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婷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厌氧
  • 6篇厌氧氨氧化
  • 6篇氨氧化
  • 4篇厌氧氨氧化菌
  • 4篇氧化菌
  • 4篇氨氧化菌
  • 3篇毒性
  • 3篇发光细菌
  • 2篇脱氮
  • 2篇急性毒性
  • 2篇保藏
  • 2篇保藏性
  • 2篇保藏性能
  • 1篇底泥
  • 1篇毒性机理
  • 1篇厌氧氨氧化工...
  • 1篇厌氧消化
  • 1篇制药废水
  • 1篇生态多样性
  • 1篇生态分布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11篇陈婷婷
  • 10篇郑平
  • 3篇唐崇俭
  • 3篇胡宝兰
  • 3篇汪彩华
  • 2篇蔡靖
  • 1篇陆慧锋
  • 1篇厉巍
  • 1篇钱轶超
  • 1篇楼莉萍
  • 1篇胡安辉
  • 1篇柳景青
  • 1篇沈李东
  • 1篇王薇
  • 1篇黄佳佳
  • 1篇刘轲
  • 1篇陈慧
  • 1篇余燚
  • 1篇赖玢洁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厌氧条件下,采用了4℃以(NH4)2SO4为保藏基质、自然环境温度以(NH4)2SO4为保藏基质、4℃用NH4Cl代替(NH4)2SO4作为保藏基质3种方法保藏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结果表明,4℃以(NH4)2SO4为保藏基质的方法保藏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最有效,但自然环境温度以(NH4)2SO4为保藏基质的方法保藏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最经济;在保藏试验的5个月内,3种保藏方法下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均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趋于稳定时的活性保留率分别为75.3%,66.3%和47.3%;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胞外多聚物不仅可维持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颗粒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使菌群聚集成团从而增大菌群密度以减少代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无外界颜色干扰时,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颜色由血红素c含量决定,且与活性直接相关.
汪彩华郑平蔡靖陈婷婷
关键词:温度保藏性能
厌氧消化中间产物毒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有关厌氧消化中间产物的毒性研究,特别是有关多种中间产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迄今鲜见文献报道。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4种典型厌氧消化中间产物乙醇、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急性毒性(15min-IC50)。结果表明,乙醇、乙酸、丙酸和丁酸对发光杆菌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1、3.96、2.49和6.00g·L-1,其毒性大小顺序为:丙酸>乙酸>丁酸>乙醇。非解离态VFA是其主要抑制形态,非解离态乙酸、丙酸和丁酸的IC50值分别为23.4、19和37mg·L-1,相当于汞IC50值的234倍、190倍和370倍。4种厌氧消化中间产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皆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为厌氧消化技术的调控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余燚郑平汪彩华陈婷婷黄武
关键词:发光细菌联合毒性
实际供水管网管材和余氯浓度对生物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研究了实际供水管网中试平台中不同管材和余氯浓度对管道内壁生物膜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管道内壁生物膜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生物膜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计数并对活菌比例进行了统计。研究表明,聚乙烯(PE管道内壁生物膜微生物以短杆菌为主,而球墨铸铁管内壁则以球菌为主。球墨铸铁管道内壁生物膜中总菌密度最高达5.20×106个·cm2活菌密度最高达3.85×106个·cm2活菌比例高达73.99%均高于PE管。实验结果发现,在低余氯浓度下,相同管材管道中,上游余氯浓度较高点(0.28±0.02 mg·L1其生物膜中总菌密度、活菌密度和活菌比例均高于下游余氯浓度较低点(0.01±0.01 mg·L1生物膜中生物量在低余氯浓度情况下(0.30 mg·L1随着余氯浓度的减少而减少。从饮用水生物安全角度来看,PE管比球墨铸铁管积累的微生物总数和活菌数都少,更适合用于城市主要供水管网。
黄佳佳柳景青王薇陈婷婷胡宝兰刘轲
关键词:供水管网生物膜管材
耐碱反硝化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功能检测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离获得耐碱反硝化菌株,确定其反硝化活性和耐碱能力。【方法】分离、纯化,获得耐碱反硝化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菌株分类地位;试验起始硝酸盐浓度和起始pH对分离菌株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从实验室稳定运行的高效反硝化反应器中分离获得耐碱反硝化菌株R9,经鉴定归于Diaphorobater nitroreducens;菌株R9能够以甲醇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异养生长,当起始硝氮浓度为50 mg/L、起始pH为9.0时,288 h内硝氮去除率达93.25%;高浓度硝氮可抑制其反硝化活性,半抑制常数Ki为202.73 mg N/L;菌株R9的耐碱性良好,起始pH为11.0时的硝氮去除率是pH为9.0时的86%。【结论】菌株R9归于Diaphorobater nitroreducens,最适生长pH为9.0左右,是一株耐碱反硝化菌。
王茹郑平厉巍陈慧陈婷婷Abbas Ghulam
关键词:反硝化菌
厌氧氨氧化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分布被引量:18
2009年
厌氧氨氧化是微生物和环境领域的重大发现,厌氧氨氧化可同时去除氨氮和亚硝氮,在环境工程上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生长极慢,倍增时间长达11 d以上,严重制约了该反应的开发进程,因此,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厌氧氨氧化菌种类丰富,除了人们最早认识的浮霉状菌外,还有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这些菌群生态分布广泛,为开辟新的厌氧氨氧化菌种资源创造了条件.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兼有厌氧氨氧化能力,其代谢多样性为加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提供了依据.厌氧消化污泥可呈现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活性,可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发奠定基础.探明厌氧氨氧化菌种资源及其生态分布,将有利于厌氧氨氧化的开发应用.
