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延文
- 作品数:29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体外诱导小鼠月不胎干细胞分化为T淋巴细胞
- 2008年
- 目的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T淋巴细胞。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αl,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诱导细胞表面T淋巴细胞发育相关的表面标志CD25、CD44、CD3、CD4、CD8以及T细胞受体(TCR)αβ和TCRγδ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导3d后,出现CD44^+细胞;第6天出现CD44^+、CD44^+CD25^+和CD25^+细胞群;第15天开始表达CD3分子;1周后开始出现CD4^+CD8^+双阳性细胞。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CD3^+细胞和CD4^+CD8^+细胞的百分比不断升高。培养1个月后,出现少量的CD4^+和CD8^+的单阳性细胞。诱导细胞早期表达TCRαβ和TCRγδ。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细胞进一步成熟,诱导细胞以TCRαβ细胞为主。结论细胞网子和胸腺肽αl的共同作用可以在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具有T淋巴细胞表型的细胞,且细胞的表型变化与T细胞体内正常的胸腺发育过程中的表型变化一致。
- 彭延文徐霖张秀明李树浓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T淋巴细胞小鼠
- SIRS与MO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环氧化酶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环氧化酶(COX)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8例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提出的SIRS和MODS诊断标准患者,其中SIRS组13例,MODS组15例,另以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中COX2含量与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 AH)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PBMCs中COX2与PAF AH的mRNA表达。结果MODS组患者PBMCs中COX2含量、PAF AH活性及两者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IRS组(P均<0.05),正常对照组与SIR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3组PBMCs中COX2含量与PAF AH活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329,P<0.05)。死亡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氧合指数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血糖、血肌酐则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和P<0.01),CO2总含量(TCO2)、动脉血pH值均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均<0.01)。结论COX2与PAF AH参与了MODS的发病过程,而且可作为判断SIRS与MODS预后的参考指标;血糖、肌酐、TCO2、pH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其他参考指标。
- 唐皓熊艳李玉杰詹红彭延文荆小莉梁艳冰叶海宁马中富
- 关键词:环氧化酶-2
- 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制备优势DC2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索不同级别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对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和健康普通级C57BL/6小鼠股、胫骨骨髓细胞及脾细胞,设细胞因子诱导的实验组、低浓度GM-CSF对照组、无外源细胞因子对照组及脾细胞组。骨髓细胞采用GM-CSF,IL-4,Flt3L和SCF的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和组合体外培养诱导。脾细胞培养2d去除大部分淋巴细胞,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4色荧光标记法分析细胞表型,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同样于第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比较不同级别小鼠骨髓细胞所诱导的DC2细胞的表型和比例。结果SPF来源的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的各组第3d在CD11c+的DC细胞群中CD8α+DC2所占比例及不成熟DC2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级小鼠,显示普通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更倾向于产生成熟的DC,不易诱导产生高比例的不成熟的DC2。对两种动物脾细胞DC2的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鼠脾脏中CD8α-MHCⅡ+的成熟DC1比例为75.58%,远远超过SPF鼠的30.60%。结论小鼠的微生物级别可影响耐受性DC的诱导效果,采用SPF级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体外制备优势DC2细胞效果优于普通级鼠,原因可能与普通鼠接触微生物较多,免疫系统更易于产生免疫应答而非免疫耐受有关。
- 邓玉兰彭延文徐霖阮奕满曹开源袁广卿项鹏李树浓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
- 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从骨髓和肝脏分离纯化培养大鼠MSCs及HSCs,塑料板传代培养激活HSCs;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上接种MSCs,在6孔塑料培养板上接种HSCs,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大鼠正常肝细胞系(BRLs)及HSCs培养分别作为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与结蛋白的表达,IBAS2.5软件分析阳性染色表达量。结果:HSCs与MSCs共培养24h,HSCs表现轻度增殖抑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HSCs增殖活性受抑制更明显,在48h和72h的抑制率分别达15.7%与30.3%,与BRLs共培养体系比较有显著差异;与MSCs共培养72h,HSCs表达α-SMA量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BRLs及HSCs培养体系(50.2%vs90.2%、95.6%,P<0.01);而结蛋白表达的量在3组共培养体系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MSCs具有分泌细胞因子抑制HSCs增殖活性的潜能,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可能发挥作用。
- 赵东长陈蕊余伟华雷俊霞彭延文刘宇张秀明李树浓项鹏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肝星状细胞增殖平滑肌肌动蛋白
-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挽救性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方法22例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GVHD患者在一线和(或)二线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联合MSC治疗。22例患者在aGVHD发生后中位时间19(11~49)d接受体外扩增的第三方供者骨髓来源的MSC治疗,每次MSC1×10^6/kg、每周1次,连用4次无效者停用。在MSC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3^+CD8^+及CD4^+CD25^+调节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22例患者每例MSC中位输注2.5(1~7)次、MSC中位数为4.8(2.5~6.3)×10^612例获得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72.7%。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246.5(36~1116)d。11例存活、11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GVHD6例、感染3例、白血病复发和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各1例。MSC输注后第4周CD3^+CD4^+/CD3^+CD8^+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高(1.58±0.54对0.494-0.19,t=0.628,P:0.040),调节性T细胞(CIM^+CD25^+细胞)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606)。结论第三方骨髓来源的MSC对于二线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GVHD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有关。
