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路
- 作品数:1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耦合模型的四川铁路通达性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基于2009~2018年四川省铁路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历时数据,在建构铁路通达性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9的十年间,四川省铁路通达性水平整体提升明显,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状态,铁路通达性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有所改善,但整体协调效应较差,协调等级还不高,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濒临失调(2009~2015年)、从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2016~2018年)的阶段变化.由此,提出了加快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调整策略.
- 杨春华马晓路严利强
- 关键词:旅游经济
- 基于“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实证研究——以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为例
- 2017年
- 在国家大力提倡精准扶贫的背景之下,通过"旅游+农业"的形式实行精准扶贫的模式被不少贫困地区所采用。文章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三会村扶贫点的实地走访、调查和了解,在掌握其贫困现状、致贫原因、旅游资源、农业基础等基础上,提出三会村发展"旅游+农业"的精准扶贫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为其他以"旅游+农业"模式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 孙璐张哲乐史晋娜马晓路司嵬
- 关键词:乡村旅游
- 川西地区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基于散客游记与团队线路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以四川西部地区为研究区,通过网络获取散客游记和团队线路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比分析散客旅游流与团队旅游流在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度、结构洞及凝聚子群4个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团队旅游流网络的密度较散客旅游流网络密度大,反映出专业的旅游机构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组织能增强旅游流的网络密度、提高景区间的连接性;散客旅游流网络和团队旅游流网络在核心节点的选择上既有差异也有共性,新都桥等5个景区在两个旅游流网络中都处于核心位置;两类旅游流所涉及的热门节点近一半发生重合,但在旅行社或旅游电商的宣传和组织下团队旅游流对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川西地区高知名度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并未在旅游流网络中处于重要位置,反映出高原山体类旅游目的地旅游流受区域环境影响较大,需对其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加以特别关注。
- 马晓路张哲乐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体验旅游时代下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2
- 2013年
-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培养导游人才的重要作用。伴随"体验旅游"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导游服务模式受到了挑战。同样,原有的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及考评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措施,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导游人才的需求。
- 马晓路
- 关键词:体验旅游导游业务课程改革
- 《旅游法》实施背景下黄金周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分析《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存在的影响及对整治黄金周期间景区存在制度约束,为黄金周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了4项建议:计算科学合理的景区旅游容量、探讨有效的分流客源的方法、加强对游客安全工作的预警机制、探寻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途径,以期使景区的经营管理日趋完善,促进黄金周旅游市场和谐有序发展。
- 马晓路张哲乐黄磊
- 关键词:旅游法黄金周旅游景区
- 西部典型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优化对策研究以海螺沟景区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研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开展量化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前提。海螺沟景区是我国西部的典型景区之一,探讨其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为景区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西部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参数(连接度、通达度与紧密度)计算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连接度β指数为1.0、平均回路数为9、γ指数为0.4,整体连接度较差;旅游资源的平均通达度指数为46.9,节点平均径路长为3.8,通达度较差;旅游资源的紧密度为0.72,整体为中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优化对策,可为海螺沟景区乃至我国西部其他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马晓路
- 关键词:旅游资源空间结构
- 基于多群体感知的成都休闲旅游热点研究
- 2019年
- 采用半结构式访问法对成都市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旅游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访谈文本221份,其中本地居民78份、外地游客75份、旅游从业者68份。在此基础上应用UCINET软件对不同群体的共同休闲感知热点开展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域文化与认知差异是影响不同群体感知热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古镇、小吃和麻将是本地居民对成都休闲感知的三个主要热点;外地游客则形成了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品茶与小吃次级热点的休闲感知结构;旅游从业者从其工作属性出发,形成了以古镇、品茶及历史文化等多要素、多元化的休闲感知热点。在不同群体对成都休闲热点的感知差异研究基础上,以推广美食品牌形象、挖掘城郊游憩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作为切入点,对成都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对策及建议。
- 马晓路
- 关键词:旅游城市
- 《旅游法》实施背景下黄金周旅游者消费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以黄金周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旅游法》的实施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以了解《旅游法》的实施效果,并对黄金周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黄金周旅游者对《旅游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并且对其实施效果也较缺乏信心;《旅游法》实施后导致"旅游合同中有关小费问题的规定"与黄金周旅游者支付方式存在差异。提出了加强对旅游者进行普法宣传,并规范《旅游法》的释义以及制定其实施细则的建议。
- 马晓路张哲乐
-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法》旅游者消费行为
- 旅游数字足迹下川西藏区景区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以川西藏区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旅游者的游记和攻略获取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数字足迹所形成的川西藏区的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都桥、四姑娘山、红原大草原、九寨沟、亚丁、折多山景区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都比较大,说明这些景区的通达性较好,聚集效应及对周边景区的辐射能力均较强,为川西藏区的核心景区。虽然以单条旅游线路串连而成的景区之间具有较好的空间网络连接度,但各条旅游线路之间的相互联系却不太紧密,总体上各景区之间的整体网络密度仍较小、结构分层明显,这主要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所致。研究还发现,川西藏区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如黄龙、卧龙并未在此次研究中成为核心景区,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散客时代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范围更广、对线路组合和景区选择的随机性及个性化较强的空间行为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川西藏区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智慧旅游时代背景下的针对性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马晓路向玉成曾雪晴
-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 试析农-旅耦合生态产业链关键产品的选择被引量:1
- 2015年
- 具备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对当前我国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的升级转变。虽然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各自领域内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缺乏对这两个产业的协同研究。基于耦合理论,本文确立了农-旅耦合产业链的内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关键产品的选择原则,并建立了关键产品的选择指标体系。
- 张哲乐马晓路
- 关键词:农业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