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慧

作品数:37 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海南省气象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气候
  • 8篇热带
  • 7篇气旋
  • 7篇热带气旋
  • 7篇降水
  • 5篇气温
  • 5篇气象
  • 4篇汛期
  • 3篇灾害
  • 3篇台风
  • 3篇气候特征
  • 3篇旱涝
  • 3篇暴雨
  • 3篇ENSO
  • 2篇低频振荡
  • 2篇振荡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年际

机构

  • 29篇海南省气候中...
  • 19篇南海气象防灾...
  • 8篇海南省气象科...
  • 4篇西昌卫星发射...
  • 2篇海南省气象局
  • 2篇三亚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海南航空股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7篇吴慧
  • 19篇吴胜安
  • 9篇朱晶晶
  • 9篇吴慧
  • 7篇邢旭煌
  • 7篇邢彩盈
  • 5篇张亚杰
  • 4篇车秀芬
  • 4篇邱明宇
  • 4篇赵小平
  • 3篇陈小丽
  • 2篇朱乃海
  • 2篇党建涛
  • 2篇吴长宽
  • 2篇胡德强
  • 2篇林熙
  • 2篇陈小敏
  • 1篇符传博
  • 1篇陈珍莉
  • 1篇冯文

传媒

  • 6篇热带气象学报
  • 5篇海南大学学报...
  • 5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广西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广东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四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40
2003年
利用Morlet子波变换对海南省16个站1961~200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二维小波系数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并能对未来的气候演变趋势作出定性估计.小波方差图显示海南省逐月平均气温存在1.3~5.3年、7.5~10.7年的显著周期;逐月降水存在1.3~7.5年、10.7~21.3年的显著周期.气温和降水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变化曲线图揭示了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
吴慧陈小丽
关键词:气候变化小波分析气温降水
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进行精细化气候风险区划,对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产业区域布局提供指导,利用2006—2020年海南岛南部8个市县144个区域气象站的资料,在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制定海南岛两系杂交稻制种关键发育期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2℃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昌江、东方、乐东、三亚、保亭、陵水和万宁;不育临界温度23℃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东方、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3.5℃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大部分地区;不育临界温度24℃时,两系杂交稻制种综合气候低风险区分布于乐东、三亚和陵水沿海地区。所构建的气候风险区划可为海南两系杂交稻制种种植规划提供有效借鉴,对南繁扩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吕润车秀芬吴慧吴慧陈小敏张亚杰白蕤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精细化
重度低温阴雨天气对海南农业的影响及减灾措施被引量:11
2008年
1重度低温阴雨天气过程2008年1月24日至2月16日,受强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的影响,海南大部分地区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15℃、每天日照时数少于2小时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全省平均气温14.3℃,较常年同期偏低4.7℃,创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记录:其间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小于10℃,2月12日儋州出现7.6℃的全省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以上,定安、
朱乃海吴慧陈汇林李伟光
关键词:海南农业减灾措施气温冷空气降水量
三亚站气温序列非均一性检验订正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RHtestsV4软件包中的PMF方法对三亚国家基本气象站1959—2020年的逐月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显示,气温序列存在非均一性。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突变主要是由迁站引起,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的不连续受观测时次变更和迁站共同影响。对于观测时次变更引起的突变选用QM订正法进行订正;对于迁站引起的突变,采用高度订正法将迁站后的气温序列订正到迁站前同高度。通过订正得到三亚国家基本气象站均一化的月气温序列,对订正结果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59—2020年三亚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分别为0.27、0.24和0.46℃/10a,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在不同月份均呈显著性增温趋势,冬季的增温趋势强于夏季,月平均最高气温在夏季的增温趋势强于其他季节。本研究结论有利于气候资料持续应用,也为今后气候变化、气候预测等相关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方勉吴慧吴慧张日晶刘经山
关键词:气温均一性检验订正方法
海口汛期不同等级降水与旱涝关系的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海口市1951~2000年5~10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汛期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口市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关系相当密切,与暴雨日数关系次之,与中雨和小雨日数的关系不明显。汛期总降水量与相当暴雨日数具有较一致的气候变化规律。
吴慧陈小丽
关键词:降水气候变化规律旱涝预测
