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奎

作品数:27 被引量:168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化学工程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天然气
  • 6篇脱硫
  • 6篇含硫
  • 6篇高含硫
  • 4篇硫化氢
  • 4篇含硫天然气
  • 4篇高含硫天然气
  • 3篇天然气脱硫
  • 3篇吡咯烷酮
  • 3篇甲基吡咯烷酮
  • 3篇N-甲基吡咯...
  • 2篇引发剂
  • 2篇正交
  • 2篇正交实验
  • 2篇天然气净化
  • 2篇能耗
  • 2篇能耗分析
  • 2篇稳定剂
  • 2篇教学
  • 2篇不溶性硫

机构

  • 27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南充炼油化工...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四川佳运油气...

作者

  • 27篇邱奎
  • 4篇何柏
  • 3篇熊伟
  • 3篇付雪
  • 2篇辜小花
  • 2篇陈双扣
  • 2篇向丽君
  • 2篇李太福
  • 2篇邱正阳
  • 2篇吴基荣
  • 2篇张迎
  • 2篇朱勇
  • 1篇刁显珍
  • 1篇刘东燕
  • 1篇梁建伟
  • 1篇诸林
  • 1篇冯建
  • 1篇原金海
  • 1篇肖益鸿
  • 1篇陈以会

传媒

  • 4篇天然气化工—...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化工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能源化工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纳米TiO_2膜电极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常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钛板上沉积了TiO2膜电极,研究了其制备的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光化学、电化学特性的测试和表征,并应用于典型有机污染物苯酚的光电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温度是影响TiO2膜电极制备的重要因素。XRD图谱表明,沉积温度为500℃时负载的TiO2晶型结构为锐钛矿,600℃时出现金红石相。光电流测试表明,500℃时制备的TiO2膜的光电流最佳。以苯酚为污染物进行了光电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其光电催化效果高于光催化、电催化降解效果,显示了较好的废水处理应用前景。
吴基荣邱奎
关键词: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光电催化TIO2苯酚光电特性
基于低温熔融法的不溶性硫制备被引量:1
2010年
为提高不溶性硫(IS)收率,需要寻找性能更优的稳定剂和引发体系及考虑对反应后的高温液硫进行冷却,采用低温熔融法制备不溶性硫(IS),考察反应条件对IS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和稳定剂质量分数对IS收率影响最显著;经正交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稳定剂KI质量分数为0.60%,引发剂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0.40%,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为45min,对应的IS收率达到44.02%.
邱奎宋梦桃张迎朱勇
关键词:不溶性硫橡胶正交实验稳定剂引发剂
氮化碳基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
2022年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COS水解催化剂,使天然气中COS含量达到GB 17820-2018《天然气》的要求。方法以工业级尿素制备氮化碳为载体,硝酸镁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在氮化碳表面生长镁铝复合氧化物,进行工业小试生产150 L氮化碳基羰基硫水解催化剂。在中石化元坝西南油气分公司净化厂脱硫单元开展了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该催化剂在温度为80~120℃、压力为4.8 MPa、空速为1200~2000 h^(-1)的条件下对羰基硫的水解活性达到97.0%~99.5%以上。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氮化碳复合镁铝氧化物作为COS水解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抗水及耐硫化氢能力强、机械强度高、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有望实现工业应用。
崔吉宏周家伟曹文全邱奎李长春肖益鸿
关键词:氮化碳工业侧线试验
LNG接收站BOG气体回收工艺改进与能耗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对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BOG(蒸发气)气体主要的两种不同回收方式,即再冷凝工艺和直接压缩工艺进行了能耗分析,指出再冷凝工艺更为节能;以进一步节省工艺能耗为目的,对现有BOG再冷凝工艺进行了优化。运用ASPEN流程模拟软件对BOG压缩机进出口压力、BOG温度及物料比等影响BOG再冷凝工艺能耗的运行参数的分析,提出了利用高压LNG对增压后的BOG进行预冷,降低物料比从而降低BOG压缩机能耗的工艺流程。优化后的BOG再冷凝工艺节能效果显著,较原工艺可节约BOG压缩机能量消耗31.4%。
向丽君全日邱奎王孝科
关键词:LNG接收站功耗
化工专业课程群融合专业虚拟仿真资源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化工专业现有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革和建设的方案:以课程群建设为抓手,组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充分整合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与资源,丰富完善现有的化工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与学融合相长,最终将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水平化工人才。
