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曦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耳
  • 4篇细胞
  • 3篇中耳炎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术后听力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化脓性
  • 3篇慢性化脓性中...
  • 3篇化脓性中耳炎
  • 3篇耳炎
  • 3篇B7-H1
  • 3篇初次手术
  • 2篇凋亡
  • 2篇修复手术
  • 2篇听力
  • 2篇疗效
  • 2篇慢病毒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机构

  • 10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54...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解放军15医...

作者

  • 10篇王曦
  • 4篇杨安钢
  • 4篇皇甫罗锴
  • 4篇邱建华
  • 3篇史圣甲
  • 3篇陈阳
  • 3篇席文锦
  • 2篇韩宇
  • 2篇张剑宁
  • 2篇郭张燕
  • 2篇张昌明
  • 2篇温伟红
  • 2篇赵昱
  • 2篇卢连军
  • 2篇杨帆
  • 2篇陈晓栋
  • 2篇岳波
  • 1篇韩闯举
  • 1篇陈晓燕
  • 1篇方丹东

传媒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第六届中国西...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修复手术和初次手术的术后听力疗效配对比较
目的:比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修复手术和初次手术的术后疗效,分析二次鼓室成形术提高听力的可能.方法:回顾2006~2011年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我院由通讯作者完成的二次鼓室成形修复手术(非分期手术)且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患...
王曦韩闯举韩宇张昌明陈阳卢连军邱建华乔莉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大鼠耳蜗凋亡诱导因子表达及阿司匹林的拮抗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大鼠耳蜗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表达及阿司匹林的拮抗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庆大霉素(GM)组(ASA+GM组)和庆大霉素组(GM组),每组各10只动物,GM组腹腔注射GM 120mg·kg-1·d-1,连续21天,ASA+GM组先给予ASA 100mg·kg-1·d-1灌胃,1小时后皮下注射等剂量GM,连续21天;两组动物分别于用药前、用药第7、14、21d行ABR检测,并于用药21d后进行耳蜗毛细胞计数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耳蜗AIF表达。结果用药第7、14、21dASA+GM组ABR反应阈均低于GM组(P<0.05);用药21d时ASA+GM组耳蜗毛细胞缺失率为7.20%,明显低于GM组(21.51%)(P<0.05),且在两组耳蜗毛细胞亡处均见AIF高表达。结论阿司匹林能拮抗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庆大霉素损伤耳蜗外毛细胞时AIF参与了细胞的凋亡。
陈晓栋王烨丁忠家杨佳蕾王曦赵昱岳波陈福权邱建华
关键词:阿司匹林庆大霉素毛细胞凋亡凋亡诱导因子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B7-H1分子在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变化
2012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高峰期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的表达变化,探讨B7-H1在EAE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以MOG35-55诱导雌性C58BL/6小鼠制备EAE动物模型,并对其行为学变化进行记录与评分。分别于发病前和发病高峰期处死小鼠,分离脾脏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发病前相比,EAE发病高峰期脾脏分离的淋巴细胞中B7-H1阳性细胞率由(35.1±2.46)%下降至(18.9±2.06)%(P<0.01),其中CD4+T细胞中B7-H1阳性细胞由发病前的(6.4±1.25)%下降至发病后的(2.3±1.04)%(P<0.05)。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淋巴细胞中有8.7%为B7-H1阳性细胞。结论:在EAE发病过程中,B7-H1分子在外周淋巴细胞的阳性细胞数下降,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淋巴细胞中有一定比例的B7-H1阳性细胞,提示B7-H1可能在EAE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史圣甲席文锦王丽娟郭张燕王曦皇甫罗凯王国栋杨安钢温伟红
关键词:B7-H1EAECD4+T细胞
针对B7-H1的siRNA对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利用针对B7-H1的siRNA在脑胶质瘤U87细胞中下调B7-H1的表达,研究B7-H1的表达下调对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人B7-H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B7-H1的siRNA,于转染前一天将U87细胞接种于10 cm细胞培养皿中,以转染时细胞融合度为50%-80%为宜,分别用250μl OPTI-MEM稀释15μl siRNA与15μl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将两者混匀室温静置20 min后,滴入细胞培养皿中。转染60或72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7-H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并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表达下调后,U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改变。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两对针对B7-H1的siRNA均可有效下调U87细胞中B7-H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7-H1阳性表达率由53.2%分别下调至26.7%和20.6%;MTT结果显示B7-H1表达下调后U87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培养第5天吸光度值由0.58±0.02分别下降至0.451±0.02及0.342±0.01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B7-H1表达下调后U87细胞凋亡明显,早期凋亡率由0.1%分别增加至12.8%及13.2%。结论:B7-H1的表达下调可有效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提示B7-H1可能作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王曦皇甫罗锴杨帆史圣甲郭张燕杨安钢温伟红张剑宁
关键词:B7-H1RNAIU87细胞脑胶质瘤
