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旭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芽胞
  • 3篇芽胞杆菌
  • 3篇苏云金芽胞杆...
  • 3篇菌株
  • 3篇发酵培养
  • 3篇发酵培养基
  • 3篇BT20
  • 2篇氮源
  • 2篇碳氮源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因子
  • 1篇蛋白
  • 1篇豆蚜
  • 1篇毒素
  • 1篇毒素检测
  • 1篇疫病菌
  • 1篇蝇蛆
  • 1篇玉米赤霉烯酮
  • 1篇热激

机构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黑龙江农业职...

作者

  • 6篇韩晓旭
  • 4篇赵奎军
  • 4篇韩岚岚
  • 3篇邢亚楠
  • 2篇于洪春
  • 2篇周长梅
  • 2篇张铉哲
  • 1篇曲忠诚
  • 1篇李璐
  • 1篇董天宇
  • 1篇张红玉
  • 1篇李冉
  • 1篇孙文鹏
  • 1篇吕洋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
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它涉及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针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培养的培养基成本高,不适于产业化大规模生产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苏云金芽胞杆菌...
赵奎军韩岚岚邢亚楠于洪春周长梅朱明贺韩晓旭
文献传递
东北地区水稻、小麦和玉米镰孢菌鉴定与ZEN毒素检测被引量:5
2018年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13个市县,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共分离到214株镰孢菌株,其中分离频率最高的是禾谷镰孢菌(58.1%)。镰孢菌株产生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较强生物毒性,对人畜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因此检测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是十分必要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抗-ZEN单克隆抗体与ZEN、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结合率分别为100%、188.7%、43.9%和25.6%,而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则均小于1.0%,由此证明试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以该单抗为依据建立的ELISA检测法,检测限为0.4 ng/m L,检测区间为0.4~25.00 ng/m L,曲线回归方程y=-0.7673x+3.1318,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回收率在79%~112%之间。用ELISA产毒能范围在0.27~1.61μg/L,其中有6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具有产毒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张铉哲韩晓旭郭衍锦李璐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ELISA
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2014年
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20菌株为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菌株,其对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强杀虫活性,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文章进行优化Bt20菌株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材料研究,试验以Bt20菌株发酵液吸光度值及对2龄小菜蛾的毒力效果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Bt20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优化,筛选得到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蝇蛆、酵母粉、鱼粉、大豆粉;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优化后的碳、氮源进行正交试验,明确Bt20菌株最佳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蝇蛆3.0%、大豆粉3.0%、酵母粉2.0%;最佳发酵培养基下,Bt20发酵液吸光度值为1.4733,发酵液处理2龄小菜蛾,3 d后校正死亡率为98.31%,显著优于鱼粉发酵液的吸光度值1.0683及校正死亡率88.14%,提高发酵产物产量和毒力,降低生产成本,可为Bt20商品化及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赵奎军邢亚楠韩岚岚孙文鹏张红玉李冉韩晓旭
关键词:发酵条件优化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和multi-locus基因型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2015~2017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和齐齐哈尔市各马铃薯主产区共采集分离了12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测定交配型、mtDNA单倍型、SSR基因型并进行multi-locus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126株菌株中发现了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8.1%、6.3%和5.6%。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Ⅰa和Ⅱa两种mt DNA单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7.5%和82.5%。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7种SSR基因型,分别为F-01、F-02、F-03、F-05、F-06、D-03和G-02,其中F-01基因型(77.8%)为优势基因型。根据马铃薯晚疫病菌的mt 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共划分了9种multi-locus基因型,其中multi-locus基因型A(65.1%)是黑龙江省发现的优势基因型。2015~2017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逐年复杂,绥化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最为复杂。
张铉哲韩晓旭郭衍锦李璐李媛媛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
热应激和吡虫啉对大豆蚜hsp70和hsc70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昆虫在高温或农药的胁迫下,通过高效表达热休克蛋白(HSP)等建立应激自我保护机制。本研究为从转录组水平上认识大豆蚜Aphis glycines在热应激和吡虫啉胁迫下hsp70和hsc70 mRNA表达分子机制,进而寻找自我保护应激反应中的薄弱环节,为大豆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同源克隆、RAC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研究不同热激时间和热激后不同恢复时间及不同吡虫啉浓度对大豆蚜4龄若虫hsp70和hsc70的表达影响。【结果】37℃热激后,大豆蚜4龄若虫中hsp70表达量先上调,1 h时升至对照组的10.36倍(P<0.05),然后逐渐下降。同样热激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对大豆蚜若蚜中hsp70的表达具有显著影响。热激处理后,大豆蚜若蚜中hsp70立即大量表达,表达量为对照组的8.78倍(P<0.05),随后表达量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而hsc70的表达量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大豆蚜若蚜受吡虫啉的胁迫时,其hsp70和hsc70的表达量受吡虫啉的浓度及胁迫的时间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具有明显的短期效应。【结论】吡虫啉诱导大豆蚜hsp70和hsc70表达量的上调;而热胁迫对hsp70和hsc70 mRNA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高温可以诱导hsp70的表达,但对hsc70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韩岚岚朱明贺董天宇赵奎军曲忠诚吕洋韩晓旭
关键词:大豆蚜热休克蛋白吡虫啉热激MRNA表达
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
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它涉及一种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针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t20菌株培养的培养基成本高,不适于产业化大规模生产推广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苏云金芽胞杆菌...
赵奎军韩岚岚邢亚楠于洪春周长梅朱明贺韩晓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