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波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三峡梯调通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流域
  • 3篇降水
  • 3篇长江
  • 2篇中小洪水
  • 2篇降水特征
  • 2篇洪水
  • 2篇长江上游
  • 1篇雨洪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三峡工程
  • 1篇三峡水库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库
  • 1篇排放情景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模式
  • 1篇气体排放
  • 1篇强降水
  • 1篇强降水天气

机构

  • 4篇三峡梯调通信...
  • 3篇中国长江电力...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作者

  • 7篇李波
  • 4篇陈良华
  • 3篇李进
  • 2篇张俊
  • 2篇徐卫立
  • 1篇王海燕
  • 1篇李银娥
  • 1篇袁杰

传媒

  • 2篇人民长江
  • 2篇暴雨灾害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北京水务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流域旱涝年划分及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1961—2012年长江流域644个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宜昌、大通水文站流量资料,采用Z指数法研究了长江流域旱涝等级划分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Z指数为基础的区域旱涝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长江流域旱涝变化,其结果与降水距平百分率、水情资料的分析较为一致。长江流域典型洪涝年为1998、1983、1973和1980年,典型干旱年为2011、1978、1966、2006和1971年。典型洪涝年降水空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典型干旱年降水量偏少的程度一般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
陈晨李波雷东洋李子进
关键词:长江流域Z指数
2011~2060年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变化预估问题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对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12个全球气候模式集合平均制作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2.0)和长江上游流域逐日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可以用来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进行预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多模式模拟结果的降水数据开展了该流域未来50年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就2011~2060年整体而言,长江上游流域降水呈增加趋势。
张俊陈良华李波徐卫立
关键词:气候模式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情景
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长江上游25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近1961—2012年来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秋季连阴雨过程平均出现1.54次/a,其中9月出现次数最多,10月次之,11月出现较少。秋季连阴雨日数、累积降水量分别以2.3 d/(10 a)、13.7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连阴雨开始和结束日期平均为9月9日和9月30日均表现出推迟趋势。进入21世纪后,5—9 d、10 d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80.0 mm以上连阴雨过程的次数均表现出减少趋势。金沙江下游和四川盆地东部为秋季连阴雨累计雨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四川盆地西南部为连阴雨日数及其变化速率的大值中心。9月的降水中心、雨日分布情况与秋季总体情况基本一致,10月降水中心、阴雨日数的中心出现了明显东撤,11月东撤更为明显。
陈晨李波雷东洋李子进夏羽
关键词:秋季连阴雨
MM5模式在三峡工程大风预报中的应用及检验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利用基于MM5中尺度模式的短时预警系统的逐小时风向风速预报产品和三峡工程周边自动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三峡坝区发生的大风天气进行预报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模式对雷雨大风基本无预报能力,但对晴空系统性大风有很强的预报能力,模式可以对晴空系统性大风的出现时间、强度变化趋势和风向提供较准确的预报,对晴空系统性大风的结束时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宜昌市气象局利用基于中尺度模式的短时预警系统预报晴空系统性大风,用多普勒雷达对雷雨大风进行临近监测,近年来在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田刚袁杰罗剑琴陈良华李波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三峡工程
长江上游中小洪水天气学分型及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1981—2012年宜昌水文站流量资料,普查出128例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然后,利用国家气象站雨量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出发,结合降水特点,将上述中小洪水过程分为纬向环流型、经向环流型、两高之间型和偏东气流型,其中经向环流型又分为贝湖槽类和东北槽类。最后,归纳各类天气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特征、洪水特征,并建立天气学模型。分析表明:纬向环流型新疆北部低槽比常年同期偏强,经向环流型贝湖槽类和东北槽类分别是贝加尔湖低槽和东北地区低槽比常年同期偏强,两高之间型则是在青藏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切变,偏东气流型受台风影响较多;致洪强降水一般发生在高层辐散、可降水量较大、中层正涡度且水汽通量辐合、中低层有暖平流的区域;从各型日最大流量增幅及过程流量平均增幅看,纬向环流型最大,偏东气流型最小。
王海燕李波李子进李银娥李进
关键词:中小洪水
长江上游中小洪水雨洪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从气象学角度揭示中小洪水的形成机理,将降雨与中小洪水结合起来展开分析。利用1981~2012年国家气象站逐日雨量和长江上游主要河段及干支流控制站日平均流量资料,结合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特征,采用自定义条件筛选出了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并从中小洪水的分布特征、雨洪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定义筛选条件合理可行;中小洪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三峡水库消落期无中小洪水出现;6个流域(区间)6月中小洪水过程平均面雨量自西向东增加。
胡娇李进陈晨李波陈良华
关键词:中小洪水降水特征三峡水库长江上游
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研究金沙江流域的强降水天气特征,找出各种气象条件下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量级规律,定义了金沙江流域强降水标准,并对2005 ~2011年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天气资料进行了普查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约50%的金沙江流域强降水具有其独立性.应用气象学原理,归纳总结出影响金沙江流域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川滇切变线、两高间辐合、西南涡和孟加拉湾风暴.详细分析了这4种天气系统对金沙江流域强降水的影响,4种天气系统的强降水分别占强降水总数的60%,19%,10%和11%.
李进陈良华李波徐卫立张俊
关键词:强降水金沙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