何柏连欣蒋松山熊伟付雪邱奎陈以会
关键词:化工专业专业课程群教学改革
甲醇污水预处理装置技术改造及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延长气田采气二厂甲醇污水预处理装置原采用间歇式工艺,污水处理规模小,人工操作繁琐。为提高污水处理量和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对装置现有工艺进行了改造。首先,在涡流反应沉降罐前增加流量调节阀,在其后增加液位调节阀,既实现了甲醇污水连续处理,又确保了沉降罐中污水与化学药剂拥有足够的反应停留时间;其次,改造过程中对污水中的pH值调节剂、絮凝剂、氧化剂等化学药剂注入量进行了优化调整,满足了连续处理污水条件下水质仍然达到指标要求。工艺改造效果表明,污水连续处理后,装置处理能力由120m3/d提高至180m^3/d,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及单位水处理成本。
邵思想刘霄鹏张项博邱奎
关键词:回注
物理溶剂强化铁基离子液体氧化脱硫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咪唑类铁基离子液体(Fe-IL)在脱硫过程中粘度较大、酸性较强等缺陷,导致气液传质反应效率较低、工作硫容远小于理论硫容等问题,以Fe-IL为脱硫溶液主体,分别选用非质子强极性物理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乙二醇二甲醚(PEGDE)和N-甲酰基吗啉(NFM)作为强化脱硫促进剂,通过调节Fe-IL与物理溶剂质量比,考察物理溶剂对Fe-IL脱硫效率增强效果。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物理溶剂与Fe-IL质量比为1∶1时,NMP的强化脱硫效果最好,且在30 min内化学硫容为0. 42 g/L,是其纯的铁基离子液体的2. 5倍。
陈磊张同语邱正阳刘浩尹梁操刘娅林邱奎
关键词:脱硫N-甲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二甲醚
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长条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实验从锦州石化长期被高浓度的烃类化合物污染的土壤中采取土样,经反复富集培养后分离得到降解原油的单一菌株X2,并对菌株X2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后的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7,恒温摇床转速为190 r/min,盐度为2.5%。同时,实验利用最佳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对数生长期降解菌X2降解处理含原油1.0%的无机培养液,经过24 h处理,测得降解菌X2对原油的降解能力达到60.6%。
向丽君陈双扣余媛媛邱奎
关键词:石油污染物
基于大数据的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优化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解决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中脱硫选择性差、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工艺流程分析,发现对性能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决策参数,建立无迹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动态模型,获知了脱硫工艺的潜在规律;然后,针对原脱硫工艺中H_2S、CO_2过分脱除问题,采用偏好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分别以H2S浓度逼近2.5 mg/m^3、CO_2浓度逼近2%为目标函数,采用非支配性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采集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脱硫单元2014年1—12月的生产数据,取前80%数据作为训练集,后20%数据作为测试集,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动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脱硫工艺生产规律;2优化结果建议适当降低一级吸收塔温度,提高二级吸收塔温度,提高闪蒸罐压力,并减少胺液循环量;3优化后净化气中H_2S浓度将由0.62 mg/m^3提高至3.22 mg/m^3,CO_2浓度由1.19%提高至1.99%,脱硫选择性显著提高;4相对胺液循环量下降16.67%,蒸汽消耗量减少,净化气产率提高0.8%,总体实现了增产节能降耗的目的。
辜小花邱奎李太福王坎唐海红商剑峰
关键词:高含硫天然气大数据动态建模脱硫工艺
复配型铁基离子液体氧化脱除H2S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在自建的小型实验室脱硫装置,实验筛选出了最优的弱碱性物理吸附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然后与铁基离子液体(Fe-IL)组成脱硫复配系统。在静态高压反应釜内,研究了Fe-IL复配体系对H2S脱除性能,建立相应H2S氧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Fe-IL/NMP复配体系脱硫后溶液增重是纯Fe-IL的4.3倍;复配体系对H2S的吸收为快速拟一级反应,脱硫过程主要受液膜控制,提高温度及NMP的复配比,可强化对H2S的吸收;通过温度、压力、溶液复配比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了脱硫反应指前因子A为21.26,活化能Ea为12.19kJ/mol;利用化学动力学模型,最终建立了相关化学吸收速率方程。
张同语王南伟陈磊牛世豪邱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