对南海不同区域热带气旋气候特征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1949—2015年CMA-STI热带气旋(TC)的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影响南海及其不同区域的TC频数、强度、源地和路径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南海、南海北部、南海南部热带气旋的年平均频数分别为11个、7.5个和3.0个,其年变化均为单峰型,峰值月分别出现在9月、8月和11月;影响南海中部的TC的年平均频数为6.1个,其年变化为双峰型,主峰出现在10月,次峰出现在7月.在影响南海的TC中,有52%的TC来源于西北太平洋,48%的TC来源于南海;在影响南海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TC中,来源于西北太平洋的TC频数占比分别为52%、52%、54%,并且西北太平洋生成的TC强度明显强于南海生成的TC强度.在南海的不同区域中,影响南海北部区域的TC强度最强,南部区域最弱.对于影响南海区域的TC,其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5°N以北的南海海域和菲律宾以东至150°E和6°~16°N的西太平洋海域;对于影响南海北部到南部区域的TC,其生成源地的纬度依次向南移、经度依次向西移.对于影响南海及其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TC,其路径移动方向分别集中在WSW-NW、W-NW、W-NW、WSW-WNW扇区,累计频率均在55%以上,对于主导方向,除南部为W方向(频率23.9%)外,其他均为WNW方向(频率均在24%以上).1949—2015年期间,影响南海和南海北部的TC年频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达到0.6个/10a和0.5个/10a,南海中部区域的TC年频数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而南部区域的TC年频数则无变化趋势.影响南海及其北部和中部区域的TC强度均有显著增强的趋势,而影响南海南部的TC强度则仅有弱的增强趋势.
张亚杰陈升孛吴慧吴胜安易灵伟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特征
近40年海南岛冷冬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海南岛17个市、县近40年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观测资料,参照《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对海南岛异常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项环流指数以及1977—2017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NOAA ERSST全球海表温度格点资料以及Nino3. 4指数和AO指数,对海南岛冷冬事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冬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40年海南岛冷冬频发,共出现12次冷冬年。南部市、县发生冷冬的频次大于中部及北部,北部市、县冷冬发生的强度强于南部。海南岛冷冬形成原因主要是对流层大气环流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增强,东亚冬季风显著偏强,对应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影响海南岛的冷空气更加活跃,使得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另外,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ENSO冷位相叠加AO指数正位相,有利于进一步诱发大气环流异常,促使海南岛冬季气温偏低,出现异常冷冬事件。
朱晶晶赵小平吴慧吴慧党建涛
关键词:冷冬大气环流异常ENSO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海南岛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2023年
基于2011―2020年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30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区域站不同等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家站进行若干对比。结果表明:(1)区域站的降水量与国家站均呈正相关关系,并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区域站各等级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5―10月,发生频率占全年的85.3%~89.1%;各等级暴雨频率均为双峰型分布,其中暴雨和大暴雨的主峰月出现在10月,特大暴雨在8月,次峰月分别出现在8、7和4月。(2)区域站各等级暴雨均以局地为主,占各等级暴雨总数的88.4%~90.0%,小范围各等级暴雨占9.4%~10.2%,区域性以上各等级暴雨极少发生;不同范围的暴雨、大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特大暴雨只在7―11月的局地或小范围出现。(3)区域站一年四季均有持续1 d的暴雨和大暴雨发生,持续3 d的特大暴雨及持续3 d以上的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全年未出现过。(4)区域站汛期各月各等级暴雨日数和日最大降水量均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暴雨和大暴雨日数次多和最多的9、10月,基本表现为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大暴雨在8月范围最大,主要出现在西北部地区。(5)区域站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能观测到更多、更强的极端强降水。
林绍伍吴慧吴慧张亚杰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1321号台风“蝴蝶”强度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空间分辨率1°×1°)、台风实况资料及海南省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选取1321号台风"蝴蝶"为研究个例,从天气学原理高低空形势及动力、热力学物理量等多角度分析了"蝴蝶"强度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与高空西风槽是影响此次台风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侵、南海海温偏高及越赤道气流强盛是"蝴蝶"迅速加强的重要原因.西风槽引导弱冷空气南侵使得台风外围环流气压梯度增加,斜压不稳定状态加剧;南海海温达到29℃,海温偏高使台风区域大气层结降低,深热对流发展;105°E越赤道气流强盛为台风提供了充沛水汽和能量.三者共同作用促使台风强度突然增强.另外,低层涡度、高层散度、湿位涡及水汽通量等物理量能够较好地表征"蝴蝶"强度变化特征.低层辐合流入、高层辐散流出为台风的加强提供了动力条件;湿位涡下负上正表明大气热力层结不稳定;水汽通量增加表明水汽条件充足.良好的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与水汽条件共同作用,使得"蝴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强为强台风.
赵小平朱晶晶吴慧裴军林党建涛
关键词:海洋气象学台风冷空气海温越赤道气流
海南省汛期旱涝特征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Z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海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 1960年代中期以来, 汛期旱涝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全省的旱涝多发区。进一步研究表明,汛期严重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环流的差异场均存在显著差异区,汛期旱涝等级与前期逐月环流场之间都有高相关区,且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由普查出的前期各月环流场的高相关因子经相关稳定性检验后作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以位势高度场为因子的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报能力。
吴慧邢旭煌
关键词:汛期旱涝特征环流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