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24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地震
  • 5篇地表破裂
  • 4篇地表破裂带
  • 4篇破裂带
  • 4篇裂带
  • 3篇汶川MS8....
  • 3篇M
  • 2篇地表变形
  • 2篇地貌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地表破裂...
  • 2篇地震事件
  • 2篇地震危险
  • 2篇地震危险性
  • 2篇断层
  • 2篇汶川8.0级...
  • 2篇汶川地震
  • 2篇背斜
  • 2篇背斜构造
  • 1篇地表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作者

  • 14篇李峰
  • 4篇冉勇康
  • 4篇陈杰
  • 4篇刘进峰
  • 4篇徐锡伟
  • 3篇郑文俊
  • 3篇陈桂华
  • 3篇魏占玉
  • 2篇任治坤
  • 2篇董绍鹏
  • 2篇闵伟
  • 2篇闻学泽
  • 2篇刘兴旺
  • 2篇袁道阳
  • 2篇郑荣章
  • 2篇于贵华
  • 2篇何文贵
  • 2篇王爱国
  • 2篇李陈侠
  • 2篇陈立春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东南地区构造活动与2013年岷县—漳县M_S6.6级地震孕震机制被引量:91
2013年
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甘东南地区,其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该地区复杂的构造几何形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向北东的扩展.近年来,甘东南地区中强地震频发,本文主要通过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特征、历史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讨论,结合地球物理、地震学和野外调查等资料,认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东昆仑断裂的向北挤压和向东的运动是该地区构造应力集中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的主要孕震环境和机制,而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走滑及向南北两侧逆冲"花状构造"是临潭—宕昌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2013年7月22日发生在甘肃岷县—漳县的MS6.6级地震正好位于临潭—宕昌断裂带中东段上,是该断裂分段不均匀活动的结果.
郑文俊袁道阳何文贵闵伟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葛伟鹏李峰
逆冲型断裂同震地表变形定量分析的几个问题--以汶川M_S8.0地震为例被引量:24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地震,发震断裂在地表形成以逆断为主的破裂变形带。同震地表变形带的定量分析对理解地震的构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汶川地震典型调查点为例探讨了逆断型同震地表破裂变形带测量分析中值得重视并容易误解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地貌面标志和线性标志等测量数据与构造变形参数的几何关系,给出了变形参数的求解方法和相互关系。同时,就多观测点的定量数据在区域断裂几何结构变化和运动学分析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陈桂华李峰郑荣章徐锡伟于贵华闻学泽安艳芬李陈侠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逆断层地貌标志
重庆隔挡式背斜构造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2016年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缘,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区域主要构造特点是发育隔挡式褶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为发育;也是一个地震强度较弱、但频度较高的地区,以往对本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探讨研究区褶皱与断裂的形成、演化、构造特征、最新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总结中强地震的孕震构造条件,分析其地震危险性,对于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震减灾措施、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和社会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李峰
关键词:背斜构造地震危险性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被引量:41
2008年
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映秀—石坎段、前山断裂白鹿—汉旺段形成了典型的逆断层-褶皱地震地表形变带,两侧构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央断裂地震地表形变带突破了以往所认识的断裂活动分段边界,向北扩展了约60km,余震亦具有从中段向北段迁移的趋势。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在此次地震中地表有什么影响或破坏?该段晚第四纪是否有过地震活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前山断裂北段的地震地表特征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并重点选择2个影像线性特征清晰、震害较强烈的疑似地点进行了探槽揭露,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灾后重建积累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及获得相应的初步认识。主要结论是:前山断裂北段地质地貌、构造、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表现等与其南侧的灌县-安县断裂(中段)均存在显著差异,晚第四纪活动迹象不明显,前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段可能终止在永安镇往南一带;永安镇一带前人认为的"活动断裂陡坎"应为侵蚀河岸。
陈立春陈杰刘进峰李峰杨晓平冉勇康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变形定量分析--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带被引量:50
2008年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北川-映秀断裂产生了长达240km的同震地表破裂。通过详细的测量、基于测量标志与断裂变形的几何关系对数据的分析,给出了观测点的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的垂直位移、倾向水平缩短、走向滑动、断层上盘水平运动方向等参数。结果显示,断裂同震变形分布的空间变化很大.目前获得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虹口乡深溪沟,为4.98m,同时也是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点,走滑量4.5m,而目前获得的最大垂直位移在其东北的支沟,为5.7~6.7m。NE向断裂水平位移多为1~2m,垂直位移多为3m左右,而小鱼洞-草坝分支断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更小,只有0.5~1.5m。擂鼓镇附近的数据则反映与断裂相关的巨型滑坡可能将重力变形叠加到构造变形中。由断层水平缩短和垂直位移计算的断层倾角表明,北川-映秀断裂是浅部陡倾的具有走滑分量的逆断层。
陈桂华徐锡伟郑荣章于贵华李峰李陈侠闻学泽何玉林叶友青陈献程王志才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高精度测量方法在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考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科学考察中,利用全站仪、差分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同震变形造成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及时记录了地表同震变形现象的丰富信息,为相关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文中探讨了选择不同测量技术在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组合优势,结合测量实例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完整记录和有效分析地震地表破裂带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其限制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了上述测量方法的应用前景。
李峰徐锡伟陈桂华董绍鹏魏占玉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地震地表破裂三维激光扫描
重庆市主要构造地震危险性评价被引量:4
2013年
以重庆市活断层探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该工作区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构造应力场与形变场的分析,综合判定出目标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5.5≤M S≤6.0。尝试将地震空间光滑模型应用到弱活动区城市活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充分利用历史强震和微震目录,分别建立了2种地震空间光滑模型,并采用泊松模型,对目标区未来百年的地震危险性(发震概率)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条断裂发震概率值较低,未来发生5.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李峰张效亮刘华国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城市活断层探测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35
2013年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 S6.6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东昆仑断裂和西秦岭北缘断裂是该地区复杂多样的构造几何特征中2条主要的边界控制断裂。这次地震的震害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为长轴走向NWW的椭圆,极震区内严重破坏范围也完全位于该断裂带内,这与临潭-宕昌断裂复杂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也说明地震的发生是多条次级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向南侧的扩展和青藏高原向NE扩展过程中东昆仑断裂带的NE向挤压作用共同影响下的临潭-宕昌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郑文俊闵伟何文贵任治坤刘兴旺王爱国许冲李峰
关键词:地震震害发震构造
基于P5像对与GeoEye-1影像的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提取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P5立体像对、GeoEye-1影像的处理与分析,分别进行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和地层的划分,用检查点法和目视检查法对提取的数字高程模型的误差评估结果显示,误差在5m以内,满足产状提取的要求。根据地层划分结果,在不同时代的地层边界处和同时代地层内部选择岩层三角面发育较好、产状相对稳定的区域,选取用于地层产状提取的点,并获取其三维坐标,然后在MATLAB环境下根据三点法或多点拟合法原理及公式编程提取地层产状。野外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产状倾角误差均在6°以内,其中85%的误差在4°以内,中误差在3°以内,均在定量研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分析和总结了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5立体像对与GeoEye-1影像提取近地表地层产状的方法,有效地约束了浅层构造的形态,减少了构造分析的不确定性,对柯坪的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华国冉勇康李安徐良鑫李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重庆隔挡式背斜构造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缘,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区域主要构造特点是发育隔挡式褶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为发育;也是一个地震强度较弱、但频度较高的地区,以往对本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探讨研究区褶皱与断...
李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