- 赵珂黄芬彭延文周红升范志平张贤郭绪涛许娜孙竞项鹏刘启发
-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间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
- 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的建株(英文)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建立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方法:收集3.5d.p.c.的囊胚,培养在预先铺有小鼠成纤维细胞(MEFs)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3-4d后,挑出内细胞团(ICM),消化后重新种到新鲜的有MEFS培养液中。等到有典型的ES样集落长出,即传代以得到永久ES细胞系。通过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SSEA-1,Oct-4的表达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来鉴定ES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获得的两个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绝大多数细胞具有正常的核型(40,XY),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SSEA-1,Oct-4表达阳性,ES细胞注入SCID鼠后可获得来自3个胚层的组织。结论:建立了两株具有长期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
- 张嘉晴余伟华张秀明彭延文李伟强陈蕊余新炳李树浓项鹏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杂交ES细胞系
- 促进胚胎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
- 2003年
- 目的 :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 /祖细胞过程中 ,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含量 ,以促进其重建致死量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后免疫功能的早期重建。方法 :胚胎干细胞在含甲基纤维素的培养基中自由分化形成胚胎体 ,分化第 6d添加造血生长因子 ,同时添加胸腺肽 ,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细胞中CD3 4 + 的造血干 /祖细胞和CD+ 3 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最后将分化细胞注射入致死量照射小鼠体内 ,观察 6 0d ,以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发病率作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用PCR检测Sry反映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结果 :分化第 13d ,未加胸腺肽 ,CD+ 3 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仅 10 5 2 % ,重建造血后无GVHD发生 ;添加胸腺肽 ,CD+ 3 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达 2 2 93% ,重建造血后GVHD发病率 10 0 %。结论 :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造血干 /祖细胞过程中 ,添加胸腺肽 ,能增加CD+ 3 的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 ,体内重建造血后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 周其锋彭延文冯炼强张秀明李艳李树浓
-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细胞因子类
-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制备骨髓瘤融合瘤苗的研究
- <正>目的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表型及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利用小鼠ESC来源的DC作为载体研制抗骨髓瘤...
- 何志旭刘俊峰沈冬黄绍良项鹏彭延文
- 文献传递
- 小鼠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的体外实验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观察不成熟CD8α+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免疫抑制功能.方法 取C57BL/6(H-2b)小鼠和Balb/c(H-2d)小鼠的骨髓和脾脏,制备不成熟CD8α+DC和脾淋巴细胞,并经丝裂霉素处理.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实验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组(阳性对照组)、MLR加不同密度的同系CD8α+DC组、MLR加不同密度同种异型CD8α+DC组、MLR加不同密度CD8α+DC的培养上清组、CD8α+DC加同系T淋巴细胞组及阴性对照组.MLR组按刺激细胞/反应细胞10∶1建立.CD8α+DC按与反应细胞比例0.2∶1、0.5∶1、0.8∶1和1∶1的梯度加入MLR中分别建立同系CD8α+D组和同种异型CD8α+D组;MLR中加入不同密度(1×105/ml~5×106/ml)CD8α+DC的培养上清液建立CD8α+DC上清组;CD8α+DC与同系淋巴细胞共培养建立CD8α+DC加同系T淋巴细胞组;以反应细胞2×105/孔作为阴性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MLR加同系CD8α+DC组(1∶1)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 同系和同种异型不成熟CD8α+DC对MLR均有抑制作用(P<0.05),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随DC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当CD8α+DC/反应细胞比例大于0.2时显示抑制作用(P<0.05),比例为1时抑制作用最强.CD8α+DC体外刺激同系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弱,当DC与T淋巴细胞的比值大于2时,显示出一定的刺激作用(P<0.05),其培养上清液对MLR也有抑制作用(P<0.05),其中密度5×105/ml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作用最强.MLR加同系CD8α+DC组(1∶1)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为(451.9±12.2)pg/ml,IFN-γ的含量为(1.0±1.2)pg/ml.结论 不成熟CD8α+DC体外具有免疫抑制或诱导免疫耐受的功能,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L-10,CD8α+DC及其培养上清液均可抑制MLR.
- 纳宁徐霖曹开源彭延文陈康项鹏李树浓
- 关键词:树突细胞小鼠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 汉黄芩素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保护免疫性肝损伤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炎组、治疗组,每组6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100μL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肝炎组尾静脉注射20mg/kg ConA;治疗组先注射20 mg/kg ConA,5 min后,再尾静脉注射10μg/kg汉黄岑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记录小鼠12、24 h生存率,检测处理5 h后肝功能,以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及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结果肝炎组小鼠肝功能严重受损,肝组织坏死增多、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治疗组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治疗组小鼠12、24 h生存率均为100.0%,高于肝炎组50.0%、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49.0±72.7)和(550.0±102.0)U/L,显著低于肝炎组的(1406.0±135.6)和(1541.0±153.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外实验表明,0、30、90μmol/L汉黄岑素诱导中性粒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8.0±0.3)%、(14.2±0.6)%和(28.6±1.2)%,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也能减少中性粒细胞ERK的磷酸化及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结论汉黄岑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减轻免疫性肝损伤,提示汉黄岑素对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绮丽袁晓峰陈静柔朱殷宏彭延文
- 关键词:汉黄芩素免疫性肝损伤中性粒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