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海

作品数:54 被引量:13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细胞
  • 9篇烧伤
  • 8篇食管
  • 7篇电烧伤
  • 7篇食管癌
  • 7篇脐带
  • 7篇干细胞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病
  • 6篇血管病变
  • 6篇增殖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下肢血管
  • 6篇下肢血管病
  • 5篇性细胞
  • 5篇血清
  • 5篇肿瘤
  • 5篇乌司他丁
  • 5篇细胞间

机构

  • 38篇河北医科大学...
  • 2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医科院
  • 1篇河北省医学科...
  • 1篇石家庄四药有...

作者

  • 54篇李全海
  • 15篇周慧敏
  • 13篇闫宝勇
  • 10篇佟慧
  • 10篇王润田
  • 9篇胡洁
  • 8篇张庆富
  • 7篇魏林
  • 6篇刘璠
  • 6篇邵洪波
  • 6篇邓郁青
  • 6篇杨爱格
  • 6篇刘清池
  • 5篇刘刚
  • 5篇冯建科
  • 5篇王宪云
  • 4篇王乐
  • 4篇齐义新
  • 4篇张征峥
  • 4篇崔冬生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2篇军事医学
  • 2篇中华细胞与干...
  • 2篇肿瘤免疫生物...
  • 2篇河北省免疫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第十届全国烧...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19
  • 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刘清池李全海沈扬赵丹张丽红王宪云马兵尹婉宜贾晓晖
一种鉴别杏仁的试剂盒及鉴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鉴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别杏仁的试剂盒及鉴别方法。该试剂盒中包括杏仁探针,探针连接有荧光标记。上述探针与模板结合的热动力学效能提高,使探针能够更好地与杏仁结合,而不与桃仁的DNA结合,重复性好,假阳性率...
王宪云刘刚王乐李全海李敏郑明奇蒋秀芳邓彦东马芳芳尹亚娟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s)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于免疫细胞而参与组织修复与重塑。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杀伤和免疫调节功能,与组织细胞协调应对病理和生理应激。在炎症反应中,MSCs能借助多种方式使促炎的M1型巨噬细胞向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转化,调控炎症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组织细胞损伤;同时,炎症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因子也对MSCs的生物学功能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MSCs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双方信息交换的研究进展,涉及细胞因子分泌、旁分泌和细胞间直接接触等方式,为优化MSCs生物学功能、修复炎症性组织损伤提供策略和方案。
陈彤张帆房橙橙李全海闫宝勇张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瘦素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及瘦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甲减患者40例(甲减组),健康体检者52例(对照组)。甲减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替代治疗。分别测定对照组及甲减组治疗前后血清尿酸、瘦素水平。结果治疗前甲减组血清尿酸、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治疗后二者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甲减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瘦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检测血清尿酸、瘦素水平对了解甲减病情、观察预后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代丽丽耿玉兰刘佳佳李全海施庆君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瘦素尿酸
局部融瘤和细胞因子分泌的联合应用于癌症治疗
直接融瘤随即诱导系统性的免疫活化乍一听与基因治疗无关,但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局部和系统抗瘤的最适治疗方式。目前对于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也确实包括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和通过激活宿主防御系统抗癌这两个方面。我们当前从事于融瘤型病毒结...
李全海胡洁魏林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文献传递
光动力疗法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CIK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行单纯PDT治疗,先给予光敏剂喜泊分注射液5 mg/kg静脉注射,于24 h后在胃镜引导下使用630nm波长的激光进行照射,功率密度150 m W/cm2,持续30 min,能量密度270 J/cm2。B组30例行PDT联合CIK治疗,CIK免疫细胞培养14 d,期间第12天给光敏剂药物,第13天进行胃镜引导下激光照射治疗,第14天回输免疫细胞,每次回输细胞〉1×109个,间隔1~2 d 1次,共3次。检测2组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第2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发热、胸痛、咳嗽咳痰不良反应发生率,复查内镜并取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肿瘤原位复发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CD3+、CD3+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8+、CD3+CD5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3+CD56+明显高于A组(P均〈0.05),2组CD3+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均〈0.05),12个月局部控制失败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PDT联合CIK细胞治疗模式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患者机体整体免疫功能,改善肿瘤微环境,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明明霍晓辉李全海郑峥安永辉马明王淑琴闫景卉赵婷婷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食管癌免疫效应
人体肺癌和乳腺癌组织IL-15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
目的 检测人体肺癌和乳腺癌肿瘤组织内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以期直接揭示IL-15在人体肺癌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9例肺癌和51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刘维华王润田王平杨志强佟慧李全海
关键词:肺癌乳腺癌病理因素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移植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单个核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骨髓组(n=20)及脐带血组(n=2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分别于第0、12、24周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骨髓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56±1.04,3.67±0.84,2.72±1.07,F=15.093,20.292,31.463,P均<0.001与脐带血组静息痛评分、肢体冷感评分、麻木评分分别为4.89±0.83,3.44±0.98,2.50±0.79,F=26.792,12.967,35.034,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周时,骨髓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0±65.5)m,(34.89±6.65)mm Hg,(32.29±1.33)℃,0.59±0.11,F=23.938,42.243,22.736,19.971,P均<0.001与脐带血组间歇跛行距离、经皮氧分压、下肢皮肤的温度、静息状态下踝肱压指数分别为(318±64.9)m,(31.78±5.63)mm Hg,(32.83±1.02)℃0.61±0.07,F=25.726,13.542,38.113,33.510,P均<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均无死亡、肿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病例报告。结论两种来源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治疗T2DM下肢血管病变均安全、有效,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疗效不劣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刘璠周慧敏杨爱格李全海闫宝勇周亚茹
关键词:血管病变脐血骨髓单核细胞
经颅高压电烧伤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白细胞黏附变化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
目的 了解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探讨sICAM-1与白细胞黏附的关系及乌司他丁(UTI)干预效果.方法 将1.8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
张庆富张志辉周慧敏闰宝勇李全海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王车江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7年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s)因其具有易分离获得和无免疫排斥等优点,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候选种子细胞之一。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明,BMMNCs修复受损心肌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促进梗死部位血管新生、调节免疫系统平衡以及分化为心肌细胞等,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液循环和收缩功能,但在临床试验中的结论不尽一致。因此,该文就BMMNCs在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机制、临床研究现状以及影响BMMNCs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的因素分别予以综述。
王宪云翟从劼姜夕锋闫宝勇李全海刘刚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微环境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