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祥
- 作品数:22 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最近30年河龙区间降雨侵蚀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为准确定量评估代表降雨引起土壤侵蚀潜在能力的指标——降雨侵蚀力,收集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各县共96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的日降雨资料,基于半月降雨侵蚀力模型对区间半月、月、季节、年尺度上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7月下半月、8月和夏季的降雨侵蚀力分别在相应的时间尺度上最大,年均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从西北到东南呈增加趋势;2)河龙区间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减少的面积占区间总面积的68.45%,7月上半月降雨侵蚀力的减少对区间年降雨侵蚀力的减少贡献最大;3)年降雨侵蚀力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河龙区间西北部和东南部,7月上半月降雨侵蚀力呈增加趋势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12%。
- 刘建祥李智广张晓萍李锐许晓鸿周鸿文
-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河龙区间
- 东北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20
- 2015年
- 东北漫川漫岗区位于黑土区核心位置,侵蚀沟发育严重。利用3S获取侵蚀沟数量、长度等数据,计算降雨侵蚀力、坡度、坡长,分析侵蚀沟发育特征及三因素对侵蚀沟发育影响。结果表明:东北漫川漫岗区75.11%的发展沟处于发育初、中期,潜在发育危险性较大,沟蚀剧烈程度地域性差异显著,研究区南、北部沟壑密度分别为0.3,0.06km/km2;地形、冻融历时、温差等差异造成降雨侵蚀力对北部侵蚀沟发育影响显著,南部相对较弱;研究区坡度与坡长呈正相关关系,北部坡缓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增加关系,南部坡陡造成坡度与沟壑密度呈线性减小关系,北部、南部地形因子与沟壑密度分别呈线性增加、减小关系,随着坡长的增加,沟壑密度先增加后减小,临界坡长为900m。
- 顾广贺王岩松钟云飞刘建祥范昊明刘立权
- 关键词:影响因素发育特征
- 垄沟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层土壤结构性及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垄沟秸秆覆盖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耕作措施之一,具有显著的蓄水拦沙作用。在垄沟秸秆覆盖轮耕还田后,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粒径集中于1~7 mm组分内;同时,土壤容重有效降低,自然含水量平均提高了21%,相对含水量显著提高,田间持水量与全蓄水量均有所增加。表明土壤的保水能力显著提升,可快速吸纳降水,从而减小地表径流量,提高土壤的抗水蚀能力。
- 王识然张琪王宇王岩松钟云飞刘建祥
- 关键词:秸秆覆盖还田团聚体含水量
- 基于遥感的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信息提取—以梨树县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近年来水土流失的问题也逐步的被人所关注。国内外有关专家从各个层面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规律和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遥感数据与GIS分析技术逐渐成为研究水土流失的有效的数据来源与方法。本文采用定量遥感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梨树县为例,利用六因子模型计算土壤侵蚀强度,利用NDVI结合二分模型计算植被盖度,并根据水利部水力侵蚀分类标准,对土壤侵蚀强度和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研究了2016年梨树县的水土流失强度分布情况,以及植被盖度和水土流失分布的关系。
- 张晓萌刘建祥温馨刘志明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GIS
- 基于RUSLE模型的黑龙江省克东县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RUSLE模型和遥感、GIS技术,对黑龙江省克东县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评价。采用8 m分辨率的高分一号和5.8 m分辨率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反演,得到克东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最适合该区域的RUSLE模型因子,得到克东县的侵蚀状况。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进行分级统计,各地类均以微度侵蚀为主;对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三种侵蚀较强的地类进行分析,较强烈侵蚀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旱地,并且处于有林地中间或草地中间。
- 康松鹤刘建祥刘志明王平康晓博
- 关键词:RUSLE模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黄土高塬沟壑区长武县粮食潜力及安全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鉴于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林果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粮食-人口-资源矛盾问题,收集农业气象、耕地等数据,基于GIS技术,采用机制法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后的1993年和2009年黄土高塬沟壑区长武县粮食潜力和安全问题,明确了气候要素限制下长武县各层次粮食生产潜力及开发程度。长武县1993年到2009年可实现粮食潜力总量下降了7.8%,而实际粮食生产总量增产了4.0%,潜力实现率由61.58%增至68.59%。17a间,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了27.8%,单产平均提高44.1%,而人口增长了12.5%,人均播种面积下降了35.9%,人均粮食产量由320.1kg减少至296.0kg,下降了7.5%。温度和土地有效系数的提高是促进可实现粮食潜力增加的主要因素,耕地减少是限制粮食增幅的直接原因,单产提高是促进增产的主要因素。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是该区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粮食单产的提高是维持该区粮食安全稳定的保障。针对该区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提出必须以全面提高粮食单产为目标,科学增加辅助能量投入,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广耕地保育技术和持续高效现代农业。
- 张建军张晓萍郝明德雷泳南刘建祥刘二佳孙艳萍
-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工程粮食生产潜力黄土高塬沟壑区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被引量:16
- 2013年
- 以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1982—2006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时段(1982—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运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分析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时段间先增加后减少;从植被空间分布来看,中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低植被覆盖和中植被覆盖类型,高植被覆盖度类型所占比例最小。总体来说,从时段1(1982—1989年)到时段3(2000—2006年)研究区植被是良性发展的,虽然局部环境有一定恶化,但整体环境仍呈改善趋势。分析发现,低覆盖度植被类型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中高覆盖度类型和高覆盖度类型重心向东移动,反映了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宁夏、甘肃中部受降雨减少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近25 a植被受到了一定破坏,而中东部吴旗、志丹、安塞、延安等地及毛乌素沙地东胜附近近年来进行的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 孙艳萍张晓萍刘建祥徐金鹏陈文凯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水蚀风蚀交错带黄土高原
- 我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普查方法与成果被引量:23
- 2013年
-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对该区侵蚀沟道开展的首次全面调查。本文全面介绍了本次普查的对象、范围、内容、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和成果,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侵蚀沟道调查方法、分级分类标准以及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治理意义重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普查以2.5 m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线划图为主要信息源,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辨识50 km2小流域内长度在100 m和5 000 m之间的侵蚀沟道,提取沟道面积、长度、纵比和起讫经纬度等指标。在沟道提取、数据填报和成果审核汇总等阶段,县级、省级和流域等各级普查机构通过野外核查、室内检查和数据比对等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侵蚀沟道的遥感解译与识别、沟道勾绘精度、图形数据接边进行审核,保证普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经调查东北黑土区共有侵蚀沟道29万5 663条。
- 李智广王岩松刘宪春刘建祥
-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 基于遥感和GIS的侵蚀沟分类被引量:3
- 2016年
- 文中通过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了流域侵蚀沟信息,结合流域侵蚀沟实际特点完成了侵蚀沟分类指标的筛选,在ARCGIS平台下完成了流域侵蚀沟的快速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侵蚀沟的特征及防治要求进行了分析。
- 王兆铭刘建祥高燕陈培
- 关键词:遥感
-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方案被引量:33
- 2010年
-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等3种对象。水土流失普查,采取宏观遥感调查与地面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侵蚀沟道普查,利用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得到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利用各种基础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类型和数量。
- 李智广刘宪春刘建祥高云飞
- 关键词: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