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琪琪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剂量
  • 2篇胸部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集束征
  • 2篇图像
  • 2篇磨玻璃
  • 2篇冠状
  • 2篇肺癌
  • 2篇CT筛查
  • 1篇低剂量CT
  • 1篇碘含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钙化
  • 1篇毒性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型心
  • 1篇形变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西门子医疗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曹琪琪
  • 6篇杨文洁
  • 6篇严福华
  • 1篇杨之涛
  • 1篇董海鹏
  • 1篇颜凌
  • 1篇周慧娟
  • 1篇陆勇
  • 1篇方文强
  • 1篇刘燕
  • 1篇曹俊涛
  • 1篇朱兰
  • 1篇吴梦雄
  • 1篇常蕊
  • 1篇陈炽华
  • 1篇秦乐

传媒

  • 6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低剂量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曹琪琪
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采用不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方案联合KARL迭代重建行胸部CT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前瞻性收集我院发热门诊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需要行胸部CT平扫的12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A、B、C、D 4组(n=30),按照不同扫描方案进行胸部CT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B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固定管电流30 mA;C组采用管电压100 kV,有效管电流60 mAs,激活管电流自动调制;D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完成后,对各组CT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和KARL迭代重建2种模式进行图像重建,测量、记录各组图像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噪声值,并基于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三方面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各组胸部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间同种重建图像及不同组中同种图像重建方法时的图像噪声值及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及同组不同图像重建方法下的图像主观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扫描方案的A、B、C、D组,受检者行胸部CT检查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分别为(2.5±0.4)m Sv、(1.2±0.1)mSv、(1.6±0.2)mSv及(0.8±0.1)mSv,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均能明显降低CT扫描的辐射有效剂量(F=256.316,P<0.001)。相同扫描方案下,KARL迭代重建图像较传统FBP算法重建图像的噪声值更低,图像噪声、伪影及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更优(P<0.05)。采用管电压100 kV,固定管电流30 mA扫描,联合KARL迭代重建胸部CT平扫的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有效剂量,同时图像总体质量主观评分为4.0(四分位间距为0)。结论:与传统FBP重建算法相比,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够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当管电压为1
常蕊杨琰昭孔德艳徐嘉旭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董海鹏
关键词:图像质量
血管集束征在肺磨玻璃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胸部增强CT图像中的血管集束征,在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为5~20 mm的136个GGN的动态增强CT表现,包括良性结节20个、浸润前病变(pre-invasive lesions,PL)32个,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31个,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53个。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源CT行胸部增强CT扫描,观察、比较GGN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根据扫描结果将血管集束征分为肺动脉异常(Ⅰ型)、肺静脉异常(Ⅱ型)两型,比较Ⅰ、Ⅱ型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结节及不同浸润程度结节中的差异。结果: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上,GGN中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为53.68%(73/136),而恶性结节中的血管集束征显示率(57.76%,67/116)高于良性结节(30.00%,6/20)(P=0.021)。良、恶性结节间的Ⅰ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2/20)比13.79%(16/116),P=0.644];在不同病理亚型的恶性结节间,Ⅰ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L,12.50%(4/32);MIA,25.81%(8/31);IAC,7.55%(4/53),P=0.062]。但Ⅱ型血管集束征在恶性结节中的出现率(43.97%,51/116)高于良性结节(20.00%,4/20)(P=0.044),且随着恶性结节病变级别的增加,Ⅱ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增高[PL,21.88%(7/32);MIA,25.81%(8/31);IAC,67.92%(36/53),P<0.001],其在IAC中的出现率为最高,诊断灵敏度为67.92%,特异度为76.19%。IAC组与PL组、MIA组比较,Ⅱ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PL组与MIA组间的Ⅱ型血管集束征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结论:肺静脉异常型(Ⅱ型)血管集束征的出现率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当GGN为IAC时出现血管集束征的概率更高。
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刘燕
关键词:血管集束征肺腺癌
双能CT在非小细胞肺癌非手术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双能CT对肿瘤总碘含量的量化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非手术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探究建立基于肿瘤碘含量测定的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0例经活检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晚期NSCLC病例,在非手术治疗的第一疗程前、后行双能CT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软件测得30枚靶病灶的最大径、CT值及总碘含量。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Choi标准及双能CT标准分别对30枚靶病灶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病灶最大径、CT值及碘含量在治疗前后的差异,Kappa检验分别比较双能CT检查结果与RECIST、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一致性,并采用配对χ2检验分别比较双能CT标准评估的部分缓解率与RECIST标准、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差异。结果:靶病灶的最大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小,平均变化率仅为缩小[(-3.45±15.76)%(P>0.05)];CT值的变化率亦不明显,平均变化率为减低[(-4.80±25.00)%(P>0.05)]。靶病灶总碘含量的平均变化率为减低[(-10.47±23.34)%(P<0.05)],较最大径及CT值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RECIST评估结果相比的一致性(Kappa=0.302, P<0.05),双能CT标准与Choi标准评估结果间的一致性更好(Kappa=0.718, P<0.05);双能CT评估的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RECIST标准(P<0.05),而与Choi标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能CT测定的病灶碘含量较最大径、CT值在治疗前后变化更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碘含量能更早地反映NSCLC肿瘤对药物的应答。相较于RECIST,采用总碘含量结合最大径测量建立的双能CT标准的评估结果与兼顾肿瘤血供的Choi标准间的一致性更好,因此双能CT标准评估化疗疗效的建立具有可行性。
