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秸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治疗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3篇甲状腺
  • 2篇动脉
  • 2篇切除
  • 2篇胃癌
  • 2篇胃癌合并肝硬...
  • 2篇胃肿瘤
  • 2篇合并肝硬化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多节段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81...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0篇龚秸明
  • 8篇刘绪舜
  • 7篇王峰
  • 3篇宗光全
  • 3篇夏洪才
  • 3篇王伟
  • 3篇张宇飞
  • 2篇徐琳
  • 2篇杨其鹏
  • 2篇卫志庆
  • 1篇景在平
  • 1篇龚承好
  • 1篇刘长建
  • 1篇袁良喜
  • 1篇仇毓东
  • 1篇徐庆祥
  • 1篇冯翔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置管溶栓与传统外周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采用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100例仅采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健/患肢大腿和小腿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病理性反流率、肢体再肿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疗程短,静脉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龚秸明杨其鹏卫志庆
关键词:置管溶栓低分子肝素尿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
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30例。结果12例未行手术治疗者均在胃癌诊断后1年内死亡。手术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1%(20/27)、44.5%(12/27)和22.2%(6/27),死亡原因:2例死于化疗后白细胞显著下降所致的严重感染和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余患者死于胃癌复发和转移。结论胃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需根据肝功能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史以及肿瘤的部位等采用"个体化"原则。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峰刘绪舜宗光全王伟龚秸明徐琳
关键词:胃肿瘤
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股腘动脉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2年6月,对22例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2~78岁,平均66.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为Fontaine III级8例,Ⅳ级14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5年。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32±0.18,足背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02)为(17.6-I-11.6)kPa,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60±54)rn。其中13例有吸烟史;合并2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11例,慢性肾衰竭1例。术后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Fonm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及二期通畅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0~160rain,平均137min。术后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局部切口血肿、感染,1例股浅动脉支架断裂,1例股浅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患者ABI、足背TcpO2、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提高至0.79±0.33、(42.7±15.7)kPa、(420±80)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7.3%(1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90.9%(20/22),二期通畅率为95.5%(21/22),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nmineIII级和Ⅳ级患者间各期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流出道良好的累及股动脉至胭动脉的多节段动脉硬化病变安全有效。
卫志庆杨其鹏龚秸明刘长建
关键词:杂交手术通畅率
42例桥本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桥本病的临床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 1993至 2 0 0 2年间收治的 42例桥本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 3 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 :桥本病 2 0例 ,桥本病合并甲亢 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4例 ,甲状腺腺瘤 4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 2例。结论 对桥本病应采用综合诊断的原则 ,将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细针穿刺活检和甲状腺干制剂诊断性治疗有机的结合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对有气管压迫症状或怀疑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者 ,可予手术治疗。强调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帮助诊断并选择手术方式 ,尽可能减少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
王峰夏洪才刘绪舜龚秸明
关键词:甲状腺炎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肝移植术后病人蛋白质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传统全肠外营养(TPN)及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 la-G ln)的TPN对肝移植后机体蛋白质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4例肝移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TPN组(传统组),添加A la-G ln的TPN组(二肽组)。术后第2天给予等热量(104.6 kJ/kg)、等氮量(0.16 g/kg),共7 d。对术后第2天、术后第9天进行人体测量,营养预后指数(PNI)、总蛋白(TP)、清蛋白(A)、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监测。结果:术后第9天比较于术后第2天:传统组较二肽组人体测量指标降低幅度大(P<0.05);PNI、TP、A、PA和TF增高幅度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是:二肽组较传统组的PNI(P<0.05),二肽组较传统组的PA(P<0.01)。结论:TPN中添加A la-G ln能有效减少肝移植后机体蛋白质的分解,改善病人的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营养状况。
王伟仇毓东徐庆祥刘绪舜王峰张宇飞龚秸明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肝移植全胃肠外营养蛋白质代谢
甲状腺癌近期内再手术探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近期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6月间 33例甲状腺癌患者 3个月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中发现甲状腺癌残留 14例 ,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4例 ,对侧甲状腺腺瘤残留 2例。 2 2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9年 ,中位随访时间 4年 ,本组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甲状腺癌首次手术时漏诊、误诊及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是导致近期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明确有再手术指征者 ,手术应尽早进行。再手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王峰刘绪舜夏洪才龚秸明张宇飞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再手术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4例报告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6条下肢)PAES患者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数据均收自于原始的病例资料。结果:4例患者平均年龄24.2岁(15-32岁),均为男性。2例累计双下肢。间歇性跛行是最主要的症状(6条下肢)。其中1例为Delaney’sⅡ型,另外3例为Delaney’sⅢ型。所有6条患肢均施行了腘动脉减压术,其中1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随访期平均10个月(30d-2年),所有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结论:PAES虽然罕见,但却是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的一个重要病因。为了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截肢率,早期诊断和外科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龚秸明景在平刘绪舜冯翔袁良喜
关键词:外科治疗
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各项检查,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凝血机制等,预测切除肿瘤的可能性。行根治性近端胃次全切除术7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全胃切除5例,同时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例;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12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曲张血管缝扎术5例;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术后继续保肝治疗,并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2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腹水,早期肝昏迷5例,创面渗血3例,左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8/28),均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间死亡。结论胃癌合并肝硬化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方式须根据肝功能情况、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以及胃癌的部位等采用"个体化"处理原则。良好的肝功能储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术中仔细止血和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治是决定手术预后的关键。
王峰刘绪舜宗光全王伟龚秸明徐琳
关键词:肝硬化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血管受肿瘤侵犯病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68例。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5例,ⅢA型19例,ⅢB型12例,Ⅳ型15例(包括不能分型3例)。26例(38.24%)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史,或同时合并有胆石症。B超、CT和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71.43%、84.00%和91.43%。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14例,胆道引流30例。术后1、2、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5.0%(17/20)、60.0%(12/20)和25.0%(5/20),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58.3%(7/12)、25.0%(3/12)和0,两组之间的3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0。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刘绪舜宗光全龚秸明王峰龚承好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生存率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王峰刘绪舜夏洪才宗光权龚秸明张宇飞
关键词: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外科治疗肿瘤H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