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丹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土壤水
  • 3篇包气带
  • 2篇水分
  • 2篇水分特征
  • 2篇水分特征曲线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水分特征
  • 2篇土壤水分特征...
  • 1篇地下水
  • 1篇蒸发条件
  • 1篇深部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水力参数
  • 1篇土壤条件
  • 1篇作物
  • 1篇镉(CD)
  • 1篇位移法
  • 1篇污染
  • 1篇Δ^18O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林丹
  • 2篇梁杏
  • 2篇靳孟贵
  • 2篇马斌
  • 1篇徐敏
  • 1篇郝汉舟
  • 1篇李秀娟
  • 1篇汪丙国
  • 1篇朱常坤
  • 1篇刘绍华
  • 1篇刘亚磊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稳定蒸发条件下的深厚包气带土壤水力参数测试——以辛集新城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垂向一维非饱和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利用Ku~pF测试仪在稳定蒸发条件下,对辛集新城地区包气带不同深度(2~14m)的10个原状土样,进行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的测试。将测试结果与VanGenuchten模型及非饱和导水率经验公式进行拟合,求取了残余含水量研,饱和渗透系数K。及经验系数a、n等参数。结果表明:VanGenuchten模型适合拟合研究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区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介于10^9~10-4cm/d间,且非饱和导水率与含水量呈指数函数关系;随着深度的增加,包气带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试样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逐渐变陡,非饱和导水率的数值突变特征明显,土壤的持水能力加强。试验表明Ku—pF土水测试仪对于壤土和低容重的粉土测试效果较好。
刘亚磊梁杏林丹朱常坤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黄石沿江作物中镉(Cd)的分布特征及安全评价
2010年
在调查黄石沿江冲积土壤的基础上,进行了作物中镉调查。通过混酸(HNO3+HClO4)湿法消解,利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几种常见经济作物和蔬菜镉(Cd)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按食品卫生标准和USEPA(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人类最大允许摄入RfD(Reference dose)Cd值1μg/kg·d对其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蔬菜及粮食作物Cd含量一般为根、茎部分大于可食部分;蔬菜可食部分的Cd含量大于粮食经济作物中的含量,可食部分Cd含量最高值出现在茄子中,为1.215mg/kg(干重),其次为空心菜和辣椒,分别为1.099mg/kg、0.558mg/kg,而花生、玉米、黄豆等经济作物的Cd含量在株体不同部位中都比较低;Cd在作物体内的迁移能力为根部-茎部>茎部-可食部分;研究区内以空心菜为代表的叶菜类和以辣椒、茄子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部分已受到Cd的轻微污染。
李秀娟靳孟贵郝汉舟林丹
关键词:作物CD污染安全评价
包气带增厚区土壤水力参数及其对入渗补给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为探讨包气带深部增厚区土壤水力参数变化对入渗补给过程的影响,采用压力膜仪对河北正定深部包气带(8.0~21.0m)10个原状土样进行水分特征曲线测试,利用RETC软件中Mualem-van Genuchten导水率模型对其拟合,获取含水率与非饱和导水率的关系曲线,并根据达西法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场地包气带深埋区的非饱和导水率为25-240mm/a.当某一埋深历史水位下降速度越快,该埋深处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土壤非饱和导水率越大,说明对应土层的入渗补给强度越大;因包气带厚度增大使原来位于饱水带的层状非均质土层转变为包气带,潜水位波动下降过程中深部包气带土层因排水压密作用,使得土壤水力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垂向入渗补给过程.
林丹靳孟贵马斌汪丙国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条件地下水
应用~2H、^(18)O同位素示踪华北平原石家庄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年补给量确定被引量:13
2014年
采集2个不同深度包气带土壤水2 H、18 O同位素剖面ZK1,ZK2,应用天然稳定同位素2 H、18 O示踪的方法,研究了华北山前冲积平原石家庄地区包气带土壤水入渗补给的历史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以0.05m为取样间隔,δ2 H、δ18 O值可以明显指示出大气降水及灌溉水入渗补给时间—剖面深度位置的年际对应关系。ZK2的δ2 H、δ18 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具有分层现象的岩性差异并不明显,说明ZK2剖面以活塞流的入渗方式补给地下水。在0~3.90m深度,δ2 H、δ18 O值显示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时间为2011年10月至2001年11月。18 O峰值位移法计算补给量的结果显示,降水、灌溉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垂向运移速度为38.5~65.0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131.3~185.3mm。同时,对比2003年及2005-2007年降水量数据,说明少雨年份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大小对当地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马斌梁杏林丹刘绍华徐敏
关键词:土壤水补给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