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的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挑取表达蛋白较高的克隆菌,划线接种传代50次;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蛋白诱导表达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23sFv-Fdt-tBid免疫促凋亡蛋白表达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pET-22b-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良好,可以稳定表达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结论成功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表达该免疫促凋亡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席文锦彭红艳白文栋郑国旭史圣甲皇甫罗锴王曦贾林涛张英起杨安钢
关键词:原核表达
含B7-H1 shRNA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的制备及其抑制效果鉴定
2013年
目的设计针对B7-H1的sh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病毒颗粒后检测其对U251细胞中B7-H1基因的沉默效果。方法设计3对针对B7-H1 mRNA的shRNA,化学合成正义链和反义链,退火后与酶切后的pLKO.1载体进行连接。测序正确后包装成病毒并感染U251细胞,分别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效果。结果 q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证实设计的3条RNA干扰序列中有2条可有效沉默U251细胞中B7-H1的表达。结论所制备的针对B7-H1的shR-NA慢病毒能特异性沉默B7-H1。
皇甫罗锴王曦郭张燕席文锦史圣甲杨帆陈晓燕杨安钢张剑宁温伟红
关键词:B7-H1SHRNA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二次手术和初次手术的术后听力疗效配对比较
王曦韩宇张昌明陈阳卢连军邱建华乔莉
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听力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5耳)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1耳)患者随访术后听力情况。结果21例(21耳)术后随访纯音测听3个月~5年,12例平均骨导阈值(0.5、1、2,N4kHz)与术前差别小于5dBHL,较术前听力提高者3例,较术前下降者5例,1例于术后3个月成功植入人工耳蜗。21例患者中11例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其手术前后骨气导各频率间(0.5、1、2、4~118kHz)听力阈值未见明显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中耳胆脂瘤并发迷路瘘管的术后骨导听力阈值无明显变化,有条件者仍可行鼓室成形术保存听力。
岳波王曦陈晓栋石公羽梁昆赵昱陈阳邱建华
关键词:听力迷路瘘管鼓室成形术中耳胆脂瘤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二次手术和初次手术的听力疗效配对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包括胆脂瘤型和非胆脂瘤型)的二次手术和初次手术的听力变化,分析二次鼓室成形术提高听力的可能。方法回顾2006~2011年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我院由通讯作者完成的二次鼓室成形修复手术(非分期手术)且有完整听力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6例,选择作者同期完成的初次手术患者按照相似病史和年龄、相同性别和术式(单纯鼓室成形术或鼓室成形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16例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用术后平均气骨导差ABG≤20 dB和手术前后气导差值ACG≥10 dB为标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听力变化和听力提高成功率,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和面瘫情况。结果 7对病例行单纯鼓室成形术,9对病例行鼓室成形并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二次手术组术后平均ABG≤20 dB比例为43.8%,初次手术组比例为68.8%,卡方检验P=0.289,无统计学差异。二次手术组手术前后ACG≥10 dB比例为62.5%,初次手术组比例为50%,卡方检验P=0.754,无统计学差异。二次手术组中术后ABG≤20 dB且ACG≥10 dB比例为31.3%,初次手术组比例为43.8%,卡方检验P=0.687,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面瘫和感染记录。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复发或听力差可行二次鼓室成形术,二次手术的听力提高比例虽比初次手术低,但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中耳炎二次手术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也可以积极争取保存或提高听力。
王曦韩宇张昌明高伟陈阳卢连军邱建华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修复手术听力保存
hsa-miR-128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含hsa-miR-128-1和hsa-miR-128-2前体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人胶质瘤U87细胞株。研究hsa-miR-128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扩增hsa-miR-128前体片段,克隆入Pentr3c载体,利用LR clonaseⅡ酶将目的片段转接于Plenti6.3质粒,包装病毒,以改构的Plenti6.3-mCherry载体包装的病毒为对照,感染人胶质瘤U87细胞,通过Blasticidin筛选出能够稳定表达抗生素抗性的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mCherry的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iR-128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ti6.3-miR-128-1和Plenti6.3-miR-128-2,经Blasticidin筛选细胞株、mCherry荧光表达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成功包装出慢病毒。病毒滴度测定在1.1×107-8.3×107TU/mL之间,细胞周期和MTT结果提示miR-128-1和miR-128-2高表达的U87细胞株均表现增殖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分别含有两种hsa-miR-128前体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hsa-miR-128的U87细胞株。miR-128-1和miR-128-2均抑制胶质瘤U87细胞增殖。
方丹东李俊堂杨韬张雷鸣皇甫罗锴王曦张剑宁杨安钢
关键词:U87细胞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