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受精
  • 5篇精子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母细胞
  • 3篇顶体
  • 3篇顶体反应
  • 3篇豚鼠精子
  • 3篇卵母细胞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电融合
  • 2篇受精过程
  • 2篇抗体
  • 2篇抗原
  • 2篇克隆
  • 2篇CA^(2+...
  • 1篇大熊猫
  • 1篇电刺激
  • 1篇信号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1篇解放军农牧大...
  • 1篇成都动物园
  • 1篇中国科学院发...

作者

  • 14篇陈大元
  • 14篇刘辉
  • 9篇段崇文
  • 8篇孙青原
  • 8篇宋祥芬
  • 4篇庄大中
  • 4篇胡国俊
  • 3篇刘灵
  • 3篇李明文
  • 3篇焦日
  • 2篇钱菊汾
  • 2篇韩之明
  • 1篇杜淼
  • 1篇邹贤刚
  • 1篇高绍荣
  • 1篇廉莉
  • 1篇费立松
  • 1篇李劲松
  • 1篇宋云芳
  • 1篇王敏康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C...
  • 3篇科学通报
  • 2篇Curren...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Develo...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6篇1996
  • 1篇199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过程中细胞核的时空变化规律被引量:1
1996年
用电镜方法研究小鼠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受精虽然已有很多报道,但大多数是有关细胞质、尤其是皮质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的。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到受精后第二次减数分裂完成,细胞核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关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本实验详细地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内细胞核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卵巢中采集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经超排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去卵丘和透明带后,用于体外受精。于体外成熟培养及受精后的不同时间,用光镜及电镜方法观察细胞核变化及极体排放。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至4小时生发泡破裂(GVBD),但有13.6%在培养8小时后仍处于GV期(图1)。电镜观察揭示,不发生GVBD的卵母细胞核的核仁由颗粒性纤维成分、空泡及纤维中心组成。有时核仁表面有空泡。只有核仁完全致密化、核仁周围有核仁相随染色质分布时,卵母细胞才获得恢复减数分裂的能力。GVBD发生时,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向核膜侧扩散迁移,核仁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核膜打折,染色质团块中央出现电子致密的芯。核仁的消失早于核膜的破裂,提示核仁成分可能参与核膜打折及破裂,体外培?
孙青原刘灵李明文段崇文刘辉陈大元
关键词: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细胞核
钙通道阻断剂对豚鼠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1997年
电压依赖性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nifedipine、diltiazem和D600等,对非同步培养系统中的获能早期豚鼠精子和同步培养系统已获能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均呈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同步培养系统未获能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在碱性条件下,K+浓度在10~60mmol/L范围内对精子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
李明文焦日胡国俊刘辉庄大中陈大元
关键词:精子钙通道阻断剂顶体反应
小鼠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单克隆抗体MSH27抗原表位的显露
1999年
MSH2 7是一株抗小鼠精子的单克隆抗体 ,此抗体及其纯化的抗原分子在体外受精实验中均可以阻止精卵膜融合 ,因而推测其抗原在精卵膜融合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里探讨了抗原分子在精子睾丸后成熟过程中MSH2 7识别表位的显露条件 .MSH2 7抗原分子在睾丸中产生 ,定位于精子顶体后区的质膜上 ;但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只在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上表露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必须完成顶体反应并穿过卵子的透明带才能接近卵子质膜并与之融合 .同时还研究了顶体反应和穿透明带作用对MSH2 7表位显露的影响 .在附睾成熟过程中 ,随着精子在附睾中的转运 ,它们发生顶体反应的能力不断增加 ;精子抗原表位的显露呈现顶体反应依赖性 ,且两者呈现线性回归关系 .钙离子载体A2 3 187诱发顶体反应后 ,MSH2 7染色阳性的精子远远少于顶体反应的精子 ;但穿过透明带后绝大多数精子 ( 98% )呈现MSH2 7染色阳性 .总之 ,在睾丸后成熟 (附睾成熟、获能、顶体反应 )和精子穿透明带的过程中 ,对整个精子群体来讲 ,单抗MSH2 7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的显露和精子最终获得穿入卵子质膜的能力是同步发生的 .