陈婷婷郑平胡宝兰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菌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与毒性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采用上流式厌氧氨氧化污泥床反应器考察了制药废水的生物脱氮性能,并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进出水的生物毒性,以及制药废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蓄积毒性.结果表明,当制药废水稀释30倍以上时,毒性物质浓度低于毒性抑制浓度阈值,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运行性能良好,平均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分别达87.8%和95.6%,平均总氮容积负荷可达10.38kg/(m3?d);但当进水稀释小于20倍时,毒性物质浓度高于毒性抑制浓度阈值,反应器运行性能恶化,平均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降至24.6%和26.0%,直到完全消失.制药废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出水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在相对发光度为50%时,所对应的制药废水、反应器进水、出水的稀释倍数分别为70.5,5.19,7.77倍.经厌氧氨氧化处理后,出水毒性增强,说明制药废水毒性物质可在厌氧氨氧化污泥中蓄积,具有蓄积毒性.
陈婷婷唐崇俭郑平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制药废水毒性机理
硝化基质和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对硝化基质和产物对硝化过程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发光细菌法,在pH=7.0的条件下,测定了氨、羟胺、亚硝酸和硝酸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15min-半抑制浓度(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结果】单一物质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硝化基质和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氨、羟胺、亚硝酸和硝酸的IC50分别为2180.2mg/L、6.2740mg/L、1207.2mg/L和3140.3mg/L;其毒性大小顺序为:羟胺>亚硝酸>氨>硝酸。按等效浓度混合法测定硝化基质和产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氨与羟胺、氨与亚硝酸、羟胺与亚硝酸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相加作用;氨与硝酸、羟胺与硝酸、亚硝酸与硝酸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独立作用;氨、羟胺、亚硝酸、硝酸四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也呈相加作用。【结论】根据硝化基质和产物对发光细菌和硝化细菌抑制浓度的相关性,可用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变化指示硝化基质和产物的抑制作用。
陈婷婷郑平
关键词:发光细菌急性毒性
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厌氧条件下,采用4℃、4℃并每隔10d换1次NO2--N/NH4+-N浓度比为1.32的基质、4℃并每隔10d换1次NO2--N/NH4+-N浓度比为1.63的基质3种方法保藏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研究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性饥饿对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危害大于长期性饥饿,且亚硝态氮浓度越高危害越大;另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活性还与血红素c含量有直接相关性,无外界颜色干扰时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颜色还可直观反映其活性和血红素c含量,且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颗粒结构及其富含的胞外多聚物能增强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在试验的5个月内,3种方法下的活性衰减速率均先快后趋于稳定,趋于稳定时的三者活性保留率分别为75.3%、70.8%、62.7%.
汪彩华郑平唐崇俭陈婷婷
关键词:保藏性能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菌种、启动与效能被引量:14
2010年
厌氧氨氧化是微生物和环境领域的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实用价值。研究证明,除了人们最早认识的浮霉状菌外,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也有厌氧氨氧化活性。以厌氧颗粒污泥、硝化污泥、自养型和异养型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均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中,依次呈现菌体自溶、活性迟滞、活性提高和活性稳定4个阶段,根据这种阶段性可及时调控启动过程。实验室和生产性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平均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可达50.75kg.m-3.d-1和9.50kg.m-3.d-1,显示了极高的脱氮效能。
唐崇俭郑平陈婷婷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菌种
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研究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同步脱氮除硫过程的影响,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该工艺基质及产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的15min-半抑制浓度(即IC50)分别为78.1、12077.8、254.5、3852.1、1066.3mg·L-1.按照等效浓度混合法测定,各基质及产物的联合毒性为:硫化物与硫酸盐、硫化物与硝酸盐、硫化物与亚硫酸盐均呈加成作用;硫化物与亚硝酸盐呈协同作用;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5元混合体系呈加成作用.
陆慧锋赖玢洁蔡靖陈婷婷郑平
关键词:同步脱氮除硫基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