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
-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应用,从茶树植物体分离得到的所述ATP硫化酶基因启动子应用于调控茶树植物体内ATP硫化酶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吸收的硫酸盐及硒酸盐转化为有机硫和有机硒。本发明所提供ATP硫化酶基因启动...
- 朱林王雅楠叶爱华王伏伟陈晶晶刘曼秦冰
- 文献传递
- 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微生物量氮、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发展低碳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并且结合室内分析。[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在2010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2011年玉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21.93%、4.92%、35.88%、4.71%、21.79%、0.99%、31.52%、21.77%、8.52%、3.74%、12.89%,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加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单独施肥处理高出19.32%。[结论]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关键因素。
- 夏强陈晶晶王雅楠王伏伟刘曼朱林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
- 土壤中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对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利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的真菌XJ-25,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8S-ITS-5.8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格孢腔菌属(Phaeosphaeria),定名为Phaeosphaeria sp.XJ-25。在研究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培养时间、起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量对菌株XJ-25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的酶活及滤纸酶(FPA)的酶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CMC酶活达到最大的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06 g·L^-1、培养基初始pH 3.25、接种量4.13%,CMC酶活达到23.871 U·mL^-1。FPA酶活最大的发酵最佳条件为玉米秸秆粉1.34 g·L^-1(麸皮0.16 g·L^-1)、尿素10.12 g·L^-1、培养基初始pH 3.41、接种量4.22%,FPA酶活为8.653 U·mL^-1。粗酶液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酶液的热稳定较差,当温度超过40℃,该酶活力显著下降。最适反应pH为5,在pH 4-6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
- 陈晶晶王伏伟刘曼朱林叶爱华王晓波车威
- 关键词:响应面法纤维素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