顾圣佳曹琪琪严福华杨文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双能量CT碘含量
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在低剂量胸部CT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估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和滤波反投影重建(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对于低剂量胸部CT筛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04名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体检者,均用双源CT以管电压120 k V、有效管电流40 m A·s进行扫描,图像使用不同技术进行重建,包括1个FBP和5个不同重建强度的SAFIRE序列(S1至S5)。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记录噪声值和主观评价图像噪声、伪影。结果: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6.3±12.8)kg,体质量指数为23.4±3.2,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95.2±30.6)m Gy·cm,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0.5)m Sv。2位医师评价的图像噪声等级、伪影等级、图像总体质量间的一致性较好(r分别为0.785、0.595和0.512)。在6个序列中,无论主观还是客观图像噪声,都是FBP最高,而图像噪声随着SAFIRE的重建强度的上升而下降,其中S3得到的图像质量最好。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可显著提高低剂量胸部CT筛查的图像质量,其中S3适用于低剂量胸部CT筛查。
吴梦雄曹琪琪杨文洁严福华颜凌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重建
基于可变形配准算法的心肌形变分析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探讨
2019年
目的:探讨基于可变形图像配准(deformableregistration algorithms,DRA)算法的心肌形变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中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确诊的HCM患者23例,另招募23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心脏MRI扫描。HCM组按有无心肌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分为LGE(+)组和LGE(-)组。采用基于DRA算法的TrufiStrain软件进行心肌形变分析,测量整体径向应变峰值(global peak radial strain, GPRS)、整体环向应变峰值(global 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PCS)和整体纵向应变峰值(global peak longitudinal strain, GPLS)以及心尖部、中部和基底部的径向应变峰值(peak radial strain, PRS)、环向应变峰值(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 PCS)和纵向应变峰值(peak longitudinal strain,PLS),探讨心肌形变参数在HCM中的诊断效能及其与心室壁厚度、LGE间的关系。结果:除心尖部PCS外,HCM组的GPRS、GPCS、GPLS及基底部和中部PRS、PCS、PLS,以及心尖部的PRS、PL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CM组的整体及各部分3个方向(环向、纵向、径向)的应变率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LGE(-)组及对照组各部分的PRS、PCS、PLS及3个方向的舒张早期和晚期应变率比值[径向应变率比值(ratio of radial strain rate during early and late diastole,REL),环向应变率比值(ratio of 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 during early and late diastole,CEL)和纵向应变率比值(ratio of longitudinal strain rate during early and late diastole,LEL)]均大于LGE(+)组(P<0.05)。GPRS、GPCS、GPLS、REL、CEL、LEL均与左心室心肌最大厚度明显相关(P<0.05)。GPRS、GPCS、GPLS、REL、CEL及LEL诊断HC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905、0.921、0.972、0.974及0.917,GPRS、GPCS、GPLS、REL、CEL及LEL预测HCM患者是否有LGE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71。结论:基于DRA的心肌形变分析在诊断HCM、预测HCM患者发生LGE中具有重�
朱兰顾圣佳陈炽华曹琪琪周皛月严福华闵佶华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与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功能检査、胸部CT资料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先对其CACS与相应临床资料、功能检查及%LAA-950 (CT值低于-950HU所占百分比,反映肺气肿程度)进行二元Logistic相关与回归检测;再对冠脉钙化分析组(CACS〉100、CACS W 100)与冠脉无钙化对照组(CACS=0)各分析指标采用组间均数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结果:①COPD患者CACS与其年龄、%LAA-950、FEV1和合并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②冠脉钙化分析组及无钙化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年龄、FEV1、FEV1/FEV1-pre.、FEV1/FVC、FVC、%LAA-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冠脉钙化分析组内CACS>100组中年龄、%LAA-950值较大,FEV1值较低。结论:COPD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其患病风险预测因素包括年龄、%LAA-950、FEV1及并发症情况。
曹俊涛彭冠亮顾圣佳曹琪琪杨文洁方文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病CT肺气肿
血管集束征在磨玻璃密度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曹琪琪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瑞金北院发热门诊就诊者,患者依据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核酸结果阳性而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结果:确诊为新冠肺炎的病例共有12例,发病1周内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肺部浸润,累及多个肺叶和肺段。12例患者的病灶CT征像均表现为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外周带多见,其中8例出现GGO合并片状实变;10例患者的病灶内伴有局灶性网格影;9例病灶内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未见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发病1周内,CT图像上多表现为多灶性、斑片状、外周分布为主、两肺下叶多见的GGO。疫情爆发期间,如果在CT影像上发现GGO多于实变时,应高度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检查结果对早期治疗和及时隔离至关重要。
曹琪琪秦乐周慧娟杨之涛苏文婷杨文洁程增辉陆勇严福华潘自来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性肺炎计算机断层扫描磨玻璃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