2的表达水平,提高p53和p21的表达水平。结论:与相同剂量的单药治疗肿瘤相比,MT与Se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
王伟迪徐维平魏伟路景涛王杰周冉黄莺魏浩洁
关键词:褪黑素细胞周期CDK2P53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PK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蛋白激酶A(PKA)表达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的抗抑郁效果。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剂量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组(C组)、大剂量氟西汀组(D组)、小剂量氟西汀联合阿司匹林用药组(E组)、小剂量氟西汀组(F组)、阿司匹林组(G组)。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大鼠CUMS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PKA的表达。结果 C组较之D组,体重增长值及海马PKA表达均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减少氟西汀剂量,联合阿司匹林用药,其抗抑郁效果与大剂量氟西汀相当,体重增长值及糖水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司匹林与氟西汀联合应用,减少了氟西汀的毒副反应,抑制了抑郁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应。
周冉徐维平王伟迪魏伟
关键词:环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通过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西汀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mild,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
周冉
关键词:阿司匹林氟西汀行为学细胞因子PKA
文献传递
褪黑素与酵母硒联合用药对S180肉瘤细胞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褪黑素(MT)与酵母硒(Se)联合应用对S180肉瘤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180肉瘤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将小鼠随机分成7组:模型组、Se(100、200μg/kg)组、MT(40、80 mg/kg)组、MT+Se(40 mg/kg+100μg/kg)组、环磷酰胺(40 mg/kg)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模型组给予酵母粉悬浊液。10 d后处死小鼠,剥离肿瘤并称重。比色法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DNA电泳及TUNEL观察凋亡,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内p53的表达。结果 MT与Se可提高抑瘤率、降低肿瘤重量、提高血清GPx活性、提高p53的表达水平、使凋亡细胞数目增加。与相同剂量的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 MT与Se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王伟迪徐维平魏伟路景涛周冉黄莺魏浩洁
关键词:褪黑激素肉瘤180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成人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米氮平与氟西汀比较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2期)、MEDLINE(1980~2008年12月)、EMbase(1980~2008年12月)、CBM(1980~2008年12月)、VIP(1980~2008年12月)、CNKI(1980~2008年12月)、万方数据库(1980~2008年12月),纳入米氮平与氟西汀比较治疗成年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695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疗后1周和2周米氮平组的有效性均显著高于氟西汀组[1周:RR=2.00,95%CI(1.30,3.10),P=0.002;2周:RR=1.49,95%CI(1.08,2.06),P=0.02];但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与氟西汀组的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0.89,1.63),P=0.23];第6周治愈率米氮平组略高于氟西汀组[RR=1.40,95%CI(1.09,1.80),P=0.009]。②不良反应:米氮平组的嗜睡、体重增加发生率高于氟西汀组[RR=1.78,95%CI(1.18,2.70),P=0.006;RR=5.91,95%CI(2.21,15.83),P=0.0004],恶心、失眠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RR=0.47,95%CI(0.31,0.71),P=0.0003;RR=0.39,95%CI(0.17,0.89),P=0.03],其余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抗抑郁疗效优于氟西汀且起效较快,在常见不良反应中,米氮平更易引起嗜睡及体重增加,氟西汀更易引起恶心及失眠,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周冉徐维平王莉徐婷娟胡世莲严光魏伟李幼平
关键词:米氮平氟西汀抑郁症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