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鑫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污泥
  • 4篇曝气
  • 4篇污水
  • 4篇活性污泥
  • 4篇纯氧曝气
  • 3篇絮体
  • 2篇厌氧
  • 2篇厌氧消化
  • 2篇生活污水
  • 2篇生物处理
  • 2篇水生
  • 2篇水生物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密度
  • 2篇微型动物
  • 2篇污泥颗粒
  • 2篇污泥颗粒化
  • 2篇污水生物
  • 2篇污水生物处理
  • 2篇颗粒化

机构

  • 10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10篇赵鑫
  • 9篇胡小兵
  • 7篇刘孔辉
  • 5篇叶星
  • 2篇江用彬
  • 2篇钟梅英
  • 1篇江雪姣
  • 1篇朱荣芳
  • 1篇周元凯
  • 1篇饶强

传媒

  • 2篇环境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电镀与涂饰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微型动物密度分析的活性污泥状态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动物种群密度分析的活性污泥状态分析预测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状态分析指标的间接性、滞后性,建立了一个集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的密度统计分析、微型动物密度函数计算与污泥状态检...
胡小兵赵鑫刘孔辉叶星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城镇生活污水纯氧曝气的污泥颗粒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城镇生活污水纯氧曝气的污泥颗粒化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高径比为10-12.5,排水比为50-70%,纯氧通过反应器底部的扩散器进行曝气,曝气量为0.85-1.54m<Su...
胡小兵刘孔辉赵鑫江用彬
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被引量:13
2014年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对预处理过的实际电镀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研究了NaClO投加量、进水pH、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和搅拌方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NaClO溶液(有效氯含量6%)50 mL/L,pH 1.50,曝气量0.40 L/min。经本工艺处理的出水氨氮符合国标要求,说明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氨氮可行。
胡小兵赵鑫刘孔辉叶星
关键词:电镀废水次氯酸钠氨氮
纯氧曝气系统中菌胶团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在一定的曝气量(纯氧0.2 L/min,空气1 L/min)条件下,研究纯氧与空气2种曝气方式系统中菌胶团的差异,以及采用菌胶团比表面积指标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纯氧曝气系统中菌胶团比表面积与活性污泥特性、水处理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纯氧曝气较空气曝气系统中菌胶团更规则、结构更密实,且污泥中含固着型纤毛虫比例更高;②纯氧曝气系统中菌胶团比表面积与SVI,MLSS,MLVSS相关性很好(R2SVI=0.70,P<0.01,n=11;R2MLSS=0.85,P<0.01,n=12;R2MLVSS=0.85,P<0.01,n=12);③在菌胶团比表面积达30 mm2/mL左右时,纯氧系统COD,NH3-N去除率达最大值,分别为92.8%,95.9%。
胡小兵江雪姣刘孔辉赵鑫
关键词:SBR菌胶团比表面积
絮凝污泥厌氧消化与强化处理效果研究
在污水处理中,絮凝工艺能很好地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降低后续生化工艺的负荷,但会产生大量絮凝污泥。目前对絮凝污泥处理的研究还比较少,阻碍了絮凝工艺的推广应用。厌氧消化是污泥处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本论文从絮凝污泥的获得、厌...
赵鑫
关键词:厌氧消化絮体
文献传递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浓度与沉降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纯氧生化处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纯氧曝气系统的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等特性。结果表明:纯氧曝气污泥浓度大于空气曝气,MLSS,MLVSS分别为4 225.57mg/L,3 155.71 mg/L,MLVSS/MLSS保持在0.72左右,污泥中有机成分更高,活性更大。纯氧曝气菌胶团结构较空气紧密,稳定期SV,SVI分别达到25.67%,60.12 mL/g,污泥的沉降性更稳定。低曝气量、高含量DO有利于纯氧污泥的浓度提高、沉降性能改善。
胡小兵刘孔辉赵鑫
关键词:SBR工艺纯氧曝气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絮体结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纯氧曝气序批式反应器(SBR)直接培养、驯化培养活性污泥,运用显微技术分析絮体当量直径(Deq)、规则度(Rd)、孔隙率(Po)和单位悬浮固体内总细丝长度(Ftl)在培养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絮体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污泥直接培养过程中絮体Deq不断增大,驯化培养初期絮体Deq减小,中后期不断增大,驯化培养污泥絮体颗粒较大;污泥直接培养过程中絮体Rd不断减小,驯化污泥絮体Rd变化不大,在0.400-0.520内波动,两种方式培养的絮体规则度值相当;直接培养初期、中期絮体Po随絮体粒径增大而增大,驯化污泥絮体Po初期、后期呈减小趋势,中期呈增大趋势,直接培养法的絮体Po较小;污泥直接培养中、后期出现大量丝状菌,但很快又减少,污泥驯化整个过程中系统内均无大量丝状菌出现.污泥直接培养初期絮体Deq与Po显著正相关,Rd与Deq、Po显著负相关;中期丝状菌作用较大,Ftl与Po、Rd都显著负相关.污泥驯化初期,絮体Deq与Rd、Po均显著正相关,驯化后期Rd起较大作用,与其他参数均显著相关.
胡小兵叶星饶强朱荣芳赵鑫周元凯钟梅英
关键词:纯氧曝气絮体结构
一种基于微型动物密度分析的活性污泥状态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动物种群密度分析的活性污泥状态分析预测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状态分析指标的间接性、滞后性,建立了一个集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的密度统计分析、微型动物密度函数计算与污泥状态检...
胡小兵赵鑫刘孔辉叶星
文献传递
剩余污泥混合对絮凝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考察絮凝污泥与剩余活性污泥混合中温(35℃)厌氧消化效果,分析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投配率下的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挥发性固体(VS)降解效果,通过p H值与氨氮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各反应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污泥混合后消化效果明显得到提高,且污泥消化效率随着投配率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5%投配率时,絮凝污泥/剩余污泥(VS比)为1∶2时厌氧消化效果最好,TCOD去除率达到47.8%,VS降解率达到46.8%,分解单位VS产气量达到了435 m L/g,p H值与氨氮浓度分别保持在7.4和269 mg/L左右,混合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较稳定。这说明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消化能有效提高絮凝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污泥絮体的显微分析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絮体面积百分比逐步减小,污泥结构逐步解体,可以解释污泥消化的微观过程。
胡小兵赵鑫叶星钟梅英
关键词:剩余污泥混合厌氧消化絮体
一种基于城镇生活污水纯氧曝气的污泥颗粒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城镇生活污水纯氧曝气的污泥颗粒化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SBR反应器,高径比为10-12.5,排水比为50-70%,纯氧通过反应器底部的扩散器进行曝气,曝气量为0.85-1.54m<Su...
胡小兵刘孔辉赵鑫江用彬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