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准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历史认识
  • 2篇历史问题
  • 2篇民族
  • 1篇东北亚
  • 1篇战后
  • 1篇中日关系
  • 1篇中日韩
  • 1篇主义
  • 1篇历史教育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民族历史
  • 1篇民族主义
  • 1篇教育
  • 1篇近代民族主义
  • 1篇功能主义
  • 1篇共同历史研究
  • 1篇国际关系理论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5篇钟准
  • 1篇吕晓莉

传媒

  • 1篇世界民族
  • 1篇国际论坛
  • 1篇铜陵职业技术...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从战后历史教育看中日韩民族历史认识的演变被引量:1
2008年
东北亚历史问题的实质是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历史认识主要来自民族国家的历史教育。战后日本历史教育受美国干预,但随着经济腾飞民族主义色彩日益加深,并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进一步加强。韩国因南北分裂,在历史教育中强化意识形态的对立和民族正统性。中国在建国初期强调阶级斗争的革命历史认识,而新时期培养爱国主义的历史认识则成为历史教育的重点。冷战后三国民族主义同时复兴,激化了历史认识上的差异和矛盾。
钟准
关键词:战后东北亚历史认识历史教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困境及出路思考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因历史问题而矛盾激化的中日关系的确可以用"瓶颈"来形容。本文试运用国际关系学理论来分析中日关系以及历史问题在其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安全困境"理论可以解释当前中日关系的困境,历史问题是加剧安全困境的导火索;自由主义的"相互依赖"理论暂时无法解决中日间的问题,其中最大障碍是历史问题的存在;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则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双方在历史问题上的自我制约。
吕晓莉钟准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问题国际关系理论
东亚与欧洲:处理历史问题的比较与启示
2008年
东亚历史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东亚各国的共同努力。目前的东亚共同历史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针对当前对共同历史研究的置疑和否定,从欧洲与德国的经验出发,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为什么国际社会特别是战败国邻国对处理历史问题应负有责任;二.政府之外的社会和民众在处理历史问题中的作用。以证明共同历史研究对正确处理东亚历史问题,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钟准
关键词:共同历史研究
丹麦和爱尔兰对欧洲一体化的选择——自由政府间主义和后功能主义的视角
二战后区域一体化潮流开始在全球涌现,区域中的民族国家会何去何从?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一些学者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认为跨国区域组织可以更好履行过去民族国家的功能,因此超越民族国家势在必行。而另一些学者则秉持后物质主义,如强...
钟准
中、日、韩近代民族主义历史认识的形成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民族国家成为当代历史认识的主体是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产物。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对近代的中国、日本和韩国来说,也是摆脱民族危机、追求独立富强的精神动力。在这一过程中,中、日、韩各自培育出的民族主义的历史认识,这也成为今天东北亚三国历史认识分歧的根源。
钟准
关键词:民族主义历史认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