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41 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矿业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孔隙
  • 11篇构造煤
  • 10篇孔隙结构
  • 9篇分形
  • 8篇维数
  • 8篇分形维数
  • 6篇煤层气
  • 5篇煤体
  • 5篇煤体结构
  • 3篇压汞法
  • 3篇小角X射线散...
  • 3篇裂隙
  • 3篇
  • 2篇蚁群
  • 2篇蚁群算法
  • 2篇中梁
  • 2篇渗透性
  • 2篇群算法
  • 2篇物性
  • 2篇纳米

机构

  • 40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山西大学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工程职业...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沈阳产品质量...
  • 1篇代尔夫特理工...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 1篇三菱重工海尔...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 1篇新奥气化采煤...

作者

  • 40篇李伟
  • 13篇要惠芳
  • 9篇刘鸿福
  • 6篇康志勤
  • 5篇宋晓夏
  • 4篇唐跃刚
  • 4篇阎纪伟
  • 4篇张晓辉
  • 3篇冯增朝
  • 3篇张新军
  • 2篇薛光武
  • 2篇张登峰
  • 2篇李峰
  • 2篇相建华
  • 2篇张锦
  • 2篇王秀娟
  • 2篇王闻贵
  • 2篇于富成
  • 1篇彭健
  • 1篇曾凡桂

传媒

  • 7篇煤炭学报
  • 7篇煤矿安全
  • 4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矿业
  • 2篇化工进展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煤炭技术
  • 1篇中国冶金
  • 1篇电子技术应用
  • 1篇矿山机械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机械管理开发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孔隙结构构造变形的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被引量:7
2015年
依托渭北煤田韩城矿区煤样,采用压汞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结合孔隙分形表征,从分形特征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煤的孔隙分形维数定量表征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变化及其非均质性。强构造变形煤具有较高的渗流孔分形维数(DHg),孔隙结构及表面非均质性较高,而渗透率较低,说明强烈构造变形所导致的复杂孔隙结构是构造煤储层低渗透的原因之一。吸附孔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SAXS)随着构造变形的增强而增大,表明变形作用造成煤孔隙表面结构在微观上变得复杂。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可以指示煤中孔隙结构的构造变形程度。
郑庆荣刘鸿福李伟要惠芳阎纪伟
关键词:构造煤孔隙结构压汞法小角X射线散射
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被引量:5
2008年
对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了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然后结合一个DDR SDRAM控制器的设计,详细地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的关键问题和方法。
李伟张刚
关键词:FPGADDRSDRAM
μCT技术研究煤的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煤的孔隙结构是影响煤中气体吸附和渗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现精细化、无损化和定量化入手,应用μCT 225kVFCB型高精度CT试验分析系统,通过显微CT切片,提取研究了4个煤样孔隙分布特征,讨论了煤级、煤显微组分和灰分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采用公约数网格序列盒维数法定量表征了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规则性,探讨了孔隙率、渗透率和分形维数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煤样的孔隙分布总体受煤显微组分含量控制,同时煤中矿物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孔隙数量。煤孔隙分形维数D的变化与孔隙分布特征密切相关,有效地反映了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孔隙率、渗透率与分形维数呈现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由此指示,基于显微CT切片的煤孔隙分形维数可作为煤储层孔隙特征和渗透性评价的定量指标之一。
阎纪伟要惠芳李伟康志勤冯增朝
关键词: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PLC与上位机串行通信的实现方法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监控现场工作过程,PLC的串行通信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文章结合F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分析了PLC和计算机之间的协议,给出了基于VB的PLC和计算机之间实现通信的设计方法。
李伟张国钧
关键词:PLC串行通信通信协议MSCOMM控件
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被引量:80
2013年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FHH方法得到构造煤分形维数D。研究表明:分形维数D可以表征构造煤吸附孔孔径结构和孔表面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越高,微孔含量越多,孔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愈强;分形维数大小可反映煤的吸附能力,分形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强。因此,由构造变形增强引起的高分形维数和复杂的孔隙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王绍清杨明显
关键词:构造煤分形维数
基于微焦点显微CT技术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裂隙定量表征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微焦点显微CT技术,采用三维CAD模型和立体模型实现了不同煤体结构煤孔裂隙的三维建模,定量表征了不同尺度下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孔裂隙形态、大小和空间配置,评价了煤体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孔裂隙空间发育方位和矿物充填程度决定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相比原生结构煤,碎裂煤裂隙宽度、密度增大,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升高,逾渗概率最高,微区内不同方向孔裂隙连成不同级别、不同组态的孔裂隙网络,从而提升了气体渗流能力;糜棱煤形成孤立分布的孔裂隙结构,空间分布非均质性高,逾渗概率最低。研究认为,与传统方法相比,虽受到空间分辨率(1μm)的精度制约,但微焦点显微CT技术具有无损探测构造煤内部三维孔裂隙结构特征的优势。
贾小宝牛海萍刘鸿福李伟要惠芳
关键词:煤层气煤体结构裂隙孔隙
基于CT技术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有效地分析不同煤体结构煤中孔隙结构的变化特征,从实现精细化、无损化和定量化入手,应用μCT225kVFCB型高精度CT试验分析系统,分析了4类煤样(原生结构煤、碎裂煤、鳞片煤和糜棱煤)大孔级孔隙分布特征。通过显微CT切片,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直观观测了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类型和显微构造,分析了构造变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煤体结构煤孔隙直径一般小于5μm,但后期构造应力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与原生结构煤相比,碎裂煤阶段遭受脆性破裂,形成大量外生孔和微裂隙,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最大;糜棱煤阶段发生塑性流变,糜棱质发育,充填孔隙,面孔隙率和平均孔径最小。
张晓辉康志勤要惠芳李伟
关键词:煤层气孔隙结构煤体结构显微构造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7
2014年
为研究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低温氮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中梁山南矿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维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SAX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的变形程度增强,C射线散射强度增大,煤中微孔比例增加,最可几孔径减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增大,这与低温氮吸附的结果一致。但由于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不同,SAXS所测孔隙比表面积高出低温氮吸附结果1~2个数量级。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曾凡桂相建华
关键词: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低射气介质地区浅部土壤氡气迁移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低放射性地区所测氡浓度作为分析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提出了氡浓度分形分析法,得到在坑深30~60cm范围内氡浓度分布的分形规律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不同坑深下,氡气分布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符合分形规律,且分形维数在坑深40cm左右达最小值。氡气浓度均值变化系数定量地表征了不同坑深下氡浓度变异程度,得出坑深40cm左右变化率最小,分布相对稳定。两种方法相结合表明,野外测氡时,坑深取40cm效果较好。
李伟刘鸿福张新军陈峰梁桂玲
关键词:氡浓度活性炭氡气测量
基于分形理论确定地下煤层自燃火区范围被引量:12
2013年
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火区位置与范围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地面氡气测量。针对传统地面氡气测量方法存在特定条件限制、地球化学意义不明显的不足,通过分析地下煤层自燃火区地面测氡采集到的数据,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和分形理论的含量-总量法、含量-周长法确定氡值的异常下限。通过比较三者确定的异常下限以及所圈定火区范围的不同,发现分形方法圈定的火区范围更加合理。
李峰刘鸿福张新军王闻贵李伟王晓彦
关键词:煤层自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