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定位诊断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价值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定位诊断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病灶内有无气体、溃疡、钙化及坏死,邻近胃肠道黏膜有无破坏,以及病变与胃肠道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关系,并与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生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对比。结果 13例EGIST患者中,发现气体及肠道黏膜破坏各1例,10例病变主体层面上肿瘤与胃肠壁之间显示胃肠壁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病变边缘未见拉直的血管弓属支血管。23例外生性GIST患者中,发现气体、溃疡和胃肠道黏膜破坏分别为10例、12例和20例,17例病变边缘有拉直的血管弓属支血管,血管弓被推离胃肠壁,病变与胃肠壁之间无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显示(P<0.05)。结论根据肿瘤内有无气体、溃疡,胃肠道黏膜有无破坏及肿瘤与胃肠道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关系,CT可对EGIST做出定位诊断。
- 罗小华宋彬董鹏庄雄杰吴秀蓉
- 关键词:胃肠道外间质瘤
-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征象——附4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 收集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 2例为化脓性阑尾炎 ,2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 ,其中 1例合并腹腔多发脓肿。CT显示以下征象 :①阑尾肿胀 ,管壁增厚 ;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 ;③阑尾系膜肿胀 ,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 ;④阑尾穿孔 ,周围形成脓肿 ;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 ,末端呈尖角样改变 ;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 ,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 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 。
- 董鹏宋彬卢春燕罗小华
-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T征象并发症
- 异位胰腺的影像学特征及误漏诊原因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总结异位胰腺(EP)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误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异位胰腺和4例术前误诊为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误漏诊原因。结果 5例异位胰腺病灶均单发,界清,其中胃体2例,十二指肠降段1例,空肠1例和Meckel′s憩室1例。病灶长径/短径平均为(1.64±0.22)。4例密度均匀,腔内或跨壁生长,CT和磁共振成像各序列与原位胰腺同等密度/信号,同步强化。1例胃体病灶中央可见囊变区。Meckel′s憩室内异位胰腺呈软组织密度小结节。4例术前误诊为异位胰腺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平滑肌瘤2例,胃神经鞘瘤1例,胃间质瘤1例。结论 异位胰腺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典型者影像学具特异性表现,不典型者容易误漏诊,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罗小华汪文涛李欣欣吕新胜
- 关键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误诊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CT表现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慢乙肝 )的异常CT征象。方法 收集慢乙肝患者 12 0例 ,均经标准化的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 ,观察肝脏、胆囊、脾脏、淋巴结及胸、腹腔改变。结果 慢乙肝的异常CT表现包括 :①肝脏质地不均、密度降低 ;②肝脏外形、轮廓不光滑 ;③肝内血管周围“晕环征” ;④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窝水肿 ;⑤脾脏增大 ;⑥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多 ;⑦腹腔积液 ;⑧侧支循环建立等肝硬变表现 ;⑨继发胸部改变 (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结论 慢乙肝可出现一些涉及肝、胆囊、淋巴结。
- 罗小华宋彬陈卫霞徐隽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CT表现淋巴结肿大
- 慢性乙型肝炎CT表现与病情程度的关系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CT征象与肝炎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评价CT检查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慢乙肝120例,其中慢乙肝轻度34例,中度22例,重度26例,重型肝炎38例。全部病例均经标准化的螺旋C T增强双期扫描,观察肝脏、胆囊、脾脏、淋巴结、胸腹腔改变。将慢乙肝CT征象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作相关分析。 结果 不同分度慢乙肝CT表现之间有一定差异。随着肝炎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逐渐升高,肝脏内血管周围"晕环征"、胆囊窝水肿、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多、腹腔积液和继发胸部改变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两者存在相关性。 结论 肝脏内血管周围"晕环征"、胆道改变、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和继发胸部改变等C 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乙肝的严重程度。螺旋CT检查对于评价慢乙肝严重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罗小华宋彬陈卫霞
