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巍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车辆
  • 6篇特种车
  • 6篇特种车辆
  • 5篇装甲
  • 5篇装甲车
  • 4篇装甲车辆
  • 4篇乘员
  • 2篇有害气体
  • 2篇室内有害气体
  • 2篇军事
  • 2篇驾驶
  • 2篇舱室
  • 2篇车辆工程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多路
  • 1篇多路开关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机构

  • 13篇中国兵器工业...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孔巍
  • 11篇考希宾
  • 10篇万红
  • 5篇姬丽静
  • 5篇郭书文
  • 5篇陈亚妮
  • 4篇罗思源
  • 3篇杨巧丽
  • 3篇兀光波
  • 2篇韩卫敏
  • 2篇武海明
  • 1篇徐峰
  • 1篇王学友
  • 1篇岳红

传媒

  • 7篇人类工效学
  • 4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兵器装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装甲车辆乘员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估算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估算装甲车辆作业过程中乘员血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为车辆改进和人员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GM 2000复合式电化学气体检测仪,连续测量车辆以20~50 km/h速度在混合路面上密闭行进120 min时舱内的CO浓度,计算CO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同时计算行进20、40、60、80、100和120 min时舱内的CO平均浓度,依据碳氧血红蛋白(COHb)与CO浓度、暴露时间的公式,估算乘员血中的COHb含量。结果驾驶舱的CO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95.6 mg/m3,作业舱的CO浓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3.8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为87.2 mg/m3,驾驶舱和作业舱的CO短时间接触浓度均超过了标准限值规定;驾驶员和作业舱乘员作业结束时血中的COHb含量分别为5.1%和4.3%,驾驶员血中的COHb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规定。结论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装甲车辆舱室内CO浓度。
万红孔巍闫金海考希宾郭书文姬丽静
关键词:装甲车辆乘员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
基于贡献率法的特种车辆密闭舱室环境综合评估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确定机动性密闭舱室环境主要有害因素的合理赋权方法,建立综合评估模型,为特种车辆乘员作业环境设计、提升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贡献率法确定三种车型不同工况下驾驶员位和乘员位的指标权重,对舱室环境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并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六组实测数据中,有三组评估结果两种方法出现较大差异,贡献率法的评估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论贡献率法考虑了机动性密闭舱室环境指标权重的变化特点,赋权合理且方法简单易行。
万红考希宾孔巍闫金海贺军郭孝文
关键词:车辆工程装甲车密闭舱室
某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与评价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某型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试验时,测试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值,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方法在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陆地跑车试验时,将3套经过标定且合格的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固定于车辆舱室内的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进行测试记录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的试验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结果本次陆地跑车试验过程中,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有害气体浓度的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MAC(最高容许浓度),均满足GJB5834-2006的要求。结论通过国家对特种车辆人机工效的不断重视以及车辆在各研制阶段技术的提升和改进,特种车辆舱室内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能够满足陆上跑车时作业人员对舱室内有害气体的作业环境需求。
闫金海韩卫敏考希宾万红孔巍陈亚妮
关键词:车辆工程军事保障特种车辆有害气体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装甲车辆乘员作业工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8年
构建装甲车辆乘员作业工效评价模型,对影响装甲车辆乘员作业工效的舱室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为舱室设计并提高舱室安全性提供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模糊评价方法对装甲车辆乘员作业工效进行综合评价,判断装甲车辆乘员作业工效等级(很小、小、大、很大)。以某一装甲车辆测试结果为例对提出方法进行应用验证,确定了驾驶员及车长位所处作业工效等级分别为很小、小,经验证与基于问卷调查构建的评价方法结果一致。
姬丽静万红考希宾陈亚妮罗思源王延琦杨巧丽闫金海孔巍
关键词:装甲车辆层次分析
