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学川

作品数:22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4篇创面
  • 10篇愈合
  • 8篇烧伤
  • 5篇愈合过程
  • 5篇透明质酸
  • 5篇凝胶
  • 5篇慢性创面
  • 5篇
  • 4篇磨痂
  • 3篇烫伤
  • 3篇泡沫敷料
  • 3篇细胞
  • 3篇磨痂术
  • 3篇敷料
  • 2篇伤创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烫伤创面
  • 2篇皮瓣
  • 2篇疗效

机构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22篇李学川
  • 13篇杨惠忠
  • 12篇乔亮
  • 11篇黄晓琴
  • 9篇郇京宁
  • 5篇原博
  • 4篇周增丁
  • 4篇袁克俭
  • 3篇王明青
  • 2篇傅洪滨
  • 2篇董鹤亮
  • 2篇王德昌
  • 1篇郑捷新
  • 1篇刘琰
  • 1篇张勤
  • 1篇窦懿
  • 1篇陈郑礼
  • 1篇章雄
  • 1篇徐风瑞
  • 1篇方洁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医学会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3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Smart Dose和“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G系统)在预测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中的临床效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7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使用PharmVan、Smart Dose和G系统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比较血药谷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评价3种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效能。结果:PharmVan对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187),但预测误差绝对值(APE)>30%。Smart Dose和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01),且APE>30%,说明Smart Dose与G系统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无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肌酐清除率与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准确性呈显著相关(P=0.027),随着肌酐清除率增加,PharmVan的绝对预测误差呈增加趋势(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130 ml·min^(-1)时,PharmVan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能力差[优势比(OR)=3.997,95%置信区间(CI):1.032,15.478,P=0.045]。ROC曲线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构建的ROC曲线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26,95%CI:0.510,0.741,P=0.036,当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时,PharmVan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52.5%。结论:PharmVan对肌酐清除率大于106.07 ml·min^(-1)的烧伤患者预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Smart Dose和G系统不适用于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预测,提示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烧伤患者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
李学川杨惠忠冯晓敏曹熙方洁高志英
关键词:烧伤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
使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在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研究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创面重塑等几个阶段。愈合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交叉的,并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修复细胞、炎性介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的共同参与。细胞外基质...
乔亮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郇京宁
关键词:创面愈合
大面积烧伤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307例,观察年龄、性别、伤后就诊时间、急诊焦痂切开、烧伤指数、休克期切削痂手术、休克期延迟复苏、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辅助通气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吸人性损伤、预防性气管切开、持续性乳酸升高、顽固性高钠血症、心肺疾患病史、糖尿病史等相关变量及其与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相关性,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与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休克期延迟复苏(OR=1.747,95%CI1.822~7.431,P〈0.05)、持续性乳酸升高(OR=1.758,95%CI1.137-4.002,P〈0.05)、顽固性高钠血症(OR=2.985,95%CI1.074—6.782,P〈0.05)、中重度吸人性损伤(OR=14.764,95%C10.892~47.323,P〈0.05)及烧伤指数(OR=5.017,95%C11.075—23.572,P〈0.05)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重视,早期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脓毒症的发生。
徐风瑞乔亮韩伟李学川原博郇京宁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
烧伤治疗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变--浅谈现代烧伤治疗的新思路和探索
乔亮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原博周增丁郇京宁
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磨痂后大鼠血中LPS、TNF-α及IL-6的变化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通过检测烧伤大鼠血浆中LPS、血清TNF-α和IL-6浓度的变化,观察大面积深Ⅱ度创面早期磨痂术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将120只30%TBSA深Ⅱ度烫伤大鼠,随机均分为磨痂组(A组)和非手术组(B组),于伤后不同时相点检测血浆LPS、血清TNF-α及IL-6浓度。另取6只正常大鼠(C组)作为对照。结果:A、B两组伤后3h血浆LPS水平开始升高,分别于12h、6d同时出现两个高峰,A组第一个峰值持续时间较长,第二个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伤后24h~3d,两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4~7d,A组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伤后48h~7d,A组血清IL-6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休克期尽早对大面积深Ⅱ度创面进行磨痂手术对机体是安全的,且有利于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王明青孙元华李学川傅洪滨王德昌霍然
关键词:磨痂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
成功救治严重苯酚烧伤合并肾功能损害一例报道被引量:3
2013年
收集1例严重苯酚烧伤并发肾功能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救治过程,进一步明确苯酚烧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并发肾功能损害后主要的治疗原则及关键性措施。
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袁克俭
关键词:苯酚烧伤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
早期磨痂术对猪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早期磨痂术对猪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机制,为磨痂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雄性清洁级家猪8只,每只动物背部用恒温控压烫伤仪制成36个直径为2.0cm的圆形深Ⅱ度烫伤创面.创面随机分为磨痂组...
李学川
关键词:磨痂术创面处理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传递
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实验观察及机制初探被引量:10
2002年
为探讨早期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选择家猪8只制成深Ⅱ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磨痂组、削痴组和外用磺胺嘧啶银(SD-Ag)组。于烧伤早期分别实施磨痂、削痂及SD-Ag治疗,于治疗后不同时相取创面组织,分别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S期细胞百分比(SPE)、细胞角蛋白(CK)、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观察创面坏死组织范围。结果显示,与削痂组、SD-Ag组相比,磨痂组创面IL-8含量峰值出现早,但下降快,SPF明显增高(P<0.05),CK、EGFR表达强,上皮化快,表皮厚,有较多的淤滞带向良性转归。提示磨痂术能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其机制是减轻创面过度炎症反应,改善创面微循环障碍等。
王明青李学川孙元华傅洪滨王德昌
关键词:磨痂术创面组织
全文增补中
使用愈肤欣(R)透明质酸锌凝胶在急、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临床研究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创面重塑等几个阶段。愈合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是独立而是相互交叉的,并涉及到多种炎症细胞、修复细胞、炎性介质、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分的共同参与。细胞外基质...
乔亮杨惠忠黄晓琴李学川郇京宁
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88岁。患者创面面积为1.0 cm×1.0 cm~7.0 cm×5.0 cm,其中菱形创面10例、圆形创面12例、泪滴形创面8例,均采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18个月,记录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张力情况、术后瘢痕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皮瓣尖端无坏死发黑,皮瓣均成活,创面张力小、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无并发症。结论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尤其适合存在多个重要器官、多个解剖亚单位及软组织张力区变化较大的面部创面,不仅可减少皮瓣旋转推进幅度,而且可减少不必要的正常皮肤软组织切除。
易磊窦懿周增丁李学川郑捷新张勤郇京宁刘琰
关键词:外科皮瓣伤口愈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