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四嗪
  • 3篇热安全性
  • 2篇动力学
  • 2篇四唑
  • 1篇银盐
  • 1篇双基推进剂
  • 1篇推进剂
  • 1篇热分解
  • 1篇热分解动力学
  • 1篇热分解特性
  • 1篇热行为
  • 1篇锌盐
  • 1篇非等温
  • 1篇非等温动力学
  • 1篇分解动力学
  • 1篇改性双基推进...
  • 1篇氨基
  • 1篇

机构

  • 3篇西安近代化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故宫博物院

作者

  • 3篇赵凤起
  • 3篇任莹辉
  • 3篇张鲜波
  • 3篇马海霞
  • 3篇徐抗震
  • 3篇李文
  • 2篇仪建华
  • 2篇王伯周
  • 2篇宋纪蓉
  • 1篇胡荣祖

传媒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氮含能化合物BTATz(BTATz=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锌盐的合成及热分解特性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一锅煮的方法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利用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和醋酸锌,60℃下合成了BTATz的锌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1H-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DSC和TG/DTG技术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热分解行为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计算了热自加速分解温度(T SADT)、热爆炸临界温度(T b)、热点火温度(T TIT)和绝热至爆时间(t TIAD),并以此来评价化合物的热安全性。
李文任莹辉赵凤起张鲜波马海霞徐抗震王伯周
关键词:锌盐热分解动力学热安全性
BTATz-Pb复合物对双基和RDX-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行为、非等温动力学及燃烧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7
2013年
制备了含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铅复合物(LCBTATz)的双基(DB)推进剂和黑索今(RDX)-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采用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其热分解行为和非等温分解动力学,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热安全性.结果表明,LCBTATz-DB复合物中在350-540 K之间只存在一个放热分解峰,LCBTATz-CMDB复合物中存在两个连续的放热分解峰,在390-540K温度范围内,其机理方程分别为:f(α)=α^(-1)/2和f(α)=2(1-α)^(3/2).计算了热加速分解温度(T_(SADT))、热爆炸临界温度(T_b)、热点火温度(T_(TIT))和绝热至爆炸时间(t_(Tlad)),其值分别为:DB001复合物,T_(SADT)=444.50 K,T_(TITT)=453.96 K,T_b=471.84 K;t_(Tlad)=39.36 s;CMDB100复合物,T_(SADT)=442.38 K,T_(TITT)=452.89 K,T_b=464.13 K,t_(Tlad)=21.3 s,并以此来评价化合物的热安全性.考察了LCBTATz-DB以及LCBTATz-CMDB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LCBTATz是一种高效的双基燃烧催化剂,在较大的压力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燃速并且大幅度降低压力指数.对于双基推进剂在2-8 MPa压力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超燃速现象,8-12 MPa出现了"麦撒"效应,对于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压力指数降到0.18.
李文任莹辉赵凤起张鲜波马海霞徐抗震王伯周仪建华宋纪蓉胡荣祖
关键词:双基推进剂非等温动力学热安全性
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银盐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热安全性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两步合成法,得到标题化合物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银盐(Ag2(BTATz)·2H2O),并用元素分析、X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DSC和TG-DTG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热分解行为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其热分解过程是由1个吸热阶段和2个放热阶段组成,主放热阶段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1014.29×{3(1-α)[-ln(1-α)]1/4/4}exp(-2.10×104/T)。计算得到化合物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 SADT)、热爆炸临界温度(T b)、热点火温度(T TIT)和绝热至爆时间(t TIAD)分别为517.10 K、580.12 K、531.00 K和90.32 s,以此来评价其热安全性。
任莹辉李文张鲜波赵凤起仪建华马海霞徐抗震宋纪蓉
关键词:银盐热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