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波

作品数:29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老年
  • 7篇基因
  • 6篇脂肪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肝病
  • 5篇血管
  • 5篇血脂
  • 5篇脂肪肝
  • 5篇脂肪肝病
  • 5篇酒精性脂肪肝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心病
  • 4篇脑梗
  • 4篇老年冠心病

机构

  • 27篇云南省第一人...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李晓波
  • 14篇李燕
  • 6篇李燕
  • 4篇周英
  • 4篇刘华
  • 3篇牛世伟
  • 3篇彭正国
  • 3篇梁蔚蔚
  • 3篇黄红
  • 2篇屈晓雯
  • 2篇邓紫玉
  • 2篇王卫
  • 2篇张黎
  • 2篇唐慧
  • 2篇李树德
  • 2篇李亚平
  • 2篇丁伟
  • 1篇李晓飞
  • 1篇严新民
  • 1篇张金章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首都医药
  • 1篇辽宁实用糖尿...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表明,甘油三酯、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陈兰等研究认为,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浓度与发展成CHD的危险性及病变程度相关〔1〕。本研究拟探讨ApoB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基因变异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CH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遗传学依据。
李晓波李燕
关键词:载脂蛋白B基因冠心病
天麻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奥拉西坦治疗)和研究组(n=51,天麻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Hcy、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用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SE、Hcy、hs-CRP等因子水平有关。
梁蔚蔚刘华李晓波
关键词:天麻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误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原因。方法对22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被误诊为血管性头痛7例,高血压病5例,脑出血2例,病毒性脑炎2例,癫痫2例,眩晕症2例,急性胃炎1例,癔症1例。结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老年患者,应做头颅CT检查,即使头颅CT检查阴性,也不能轻易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早行腰穿检查,有条件可行DSA以明确病因。
李晓波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
老年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Apo 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检测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37例对照组Apo B基因EcoR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空腹血脂水平。结果 (1)Apo B基因EcoRⅠ酶切位点均以E+E+为主要基因型,E+为主要等位基因。(2)老年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老年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Apo B基因多态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冠心病与血脂代谢异常明显关联。Apo B基因EcoR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不相关。
李晓波李燕
关键词:载脂蛋白B基因冠心病
血管性痴呆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李燕李晓波张黎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梗塞脑萎缩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误诊脑血管意外8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误诊脑血管意外的原因。方法:对8例误诊脑血管意外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经及时诊断、治疗后好转。结论: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应提高认识、及早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李晓波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脑血管意外误诊
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及初发脑梗死患者各8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检查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临床资料、比较三组hs-CRP、Hcy、TBIL、UA水平及差异,研究hs-CRP、Hcy、TBIL、UA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1)三组间性别、吸烟史占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年龄、入院血压、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初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及初发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不稳定斑块的比例,以及年龄、入院收缩压、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初发组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清hs-CRP、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组hs-CRP、Hcy浓度、TBIL水平均高于初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TBIL、UA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逐步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年龄、空腹血糖、hs-CRP、Hcy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s-CRP、Hcy的水平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其浓度随脑梗死的复发而升高;TBIL水平升高可能与脑梗死复发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促进脑梗死的发生,但急性期尿酸水平尚不能预测脑梗死的复发。
梁蔚蔚李晓波谢卓君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总胆红素尿酸
老年冠心病与血脂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6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37例对照组的空腹血脂水平。结果老年冠心病组的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与血脂代谢异常明显关联。早期干预脂质代谢,可以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李晓波
关键词:冠心病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严新民唐慧董虹马莎李燕高建梅邹云莲李晓波张金章彭正国
该研究组首次在国内、外获得了云南德宏傣族和昆明汉族载脂蛋白系列基因-Apo A-I/MspI、Apo B/XbaI、Apo B/EcoRI、Apo C-III/SstI、Apo E/HhaI酶切多态性分布资料;首次发现傣...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易感基因基因检测方法
L-谷氨酰胺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L-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L-谷氨酰胺治疗组,高脂饮食组与L-谷氨酰胺治疗组用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相较于高脂饮食组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脂肪空泡减少;治疗组的LDL、AST、TBA、CHOL、TG、LDL-C、IL-6、TNF-α、IL-α、IL-β、MDA及CRP较高脂饮食组明显降低(P<0.05),GSH、T-AOC、HDL-C明显升高(P<0.05),SREBF1和ACCα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L-谷氨酰胺可缓解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SREBF1及ACCα表达、同时增加PPARα表达实现的。
张黎牛世伟李晓波刘华黄红李燕李树德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L-谷氨酰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