- 关键词:慢乙肝CT征象慢性乙型肝炎CT表现肝脏
-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因SLE病人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检查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 ,其中增强CT扫描 16例 ,CT平扫 7例。着重观察肠道、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的异常CT表现牲 ,同时也记录其它腹部异常征象 ,如浆膜腔积液、实质性脏器异常、淋巴结肿大等。结果 :肠壁肿胀、增厚 19例 (19/2 3,82 6 % ) ,肠壁“靶征” 12例 (12 /16 ,75 % ) ,肠管扩张 16例 (16 /2 3,6 9 6 % )。肠系膜肿胀和脂肪密度增高 2 1例 (2 1/2 3,91 3% ) ,肠系膜血管充血、增粗 18例(18/2 3,78 3% ) ,肠系膜血管“梳状”排列 4例 (4/16 ,2 5 % )。其它CT异常征象包括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异常、腹膜后淋巴结肿等。结论 :缺血性肠病是SLE病人出现急性腹痛最主要的病理改变 ,其肠壁、肠系膜和肠系膜血管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异常CT表现。
- 徐隽宋彬罗小华陈卫霞刘再毅张瑾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缺血性肠病螺旋CT
- 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影像学诊断被引量:7
- 2003年
- 胆管细胞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部位分为周围型和肝门型两类。本文综述了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表现、病因、病理学改变以及与之相关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
- 罗小华宋彬徐隽李永忠吴苾
- 关键词: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影像学诊断病因病理学
-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与乳腺癌分子亚型间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与乳腺癌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MRI进行定量参数K^(trans)、K_(ep)和Ve水平测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完成ER、PR、HER-2水平检测。结果 68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23例、Luminal B型20例、HER-2+型12例和TNBC型13例。Luminal A型K_(ep)水平,高于Luminal B型、HER-2+型及TNBC型(P<0.05);Luminal B型K_(ep)水平,高于HER-2+型及TNBC型(P<0.05);ER阳性Kep,低于阴性(P<0.05);PR阳性K^(trans)、K_(ep),低于阴性(P<0.05)。结论利用动态增强MRI能准确的鉴别乳腺癌不同分型,不同分型下乳腺癌中ER、PR表达水平不同。
- 饶明月罗小华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亚型
- 对比进展期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AGC)与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有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61例AGC和17例PGL患者的中上腹CT表现,对比分析转移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结果 AGC中上腹淋巴结转移以肝胃韧带(44/61,72.13%)、贲门周围(28/61,45.90%)、腹腔干周围(27/61,44.26%)、胃结肠韧带(18/61,29.51%)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18/61,29.51%)发生率较高,PGL则以肝胃韧带(15/17,88.24%)、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胰头周围(9/17,52.94%)、胃结肠韧带(8/17,47.06%)、腹腔干周围(8/17,47.06%)和腹主动脉周围下部(8/17,47.06%)发生率较高;PGL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χ2=4.606,P=0.032),转移淋巴结最大短轴径(MSAD)≥2.5cm的比例高于AGC,强化较均匀,坏死少见(P均<0.001)。结论与AGC相比,PGL更易引起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肿大,MSAD≥2.5cm的淋巴结比例较高,强化较均匀而坏死较少。
- 罗小华宋彬庄雄杰吴秀蓉
- 关键词:淋巴瘤淋巴结
- 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SLE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征象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收集 2 3例确诊为SLE、并因急性腹痛而行腹部螺旋CT扫描的病人资料 ,其中 16例为增强扫描。阅片时着重观察肠道和肠系膜 (血管 )的异常CT表现。结果 肠壁肿胀、增厚 19例 (19/2 3 ) ;12例出现肠壁“靶征”样强化 (12 /16) ;肠管扩张 16例 (16/2 3 ) ;肠系膜肿胀和脂肪密度增高 2 1例 (2 1/2 3 ) ,肠系膜血管充血、增粗 18例 (18/2 3 ) ,4例肠系膜血管呈“梳状”排列 (4 /16)。其他CT征象包括腹水、胸水、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肾脏异常、腹膜后淋巴结肿等。结论 肠壁和肠系膜 (血管 )的异常改变是SLE缺血性肠病最重要的CT征象。
- 宋彬徐隽罗小华吴苾程燕张瑾
- 关键词:红斑狼疮缺血性肠病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