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柳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女性
  • 4篇达洛
  • 3篇达洛维夫人
  • 2篇迪金森
  • 2篇女性反抗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体学
  • 2篇文体学分析
  • 2篇男权
  • 2篇男权压迫
  • 2篇反抗
  • 2篇风雨
  • 2篇父权
  • 2篇父权制
  • 2篇父权制社会
  • 2篇拜伦
  • 2篇暴风雨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对外汉语
  • 1篇兄妹

机构

  • 13篇徐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剑桥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杨柳
  • 2篇吴格非
  • 1篇杨彬

传媒

  • 2篇语言教育
  • 1篇英语知识
  • 1篇作家
  • 1篇太原教育学院...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沧州师范学院...
  • 1篇成都教育学院...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下...
  • 1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妙龄少女,莫误青春
2002年
Gather ye Rose-buds while ye may, Old Time is still a flying:And this sam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To-morrow will be dying.
Robert Herrick杨柳
关键词:DYING音美意美FLOWERFLYING
中国传统哲学视角观照下的《达洛卫夫人》
2012年
发表于1925年的《达洛卫夫人》,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成因及其严重的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借助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克拉丽莎.达洛卫和史密斯.赛普蒂莫斯提出了一整套以自然、人、社会作为和谐的整体性存在为核心的济世方案。本文将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观照解读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试图建立的整体性价值观与西方对立性分离型价值观的区别及其对战后人们信仰重建和价值恢复的重要作用。
杨柳
关键词:《达洛卫夫人》中国传统哲学
从《达洛维夫人》看伍尔芙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被引量:1
2008年
弗吉尼亚.伍尔芙通过《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对世界大战的成因和后果进行了透视和批判,并借助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克拉丽沙.达洛维和史密斯.赛普蒂默斯提出了与西方哲学传统截然不同的济世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理想。文章对小说中伍尔芙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描述加以梳理和分析,展示伍尔芙对西方父权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及对于和平、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杨柳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世界大战理想社会
近十年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9年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留学生声调习得研究的文章做了回顾,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并归纳了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方法、习得声调的顺序及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
杨柳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习得影响因素偏误
别样新装为谁裁——《新装》的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1
2006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女权主义文学观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出发点。《新装》这部短篇小说运用象征手段揭示了关注女性写作状态,争取女性创作空间的主题。
杨柳
关键词:女性主义
父权制社会下男权压迫与女性反抗的交锋——达洛维夫人与休·惠特布雷德对话的文体学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达洛维夫人》是20世纪欧美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详尽地记叙了女主人公克拉莉莎·达洛维生活中典型的一天,从早上穿行于伦敦街道去为晚上将要举行的晚会买花开始一直到晚会接近尾声为止。在这一行程中达洛维夫人遇到了休·惠特布雷德,两人进行了交谈。这一段看似简单、随意的对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政治权力内涵,即在一战后英国父权制社会体制下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及女性的反抗。对两人之间对话的文体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文本的叙述形式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内涵。
杨柳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父权制女性反抗
千古绝唱,惟情而已——Thomas Hardy的杰作Song译析
2002年
SongThe summer is over and you are goneAnd I am aloneBurnished leaves crackle and rustleOn he ground like flamesA north wind blows its ashes to meBut no fire can warmhe hand you held 歌夏日过,你离开了我,只剩下孤独的人儿空守寂寞。树木凋零,落叶萧索,坠地红如火。北风扬灰,迎面而过。爱火已媳灭,牵手已成昨。
杨柳
关键词:SONGHARDY双元音秋歌
民族主义与拜伦译介的两个阶段
2006年
自鸦片战争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对拜伦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其间形成了三个高潮,一为20世纪初到五四前后,二为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三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但由于民族主义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前两个阶段译介拜伦的原因、目的、方法和结论截然不同,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文章将详细地比较这两个阶段中拜伦译介和研究的异同,并探讨中国民族主义在拜伦的译介和研究中的表现。
杨柳吴格非
关键词:拜伦民族主义
建国后50年拜伦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06年
自鸦片战争到现在一百多年来我国对拜伦的译介和研究几乎从未间断过,建国后形成了两个高潮,一为新中国成立后十年间,二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两个阶段中译介拜伦的原因、目的、方法和结论迥然不同。文章将对这两个阶段中拜伦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目的、方法及结论的异同作详细的比较。
杨柳吴格非
关键词:阶级分析法文本批评
从伊甸园到大海——解读艾米莉·迪金森“夜夜暴风雨,夜夜暴风雨”
2004年
通过对艾米莉·迪金森“夜夜暴风雨,夜夜暴风雨”这首诗中两个关键的意象“大海”和“伊甸园”的内涵和外延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对这首诗意义的另一种解读方案。
杨柳
关键词:艾米莉·迪金森意象大海伊甸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