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金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溶藻细菌
  • 4篇水华
  • 3篇鱼腥藻
  • 3篇水华鱼腥藻
  • 3篇光谱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荧光光谱法
  • 2篇藻蓝蛋白
  • 2篇藻类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2篇光谱法
  • 1篇叶绿素A
  • 1篇藻类水华
  • 1篇溶藻活性物质
  • 1篇溶藻效应
  • 1篇溶藻作用
  • 1篇吸收光谱
  • 1篇响应曲面

机构

  • 6篇重庆大学
  • 4篇重庆工程职业...
  • 2篇重庆市公安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8篇王金霞
  • 6篇罗固源
  • 4篇叶姜瑜
  • 3篇许晓毅
  • 3篇刘静
  • 2篇姚伟静
  • 1篇德雪红

传媒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广州化工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藻类水华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的暴发日趋频繁,给环境、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效控制水华的爆发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笔者对国内外水华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藻类水华防治方法的发展方向。溶藻细菌一般分离自暴发水华的水体,这种土著细菌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安全、特异、高效等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控藻手段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金霞姚伟静
关键词:藻类藻类水华
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蓝藻生物量被引量:4
2011年
本研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通过对水华鱼腥藻活体荧光光谱的扫描,确定了蓝藻藻蓝蛋白荧光测定的最佳荧光激发波长为620nm,荧光发射波长为650nm,建立了水华鱼腥生物量与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强度的线性检测关系,表明应用荧光光谱法检测藻蓝蛋白荧光强度反应蓝藻生物量具有特异性和可行性,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操作简单、样品无需处理等优点。为测定蓝藻生物量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王金霞罗固源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水华鱼腥藻藻蓝蛋白蓝藻
有害藻类水华的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有害藻类水华的爆发也日渐频繁,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对预测藻类水华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总结了水华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藻类水华的爆发。
王金霞姚伟静
关键词:藻类
溶藻细菌S7胞外溶藻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2013年
为了对菌株S7胞外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首先对溶藻细菌S7所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进而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对该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甲醇洗脱组分的溶藻效果最强,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细菌s7溶藻活性物质可能含有3~5个共轭的不饱和键;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可能含有羟基、饱和烃基和芳香醚;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活性物质有两个较强的荧光峰λex/λem,峰值分别出现在204/436nm和378/369nm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含有6种物质,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63.1、246.3、274.3、318.3、404.5和475.4。
王金霞罗固源叶姜瑜许晓毅刘静
关键词:溶藻细菌铜绿微囊藻溶藻活性物质纯化
溶藻细菌胞外溶藻物质的分离方法和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研究了溶藻细菌S7胞外溶藻物质的分离特性和纯化方法。通过透析,有机溶剂萃取和乙醇沉淀的方法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并用硅胶柱层析纯化,结果显示:该溶藻物质分子量小于14KD,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较强的极性,能用乙醇沉淀方法进行分离;该溶藻物质可能不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物质,甲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的溶藻效果。
王金霞德雪红刘静罗固源
关键词:溶藻细菌
响应曲面法研究溶藻细菌溶藻效应的环境因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影响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溶藻效应的三个环境因子(培养温度、光照度、pH值)的交互作用,建立了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当培养温度为33.06℃、光照度为3 312 lx、pH值为6.26时,溶藻细菌S7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最佳,对水华鱼腥藻的去除率为91.40%。经验证,模型拟合度良好。
王金霞罗固源许晓毅叶姜瑜
关键词:溶藻细菌水华鱼腥藻环境因子响应曲面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理初探被引量:14
2010年
为确定溶藻细菌S7(Chryseobaterium)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分别采用高温灭菌(121~123℃)、离心(10 000 r.min-1)、0.22μm滤膜过滤等方式对S7菌液进行处理,检测其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对溶藻过程中叶绿素a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藻细胞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细胞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菌株S7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7是通过释放胞外活性物质间接溶藻,该物质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该活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可导致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积累量的显著提高和藻细胞解体。藻细胞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过溶藻物质作用的藻细胞,其蛋白质结构遭到破坏。通过试验结果,推测出菌株S7的溶藻机理:溶藻物质先损伤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壁和粘质胶被,然后通过改变膜的选择透过性进入藻细胞内部,分解叶绿素a,破坏蛋白质,造成藻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最终导致藻细胞破裂。
罗固源刘静王金霞叶姜瑜
关键词:溶藻细菌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丙二醛红外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法分析环境因素对溶藻细菌S7溶藻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对水华鱼腥藻活体进行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其藻蓝蛋白特征荧光波长,建立了水华鱼腥藻生物量与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同时,在改变蓝藻生长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条件和pH值)对溶藻细菌S7溶藻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荧光光谱法检测的藻蓝蛋白荧光强度可以反映水华鱼腥藻的生物量,其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环境因素对溶藻细菌S7的溶藻效果影响较大,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其溶藻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不同温度时,30℃>35℃>40℃>25℃;不同光照条件下,黑暗>光循环>全光照;不同pH值时,pH 5>pH 10>pH 6>pH 9>pH 8>pH 7.
王金霞罗固源许晓毅叶姜瑜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水华鱼腥藻溶藻细菌藻蓝蛋白环境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