某特种车辆海上闭舱行驶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分析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某特种车辆三次海上闭舱2 h行驶时舱室内无机类有害气体(CO、CO2、NO2、NH3、H2S、SO2)的测试,结果与国军标对比分析,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国军标的限值要求,并探讨对有害气体测试结果影响因素。方法某特种车辆2 h海上闭舱作业过程中,运用有害气体连续自动测试记录仪分别对舱室内三个位置的有害气体进行测试分析,按照GJB5834-2006规定的有害气体限值的计算方法计算其MAC(最高容许浓度)、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及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特种车辆的三次测试结果中,驾驶员位的CO、CO2、NO2、SO2与载员舱左前位的CO、CO2、NO2、SO2以及载员舱右后位的CO、CO2、NO2出现了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通过与GJB5834-2006规定的有害气体限值对比,本次所测结果中部分有害气体浓度不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特种车辆海上闭舱行驶时舱室内有害气体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发动机尾气的渗漏、行驶速度、以及闭舱时间。
闫金海韩卫敏考希宾万红夏宝清孔巍
关键词:军事运输有害气体
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特种车辆乘员作业工效评价指标分析
2022年
目的探求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特种车辆乘员作业工效的评价指标及可行性。方法以在平原地区、海拔3650m和海拔4320m的高原地区作业的特种车辆乘员作为观察人群,采集作业前后长时程动态心电信号,按1小时时程截取作业前、作业过程的HRV(心率变异性)值,对不同地域环境下乘员作业前、作业过程中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值进行了显著性、相关性对比分析。结果与作业前相比乘员作业过程中时域指标maxRR(最大RR间期)、SDNN(周期长度变异性)、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PNN50(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个数占比)和频域指标ULF(超低频功率)、VLF(极低频功率)、LF(低频功率)、HF(高频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A、B两个地区的maxRR、RMSSD、PNN50、ULF、LF、HF降低明显(P<0.05),另外海拔3650 m地区的SDNN、VLF指标也有明显降低。乘员作业过程LF/HF(平衡比)指标较作业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LF/HF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逐渐升高,2个高原组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表明乘员作业引起交感-副交感神经均衡性向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方向发展,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心脏调控作用下降,导致乘员作业中心率增加,乘员作业负荷增加、作业能力下降。结论低频高频平衡比LF/HF指标可以作为乘员作业工效评价指标。
郭书文王延琦陈亚妮贺军考希宾万红闫金海孔巍姬丽静郭孝文
关键词:作业绩效
某型教练车舱室观察装置性能测试及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根据特种车辆教练车遂行实车驾驶训练等任务需求,建立特种车辆舱室内观察装置性能测试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舱室内驾驶员/教练员通过潜望镜、观察镜观察车外区域的范围,以车辆观察潜望镜中心在地面上投影点为圆心,以物镜光轴为零度方位角线,每隔10°作出标记,画出有适当间距的半圆,利用经纬仪进行测试并分别读取数据,按相关要求进行计算。结果利用该方法测试驾驶员的横向最大视界、垂直视界及盲区分别为129°24′6″、20°54′11″、8.0 m;教练员的横向最大视界、垂直视界及盲区分别为140°6′4″、28°36′2″、9.1 m,其满足GJB59.33要求以及特种车辆规定的相应技术要求。结论该测试方法能够满足特种车辆教练车舱室观察装置性能测试要求,满足其教练车开展安全、高效的实车训练任务。
贺军徐峰郭书文孔巍郭孝文李健
关键词:特种车辆产品设计视界
装甲车辆人机环境对乘员作业影响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装甲车辆乘员作业的因素分析,确认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方法选择90名装甲车辆乘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机环境中对作业影响的主要因素、舱内环境对作业影响程度、人机界面设计对作业影响的主要不合理因素、作业过程中的自觉症状情况。结果乘员认为影响其作业的主要因素为噪声,其次为温湿度、人机界面、有害气体、振动、照明,接近半数乘员在作业过程中都出现有头痛头晕、全身酸痛、视觉模糊、腰背疼痛等自觉症状。结论通过调查分析,装甲车辆人机环境系统需要改进和提升,在设计阶段应提出总体设计要求,并通过开展相关研究采取控制措施。
孔巍万红考希宾王延琦闫金海罗思源
关键词:装甲车辆人机环境乘员坦克
某型燃油加热器在装甲救护车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某型燃油加热器在装甲救护车中的应用效果,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国军标对寒区环境典型服装条件下救护舱室内温度的规定和要求。方法在寒区作业环境中,用低温温度测试仪分别测试装甲救护车舱室内卧姿伤员头部、腹部和足部的温度变化情况,按照GJB 3991规定的平均温度计算方法计算舱室内平均温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启动加热器75 min,救护舱室内平均温度达到7.4℃,头足温差为4.9℃,满足GJB 3991中维持舒适温度要求;启动加热器90 min,救护舱室内平均温度达到12.6℃,满足GJB 3991中正常舒适温度要求。结论该型燃油加热器能够满足在严寒条件下装甲救护车舱室内空气加热和伤病员救治的需求。
王延琦考希宾兀光波武海明夏宝清孔巍闫金海郭书文
关键词:加热器
一种用于监测环境的数字化传感器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环境的数字化传感器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微处理器、多路开关、通讯接口、用于从空气中抽取气样供传感器进行测试的气泵(7);其中,多个传感器集成于同一主板(2)上,并分别通过多路开关与微处理器...
武海明王学友夏宝清陈亚妮万红岳红孔巍王延琦闫金海杨巧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