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辉
- 作品数:35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普通科技计划课题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自杀基因CD+TK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MLV-CD+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后大量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TK细胞株,收集病毒上清液,浓缩后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系,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BxPC-3/CD+TK细胞株。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和(或)无环鸟苷(Ganciciovir,GCV)后,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胰腺癌BxPC-3系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在胰腺癌BxPC-3系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用5-FC和GCV对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效果明显。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杀死胰腺癌Bx-PC-3系细胞,双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 张弘英龚辉谌珊珊朱水山李军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胰腺癌BXPC-3细胞
- 男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性激素的变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性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男性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给以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根据24周的应答情况,分为两组(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1)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泌乳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睾酮、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2)治疗后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泌乳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男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性激素功能紊乱。(2)性激素功能紊乱的改善与否与24周时的应答情况有一定关系。
- 潘永平邱梦标毛红霞樊晓慧粟庆娟熊水印龚辉
- 关键词:乙型肝硬化拉米夫定激素类男(雄)性
- 碳酸酐酶Ⅵ与上消化道pH值平衡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Ⅵ与上消化道pH值的关系。方法采集6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液,并进行胃液pH值、缓冲容量、碳酸酐酶Ⅵ浓度的检测,并分析其中的关系。结果碳酸酐酶Ⅵ浓度低的患者,胃液pH值低,且缓冲容量下降;胃液中含有碳酸酐酶Ⅵ,且碳酸酐酶Ⅵ浓度与胃液pH值、缓冲容量呈正相关(r=0.428、r=0.353,均P<0.05)。结论碳酸酐酶Ⅵ对维持上消化道的pH值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 谢正元吕珂龚辉朱水山杜芳腾张吉翔
- 关键词:PH值
- 丙氨酰谷氨酰胺加18AA复方氨基酸对肺结核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丙氨酰谷氨酰胺加18AA复方氨基酸对肺结核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肺结核合并营养不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普通膳食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50mL:10g,加入18AA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12.5g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在普通膳食基础上仅给予葡萄糖等一般治疗。疗程4周。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比较治疗前后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4周后治疗组BMI、Hb、ALB、TLC等明显上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病灶吸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加18AA复方氨基酸可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肺结核患者康复。
- 胡向东龚辉潘永平
- 关键词:肺结核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治疗丙氨酰谷氨酰胺
- 拉米夫定短期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短期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 65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5例,LAM 100 mg联合ADV 10 mg口服,1次.d-1,3个月后停LAM,单独服用ADV。B组30例,予单独应用ADV 10 mg口服,1次.d-1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第4、12周时A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4%、77.1%,B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0%、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第24、48周时2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PT)A组优于B组(P<0.01);治疗24周时2组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A组优于B组(P<0.05)。结论LAM短期联合ADV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
- 毛红霞樊小慧龚辉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结核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采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护肝治疗+抗结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HBV-DN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肝损害而停止抗结核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乙肝病情的加重,从而明显减轻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
- 毛红霞樊小慧龚辉潘永平
-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抗病毒肺结核乙型病毒性肝炎
- p73β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扩增及鉴定包含人类p73基因TAp73β转录本蛋白编码区的cDNA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肝癌细胞,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从手术活体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TAp73β基因全长编码序列CDS(full-length coding sequence),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测序两种方法鉴定目的片段正确与否并检测其纯度、浓度;并转染肝癌Hep3B细胞,用MTT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与预期结果吻合,转染的肝癌Hep3B细胞出现凋亡。结论包含人类p73基因TAp73β转录本蛋白编码区的cDNA片段被成功扩增且末端带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XbaⅠ、KpnⅠ识别序列,它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为临床上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龚辉朱水山张弘英刘海燕詹亚平杜芳腾
- 关键词:RT-PCR克隆肝肿瘤
-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轻度黄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3次·d-1;茵栀黄颗粒6 g,3次·d-1,3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治疗1、3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1、3周后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2组ALT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
- 谢琦玲龚辉毛红霞潘永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茵栀黄颗粒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部分肝炎患者血清中可呈现HBs Ag阳性、HBe 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而HBV 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反复或持续异常,或肝组织检查存在明显肝炎病变,称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在我国,超过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 官亮邓欢龚辉邱梦标方丽霖程海涛
- 关键词:HBEAG阴性恩替卡韦胸腺法新慢性乙型肝炎
- 蜘蛛痣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龚辉朱水山张吉翔
- 关键词:蜘蛛痣肝硬化肝肺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