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急性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5篇骨髓
  • 4篇髓细胞
  • 4篇基因
  • 4篇教学
  • 3篇细胞性
  • 3篇粒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教育
  • 3篇急性白血
  • 3篇急性白血病
  • 3篇教学模式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血小板
  • 2篇阳性

机构

  • 20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20篇杨艳丽
  • 11篇耿英华
  • 9篇李骏
  • 6篇李佳佳
  • 6篇张凤
  • 5篇周黎黎
  • 4篇纪淑仪
  • 3篇朱俊锋
  • 3篇朱芳兵
  • 2篇李殿明
  • 2篇王俊和
  • 2篇胡忠利
  • 1篇刘传苗
  • 1篇周育夫
  • 1篇于磊
  • 1篇李玉云
  • 1篇卞建军
  • 1篇张伊莉
  • 1篇黄宇理
  • 1篇刘磊

传媒

  • 14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融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蚌埠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实验班60名学生采用“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组),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模式进行实施,并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融合MOOC的2017级临床医学一附院班(对照组)进行为期一学期内科学教学,学习结束后根据理论考试、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84.43±4.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27±4.71)分(t=3.98,P<0.05);观察组学生在学习效率、课堂学习的互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课后查阅文献及最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SPOC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锻炼临床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完善本校的慕课平台,构建及培养临床实用型医学人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艳丽耿英华李骏李佳佳张平平刘林朱凯
关键词:医学教育混合教学模式临床思维
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8例APL患者随机分为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治疗组(A组)和ATRA联合亚砷酸(ATO)治疗组(B组)。结果:A组完全缓解(CR)率为88.0%,达到CR时间为(28.9±1.9)d,B组CR率为91.3%,达到CR时间为(27.8±2.1)d,2组疗效、早期病死率及APL分化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诱导缓解治疗初发APL可以取得与ATRA联合ATO方案类似的效果,而治疗成本较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推广应用价值。
耿英华杨艳丽周黎黎李骏朱俊锋纪淑仪
关键词:全反式维A酸亚砷酸
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索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3例初诊AML患者(除外M3型),其中FLT3-ITD~+患者24例(阳性组),FLT3-ITD~-患者79例(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2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overall reaction, OR)、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结果阳性组患者CD33、CD7、CD56及CD38抗原表达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CD13、CD34表达率则显著降低(均P<0.05);阳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合并NPM1(Nucleophosmin)突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0.05);阴性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78.48%,明显优于阳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组患者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阴性组患者中位OS为17个月,中位PFS为16个月,阴性组较阳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FLT3-ITD阳性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紊乱,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高,易合并NPM1突变且治疗总反应率低,PFS和OS明显缩短,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冯会欣杨艳丽耿英华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
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108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开阔临床医生思维,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108例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中感染性疾病31例,其中疟疾28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1例;脾功能亢进21例;结缔组织病2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多见;骨髓转移癌1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胃肠道肿瘤5例。结论:以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和骨髓转移癌,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杨艳丽耿英华李佳佳张凤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
CD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CD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9例APL的免疫表型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2+组及CD2-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CD2+4例,CD2-15例;CD2+组发病时外周血WBC高于CD2-组(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而2组在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和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CD2+APL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治疗后均完全缓解;15例CD2-APL患者中,伴有CD34表达者1例,治疗完全缓解14例。结论:CD2+APL病例发病时往往伴有高WBC,具有更高的并发严重出血的风险,可作为APL的预后不良指标及微小残留病变监测指标。
耿英华周黎黎李骏胡忠利朱俊锋杨艳丽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免疫表型
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4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以口腔病变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点。方法:分析4例以口腔病变首发起病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单纯口腔表现首发起病,误诊率高,并发淀粉样变性者预后较差。结论:对有口腔淀粉样变性及孤立性浆细胞瘤表现的老年患者应考虑到MM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
耿英华杨艳丽李骏纪淑仪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口腔疾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45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145例AML患者中MPO、CD13、HLA-DR、CD33、CD34表达率分别为93.1%、90.3%、77.2%、71.7%、70.3%。CD14仅表达于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L伴淋系抗原表达者以CD7(34.5%)最为多见,其中以预后较差的M5型表达率为最高,其次为CD19(10.3%),且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中表达率最高。CD2仅表达于部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共发现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同时有淋系和髓系抗原表达。结论:MPO、CD13、CD33为髓系最敏感的抗原,CD7、CD19、CD2淋系抗原在AML诊断及预后判断上有重要指导意义,FCM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分型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艳丽耿英华李佳佳李骏张凤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
FBXO2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分析
2022年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骨髓细胞FBXO22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人临床指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L病人92例,其中初发组41例,完全缓解(CR)组28例,部分缓解(PR)组23例,另选取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并比较各组病人骨髓细胞中FBXO22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初发组病人FBXO22 mRNA相对表达量与病人性别、年龄、血常规参数、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各组病人FBXO22 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R组和初发组均低于对照组和CR组(P<0.05),而对照组和CR组、PR组和初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病人中,不同血小板计数病人的FBXO2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初发组病人血小板计数与FBXO2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2,P<0.01)。结论:AML病人骨髓细胞FBXO22表达降低,且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
吴冬会杨艳丽周黎黎马丽汪晶程阳徐旺旺李玉云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小板计数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关键词:肿瘤腹腔积液心包积液
两种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 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1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1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1±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李佳佳张凤杨艳丽朱俊锋朱芳兵倪世良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