庄大中韩之明宋祥芬齐跃敏段崇文刘辉陈大元
关键词:精子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
小鼠和豚鼠精子在附睾成熟过程中Ca^(2+)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
1996年
小鼠附睾头精子,其头部Ca^(2+)在顶体前区顶体外膜内侧结合最多,Ca^(2+)沉淀反应颗粒于该处呈连续层状。附睾头豚鼠精子其头部结合Ca^(2+)含量很少,且主要结合于顶体前区腹面顶体外膜内侧。小鼠附睾体和附睾尾精子Ca^(2+)的分布特征基本上和附睾头精子相同。但豚鼠附睾尾精子顶体外膜内侧无Ca^(2+)结合。和附睾头、附睾尾的附睾液相比,附睾体附睾液基质内具有大量Ca^(2+)存在。附睾体柱状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切面上也具有Ca^(2+)沉淀反应颗粒,微绒毛可能与附睾液Ca^(2+)含量的调节有关。精子尾部Ca^(2+)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在质膜内、外两侧和线粒体外膜外侧也结合有少量的Ca^(2+)。和小鼠精子相比,豚鼠精子尾部线粒体内具有大量的Ca^(2+)。
李明文孙青原刘辉段崇文胡国俊陈大元
关键词:小鼠精子附睾钙离子
豚鼠精子信号通路的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钙调素(CaM)拮抗剂三氟拉嗪(TFP)在10~1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对豚鼠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依赖于外源Ca^(2+)的存在.Forskolin,dbcAMP和咖啡因对非同步培养系统获能早期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同步培养系统获能早期精子的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若在同步培养系统获能培养较长时间(15h)使精子获能,则这3种药物对顶体反应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依赖外源Ca^(2+)的存在.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PMA和PDB对获能前期豚鼠精子的顶体反应无显著影响,但对获能精子的顶体反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也不依赖于外源Ca^(2+)的存在.相反,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顶体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李明文焦日孙青原胡国俊段崇文刘辉宋祥芬陈大元
关键词:精子顶体反应信号通路
全文增补中
电刺激诱导兔卵孤雌活化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了给兔核移植研究提供最佳的兔卵电激活条件,研究了影响电刺激诱导兔卵孤雌活化的3个因素:细胞松弛素(CB)对卵的预处理,电极距离及脉冲强度。结果表明,兔卵经CB(7.5mg/L)预处理1h后,激活率(79.4%)显著高于对照组(48.1%,P<0.05);在距离为0.50mm的两电极间进行脉冲刺激,对兔卵的激活率(79.4%)显著高于电极距离为0.25mm(63.1%,P<0.05)及1.00mm组(35.0%,P<0.05);另外,与1.8、2.4、3.6kV/cm(50μs)的脉冲强度相比,用3.0kV/cm、50μs的脉冲刺激后,可获得相对高的卵激活率(90.9%)和发育率(47.5%)。
李劲松刘辉王敏康廉莉李厚达陈大元
关键词:孤雌活化电刺激核移植
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带下受精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众所周知,只有精子才能主动穿透卵子,使卵子受精,而变态前的睾丸生精细胞不能主动地使卵子受精。显微受精技术的发展使得变态前的睾丸生精细胞参与受精成为可能。1993年,Ogura首次将仓鼠球形精子细胞核注入成熟卵母细胞中,发现精核可以发育形成具有DNA合成活性的雄原核,并最终能与卵母细胞雌原核接合。
刘灵钱菊汾孙青原段崇文刘辉宋祥芬陈大元
关键词:电融合受精减数分裂
微丝在卵子极性产生、分裂沟形成和极体排放中的作用被引量:8
1994年
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在1μg/ml细胞松弛素B(CB)中培养,部分微丝解聚,卵母细胞不 能产生极性而在细胞中部形成分裂沟(假分裂);极泡期印在1μg/ml CB中,分裂沟继续收缩,排放第 一极体。假分裂的分裂沟和极泡期的极区分裂沟形成均与分裂器中体位置相关。部分微丝解聚并不影响 假分裂和第一极体排放;全部微丝解聚(10μg/ml CB)将中断假分裂和胞质分裂,分裂沟消失,卵恢 复球形。由此可见,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极性的产生及分裂沟的形成都依赖于微丝的聚合。胞质分裂和 第一极体排放同样需一定量的微丝存在。
刘辉陈大元
关键词:微丝极体卵母细胞
带下(卵周隙)受精精卵识别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若干年来,世界范围内推行的3种显微注射的体外受精技术,称之为:(1)透明带开孔技术(Partial zona dissetion,PZD),(2)卵透明带下注射技术(Subzonal insemination,SUZI),(3)卵质内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使用这3种技术的共同目的,旨在弥补试管婴儿常规体外受精方法失败的人或体外受精成功率低的人,而采用的显微操作技术,在国际临床应用上已见成效,目前SUZI和ICSI的成功率比PZD为高。至于机理研究,目前大多数侧重在生理效果的分析和成功率上,或者对精子顶体反应的重要性的探讨,但对其精卵识别机制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试图采用SUZI揭示精卵在透明带下(卵周隙中)的相互关系。
陈大元宋祥芬孙青原段崇文庄大中刘辉杜淼邹贤刚
关键词:体外受精受精显微注射
抗精子单克隆抗体6B10的免疫定位及其相应抗原分析
1998年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小鼠抗精子单克隆抗体 6B1 0 ,为IgG型免疫球蛋白 .通过 (NH4) 2 SO4盐析并结合蛋白A SepharoseCL 4B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6B1 0 ,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抗体纯度 .采用金霉素荧光染色法 (CTC)检测精子顶体反应 ,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可以显著地抑制孕酮诱导的精子顶体反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的相应抗原定位于精子顶体质膜上 .用 1 %TritonX 1 0 0抽提精子全蛋白 ,采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免疫印迹实验 (Westernblot)发现单克隆抗体 6B1 0所识别的抗原为 5 0ku的蛋白 ,此蛋白为精子顶体反应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之一 。
高绍荣胡国俊段崇文刘辉韩之明宋祥芬陈大元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原顶体反应免疫定位受精精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