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小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3篇活性污泥
  • 2篇旋流分离
  • 2篇淤沙
  • 2篇圆锥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厂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厂
  • 2篇分离器
  • 1篇淤积
  • 1篇生化处理
  • 1篇生化处理系统
  • 1篇碳氮
  • 1篇碳氮比
  • 1篇碳源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淤积
  • 1篇归趋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作者

  • 4篇吉芳英
  • 4篇何小玲
  • 2篇周卫威
  • 2篇晏鹏
  • 2篇何莉
  • 2篇张轩
  • 2篇胡学斌
  • 2篇徐璇
  • 2篇陆磊
  • 2篇宗述安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适用于去除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淤沙的分离器
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去除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淤沙的分离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淤沙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该分离器根据污水厂活性污泥和淤沙在密度和粒度方面的差异,基于旋流分离技术原理实现了污泥中有机质和淤沙的分离和分流...
吉芳英胡学斌宗述安徐璇晏鹏何小玲陆磊张轩
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去除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淤沙的分离器
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去除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淤沙的分离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淤沙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该分离器根据污水厂活性污泥和淤沙在密度和粒度方面的差异,基于旋流分离技术原理实现了污泥中有机质和淤沙的分离和分流...
吉芳英胡学斌宗述安徐璇晏鹏何小玲陆磊张轩
文献传递
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被引量:13
2014年
大量运行数据表明,取消初沉池的污水厂泥沙淤积严重、污泥MLVSS/MLSS比值低,严重影响了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和功能提升。以取消初沉池后不能被有效去除的粒径≤200μm的细微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细微泥沙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及其归趋特性。运行结果表明,当在污水中分别投加粒径为26、73、106、165和210μm的细微泥沙300 mg/L时,运行40 d后,生化系统活性污泥的MLVSS/MLSS比值将从启动初期的0.84分别下降至0.27、0.29、0.59、0.65和0.73,且随MLVSS/MLSS比值的下降,混合液SVI值也明显降低,反应器底部淤积泥沙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31.0%、47.4%、75.2%、75.9%和91.6%,表明小粒径颗粒更容易被活性污泥包裹,引起污泥MLVSS/MLSS下降,大粒径颗粒更容易淤积在反应器底部;由于泥沙淤积致使颗粒粒径越大,通过排放剩余污泥除砂的量越少,按照粒径递增的顺序,通过剩余污泥外排的除砂量分别相当于进水泥沙总量的44.5%、31.3%、20.3%、20.5%和7.2%。
吉芳英何小玲何莉周卫威
关键词:活性污泥泥沙淤积
初沉池对污水中无机悬浮固体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随着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大量使用,初沉池的设置和取消一直在学术和工程界存在争议。以重庆市某污水厂为对象,从对无机悬浮固体(ISS)、COD和TN去除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初沉池在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合流制排水体制下,该污水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非常高,COD、SS和IS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60、1 100和780 mg/L;初沉池对COD、SS和ISS的去除率分别为61%、78%和85%,对ISS的去除率比COD高20%左右;污水经过初沉池沉淀之后,ISS/COD从1.7下降到0.7左右,COD/TN从8.0左右下降到4.3,粒径由40μm下降到30μm。初沉池对大粒径的ISS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未能被去除的小粒径ISS容易悬浮在混合液中,降低MLVSS/MLSS。从ISS/COD的削减和保持混合液MLVSS/MLSS正常的角度来讲,初沉池不应取消。
吉芳英何莉周卫威何小玲来铭笙毛伯林杨明佳
关键词:初沉池碳源碳氮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