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104 被引量:42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28篇水利工程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建筑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地下水
  • 12篇地质
  • 9篇地面沉降
  • 9篇水资源
  • 7篇人工补给
  • 7篇补给
  • 6篇地质灾害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水库
  • 5篇水资源管理
  • 5篇值模拟
  • 4篇地下水管
  • 4篇地下水管理
  • 4篇岩质
  • 4篇水管理
  • 4篇滑坡
  • 3篇地面沉降区
  • 3篇地下水环境
  • 3篇地下水资源
  • 3篇电法

机构

  • 52篇河海大学
  • 46篇南京水利科学...
  • 32篇江苏省地质调...
  • 8篇国土资源部
  • 6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重庆大学
  • 2篇国核电力规划...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广州地铁设计...
  • 1篇福建省电力有...
  • 1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江苏省水资源...

作者

  • 104篇李伟
  • 15篇束龙仓
  • 12篇李砚阁
  • 11篇李明
  • 11篇龙玉桥
  • 9篇鲁程鹏
  • 8篇喻永祥
  • 8篇理继红
  • 7篇钟华平
  • 7篇武健强
  • 6篇吴曙亮
  • 6篇于军
  • 6篇林锦
  • 5篇骆祖江
  • 5篇闵望
  • 5篇卢毅
  • 5篇钟平安
  • 4篇温忠辉
  • 4篇王琰
  • 4篇龚绪龙

传媒

  • 7篇水电能源科学
  • 7篇中国水利
  • 5篇世界地质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地质学刊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水利水电科技...
  • 3篇工程勘察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3篇水资源保护
  • 3篇勘察科学技术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力发电
  • 2篇水文
  • 2篇地下水
  • 2篇水资源与水工...
  • 2篇第十六届中国...
  • 2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水利经济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层地温能开发与地下水环境影响模拟预测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并保护地下水环境,针对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应用中出现的热贯通现象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层变形问题,同时将地下水渗流场、温度场和地层变形量均作为评价内容,建立地下热交换系统模拟数值模型,计算并预测地下水渗流场与温度场的运移趋势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合工程场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例,通过模拟计算,制定采用一抽两灌、100%回灌,并将春秋季及冬季加热卫生用水温度提高1.972倍或多加热1.972倍卫生用水的运行方案,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避免热贯通问题并控制地层变形量,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能够长期高效运行。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浅层地温能的合理开发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有积极意义。
王琰骆祖江李伟安晓宇
关键词:地下水源热泵渗流场温度场地层变形
华北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模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地下水人工补给是防止地下水资源持续匮乏、维护地下水系统活力的重要举措。在华北地区,按照水文地质条件、补给水源条件、地下水环境问题等的不同,组合筛选出五大代表性区域:山前浅层超采区、中东部平原深层超采区、山东半岛滨海海水入侵区、农业灌溉区和城市地区。针对不同区域,分别阐述了储水空间条件、补给水源条件及实施人工补给的首要目的,归纳出九类人工补给模式,分析了不同补给模式下的补给水源与补给方式。为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董小涛李伟钟华平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量与井深关系的试验研究
2010年
采用室内砂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回灌井回灌过程中水丘变化规律与井深对补给效率的影响,通过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分析了不同井深条件下水丘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时刻的回灌流量、出流量及总回灌量,基于试验的有效性分析了井深变化对总回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井与水丘位置关系决定水丘壅堵的效应,单位井深回灌量最大值出现于包气带与包气带井—潜水井的临界井深处。
王彬彬李伟温忠辉闵星马超群张鉴
关键词:人工回灌
开展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刍议被引量:4
2018年
地下水人工调蓄是防止地下水资源持续匮乏、维护地下水系统活力的重要举措。在概要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基础上,论述了开展地下水人工调蓄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探讨了当前地下水人工调蓄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提出了今后需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李伟龙玉桥钟华平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利用人工补给调蓄
地下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李砚阁束龙仓刘玉峰杜新强黄菊卞锦宇温忠辉陈海军李伟崔信民徐澎波韩华强慕山
该项目研究首先通过详细大量的资料检索工作,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其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选取了山东省济宁市、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洮儿河冲积扇和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在典型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库...
关键词: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
黄渤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防治与地下水管理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等原因使得我国海水入侵面积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次生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解决海水入侵问题对于保障沿海地区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黄渤海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问题最为严重的区域,针对该地区现状,分析总结了海水入侵防治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要求,提出了黄渤海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适应性管理对策。成果可为我国其他存在上述问题地区开展海水入侵防治与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孙金华吴永祥吴永祥钟华平林锦韩江波钟华平
关键词:海水入侵地下水超采地下水管理
河道洪水反向演算问题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河道洪水反向演算在河库联合调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运动波方程的差分解证明了马斯京根法在求解河道洪水反向演算中的不稳定性;基于河道汇流单位线原理,提出了解决河道洪水反向演算的断面流量相关法。实例研究中采用多场洪水联立求解率定参数,利用镜像影射法求解矛盾方程组,取得了满意的模拟和验证计算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断面流量相关法的进一步研究课题。
钟平安李伟胡功宇
关键词:洪水演算马斯京根法反问题
内昆线威宁段铁路噪声预测模式研究
2010年
针对我国西部山区铁路沿线噪声预测方法研究的不足,在基于德国Schall03预测模式的基础上,为满足铁路噪声评价的要求,根据西部山区铁路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用建立的德国Schall03修正模式对内昆线威宁段火车通过时的受声点噪声值进行预测,将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修正模式用来预测该段铁路噪声是可行和有效的。
戴本林华祖林贺玉龙李伟顾莉
关键词:声学铁路噪声内昆铁路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方法体系建设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精密水准测量、自动化监测、GPS测量、In SAR监测、光纤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了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随着地面沉降时空动态的不断演变,不同监测技术手段的应用效果出现较大差异,需要探讨动态变化的地面沉降条件下不同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并以此建立更为高效、可靠的监测方法体系。笔者在总结以往工作基础上,对所使用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提出应根据工作程度实施各种监测技术方法搭配及集成应用的监测方法体系的结论。
李伟武健强
关键词:地面沉降监测
疏干含水层人工调蓄雨洪水源演算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区域水均衡分析和疏干含水层空间计算结果,采用单一单元法构建了济宁市超采区潜水各补排项水均衡模型,对不同频率年的汛期降水与地下水进行了联合调蓄演算,并揭示了地下水人工补给量及地下储水空间蓄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实例结果表明,疏干含水层空间具备较大的调蓄潜力,该模型是计算地下水人工补给量、进行区域性地下储水空间利用规划的有效手段。
李伟龙玉桥束龙仓李砚阁
关键词:人工补给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